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皇室蒙娜麗莎朝氣蓬勃賣多少錢正文

皇室蒙娜麗莎朝氣蓬勃賣多少錢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又讀了杜詩,說‘知崔塗之無奇’,請你為他做簡要的闡述。”要答對這道題,必須從立意的高度出發,做如下的回答:“崔詩僅寫出了詩人漂泊異鄉,郁郁不得志的苦況,暗喻畏旅途之多有不測,並托孤雁以自悲;而杜詩在此基礎上把離亂飄泊中失散的人們的痛苦心情也融進詩中,具有更深、更廣的社會意義。”

其四,要懂得“物”雖各異,而其情亦有無別的道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歲寒三友”之說,松、竹、梅雖則各異,但它們凌霜傲雪的風格卻毫無二致,因此,不同的詩人在詠不同之“物”時,所表達的主題有時卻是一樣的。先說一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首詠梅詞自然是有寄托的,詩人詠梅花就是詠自己,梅花的那種不隨流俗,不畏讒毀,堅貞不屈,死而不悔的風格和陸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樣。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雖然詠的是杏花,但和陸游所詠的梅花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你看,詩中的杏花不也和陸游詞中的梅花一樣,寧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於邪惡勢力嗎?陸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這一詞和一詩中得到了和諧的統一。由此看來,,對於詩詞中的寄托,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來隨便一套,就以為可以偃旗息鼓,得勝回朝;也不能牽強附會,妄加臆斷。而必須實事求是,從全篇著眼,從作品及作者的實際出發來做准確的剖析,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比如,我們可以用李商隱《屏風》(六曲連環接翠帏,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來出這樣一道練習題:“詩中的屏風有何象征意義?這樣寫好在哪裡?請作較簡要而深入的分析。”要辨明這首絕句有無寄托和有何寄托,一要考慮到李商隱的身世,二要緊緊抓住“掩燈遮霧”這四個關鍵字不放,若能聯系李白的“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回答起來就容易多了。其答案是:“詩中屏風的‘掩燈遮霧’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隱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為受人讒害很深的緣故,詩人借詠屏風表達了自己對其怨恨。這樣寫顯得極其含蓄委婉,在文網森然的當時現實中還可免禍。”

第五,要懂得所詠之“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詠物詩要達到形似比較容易,而要達到神似就比較難了。以繪畫打個比方,同是畫人物肖像,一般的畫匠只能達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畫家才能達到神似,把人物畫得活靈活現,富有神韻,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畫龍點睛這一成語說的也是這麼一回事。就拿蘇轼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怅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來說,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艷,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一株雪”裡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在詠梨花時,蘇轼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托梨花之“清明”。我們可以拿史達祖的《雙雙燕》(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並。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來出這麼一道題:“作者在描寫燕子時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作較深入而簡要的分析。”首先要看出詞中所運用的襯托、擬人手法和細節描寫,更要看到全詞沒有一個字提到燕子,但又沒有一句不是寫燕子,可謂不出題字而形神俱備,最後才能做出如下的正確回答:“一是用復雜的背景來襯托,二是采用擬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細節來描寫。顯得非常自然,毫不斧鑿,達到形神俱備,盡態極妍的最佳境界,且‘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詠物詩詞的鑒賞訣竅大體就是這些,但要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並非易事。筆者寫這篇文章只是想授之中學生以“漁”。然而,光有捕魚的工具和方法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捕到更多、更大的魚,還須在捕魚的實踐中多加鍛煉,煉得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行。

一草一木總關情
  ——詠物詩鑒賞

教學目標:
1、了解詠物類詩歌的特點和寫作技巧。
2、掌握鑒賞詠物類詩歌的步驟和常用方法。
教學重點:
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很喜歡詠物,僅《全唐詩》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感情。——這就產生了詠物類詩歌。
“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劉熙載《藝概》
“體物肖形,傳神寫意”“不沾不脫,不即不離”
二、初步感知:
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題: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1、誦讀解意
2、形象特點:一只在高樹上飲著清露、自在鳴叫的夏蟬。
3、思想內容:只要品性高潔,聲名自然遠揚,無須任何外在憑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三、因例說法: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1、誦讀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環境特點:斷橋黃昏,風雨交加,苦寒荒涼。(環境烘托)
自身特點:不與群芳爭春,雖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寫)
3、作者處境:主戰派,仕途坎坷,屢屢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隱喻了作者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以雖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爭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環境烘托。
四、特點歸納:
1、既然詠物,要實寫其形態、色澤特征,或寫其所處環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2、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於物]
3、從整體構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
4、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驟歸納
1、“讀清”全詩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3、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
六、實戰演練
1、           白雲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⑴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
本詩抒情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精神閒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
詩人的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詩作中。詩人以“雲自無心水自閒”自況,表面上寫白雲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從容自得,實際上正是詩人內心的獨白。
⑵本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簡要分析。
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雲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閒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
2、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注]李商隱青年時就考中進士,朝氣蓬勃,充滿信心,然而由於黨爭傾軋,使他長期沉淪下僚。詩人寫此詩時,妻子剛病故,自己又將只身赴蜀,去過那使人厭倦的幕府生涯。
⑴試析“曾逐東風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處。
“逐”字寫柳枝追逐春風,運用擬人手法,變被動為主動,寫出了柳條的蓬勃生機。
⑵試析這首詩對比的表現手法。
前兩句寫春日之柳追逐東風,在繁花似錦的春日,在熱鬧非凡的樂游苑的舞筵上,與舞女翩翩起舞;後兩句寫秋日之柳,清秋斜陽,秋蟬哀鳴,何等蕭條淒涼。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現出作者對秋日之柳的悲歎之情。
⑶詩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傷遲暮,自歎身世。(表達作者壯志難酬、命途多舛的悲涼心境。)
3、           畫眉鳥
歐陽修
百轉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⑴前兩句寫了什麼內容?
前兩句描繪了林間畫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鳥聲宛轉,鳥影翩翩,山花絢麗,樹陰濃密,可以自由的飛翔。
⑵後兩句用什麼手法來表現作者的思想?
運用對比手法,將籠中畫眉和林間畫眉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歌頌和追求。
4、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請細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過對柳樹“倚得東風勢便狂”“飛花蒙日月”的描摹,寫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並用“天地清霜”警告他們必無好下場,難逃滅亡的命運。
五、課外拓展
形象名  句作者情感
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
病牛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
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駱賓王
鼠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曹邺
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
菊飒飒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
石灰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
鑒賞古典詩詞的幾點方法:

一.“知人論世”法

所謂詩詞鑒賞的“知人論世”法,就是學習詩詞時,要聯系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詩詞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狀況及創作意圖等方面去分析鑒賞詩詞。一個優秀的詩人、詞人,其詩詞總是打上時代的烙印,其個人經歷、思想狀況總是飽含在作品中,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要理解陸游詞中的梅花形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去分析,就容易把握。公元1166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獲罪罷官。這首詩是他在宋代投降派的排斥打擊下,抗金抱負不得施展而備感孤獨寂寞的反映,是受投降派排擠的身世和壯志未酬的心境的鮮明寫照。詞的上片,以梅花生長在驿道外斷橋邊,在日暮黃昏中獨自開放,隱喻詞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詞人飽經憂患,然而始終保持著他的愛國情操,不屑與權貴爭名奪利。詞的下片,表現詞人不願同流合污的品格,表現詞人在黑暗的環境裡堅持戰斗,雖粉身碎骨而矢志不移的精神。聯系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狀況來分析此詞,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木地板水性蠟使用方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