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032是什麼材料 兩種飛機都沒有經過實戰的考驗,不過如果打仗的話,我們要占優勢。因為j10的發動機以後要換成推重比為十的大推力發動機,j10的雷達目前已經使用了國產型號的,電子設備上也在慢慢改進,我們可以自產。但是日本的f2卻嚴重依賴美國的技術,而且其航空工業體系不完善,相比起來我國有完整的風洞試驗室,有一整套的工業基礎。比如說隱身塗料,就算是給我們一架f22,讓我們隨便拆,同樣也無法理解它。這個螺絲是起什麼作用的?它那個塗料使用怎樣的工藝?這些都是看不出來的,日本人同樣也沒有得到相關的技術基礎,而我國已經可以自行研制了,有了開始就可以以後研制更先進的,這點上日本不行。 即使是從j10和f2的用途上來說,j10應該是類似於陣風一類的中型戰斗機,和f18相似,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則,它作為輕型太貴、太重,肯定是不合適的。作為重型和蘇27相比又不具有優勢,因此更大的可能性是艦載戰斗機的原型。 而f2是一種被用於重型用途的輕型戰斗機,設計上就不倫不類,由於其原型的特點造成的先天不足讓它注定成為雞肋。10號,鬼子髒、有病,霉國愛刷鍋f-2是日本以f-16後期版本為藍本研制的三代後戰機。大量使用新材料,換裝新的航電產品,例如使用f-22的雷達等,其性能高於f-16。發動機是美國的。f-2航程遠,對海攻擊能力強。就是造價貴,單架8000--9000萬美元。 j-10的性能,以空戰為主,水平差不多,也許達到了f-2的水平。單架2000萬美元。 倭寇的f-2是在16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側重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由於重量的增加,制空能力甚至不如16。而我們的殲10是強調制空能力的多用途殲擊機。倭寇的f-2除了雷達好於殲10,總體戰力遠遜於殲10。壓倒倭寇的f-2應有八成把握。還是j-10好!小日本弄來弄去還是改老美的飛機,支持殲10我想我們的殲十好吧!廢話,當然是殲十啦,殲十本來就不比f-2差,又便宜的多,結果不用說嗎
殲十水平猜測;從采用雙前輪,6噸的載荷來看,殲十設計為多用途戰機,要示能從前線機場起降及能夠掛載較多的武器裝備。
氣動:殲十采用的是近耦鴨式布局,這個布局優點在於小翼會將氣流壓縮後吹向機翼,從而增加戰機的機動性能和短距起降能力,所以殲十在瞬間盤旋角度和最大盤旋角度等指標上可能會優於三代機如米格-29和f-16a/b。
發動機:目前采用al-31fn,最大推力120千牛級,第三代戰機的標准配備,以後會用俺國的ws-10a。其指標al-31fn還要好點,如最大推力可達130千牛級。自身推重比7.8,al-31只有7.1。
航電系統;綜合航電系統,以任務計算機為核心,可以綜合來自雷達`電子偵察等方面的信息還可以處理來自外部的信息。並可以通過數據琏和其他戰機聯合作戰。楊總在cctv說過fc-1可以實現編隊內戰機間的信息共享。
座艙;一平三下還有hotas等,這些俺國已經很不錯的說。
雷達;來源於以色列的設計,基本上相當於el/m-2032的水平,根據iai上的信息其對戰斗機大小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30公裡左右,盯12打4。其他包括如多普勒波束銳化`合成孔徑成像等地等功能。
吊艙;包括雷華的藍天吊艙和613的fliat光電瞄准吊艙,相當於美國的lantin系統,02年珠海航展信息這些已經到了實用階段。
武器;導彈肯定會用pl-12/sd-10。射程可達70公裡,應該夠用了。新型近距彈和hms的離軸發射角度可達90度,要知道蘇-27的r-73/hms的60度就很恐怕的說,咱們小豬只能用bt來形容。
空地武器不好說;包括97年建軍節展出的ls-250/500兩種激光制導炸彈。還有c701導彈彈。其他如防區處攻擊系統還在研制當中。
反輻射導彈;yj-91搭配kz900執行sead任務。
反艦導彈;yj-83k。
整體評價;於f-16後期批次的水平,相當於f-16c/d-block30/40的樣子,當然由於後發的優勢在玻璃化座艙和近距格斗方面要好點。 第一張圖是側面有加油車的那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張加油中的殲-10飛機,翼下還掛有大家所熟悉的怪蛇iii(即8號彈)。縱所周知,網上已公布的怪蛇iii基本數據為彈長2.99米。利用這個已知的數據,我們用比例法可以輕而易舉的測出殲-10的機長和機高及垂尾面積。再通過那常標准的尾部後視圖,又可獲得准確的翼展數據,再通過那張上視平面圖獲取翼面積和後掠角。這樣,一組基本數據就出來了。具體為:機長17米(含空速管)、16.2(垂尾至機頭部,不含空速)、15.56米(機身長,不含空速管),高5.3米,翼展10.5米,後掠角50-52度,翼面積40平方米,展弦比2.756(f-104為2.45、米格-21為2.22、幻影2000為2.05、獅為2.33、f-15為3.01、f-16為3.2、f-18為3.52),垂尾面積8.4平方米。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殲-10與“獅”還是有極為明顯的差別。已公開的資料是:“獅”的主要數據為:機長14.57m、翼展8.78m、機高4.78m、翼面積33.1m2、展弦比2.3、前緣後掠角54度。通過對比,殲-10的幾何尺寸、翼面積、展弦比明顯要大於“獅”式,後掠角卻小於“獅”。
二、重量數據估計重量數據而要結合公開資料進行估算,主要通過尋找類似機型結合我國的工業基礎進行分析。
1、翼載荷估算法估算最大起飛重量。殲-10是三角翼型,所有三角翼都有參考價值。世界上三角翼的飛機不多,而最接近的是幻獅、“獅”和鷹獅,可惜手中沒鷹獅的數據。幻獅和“獅”的最大翼載荷分別為420kg和580kg,中國的殲-8ii為430kg。飛機翼載荷主要受飛機升力系數、結構強度和推重比限制。殲-10和“獅”翼型相似,查機翼最大升力系數表,後掠角45-55度為同一曲線,“獅”的後掠角為54度,殲-10為50-52度,估計其最大升力系數相同,而推力比“獅”最大起飛重量時為0.485,相同比例殲-10至可推動25000kg的重量。當然,我們無法估計飛機的結構強度,但至少是比殲-8ii的430kg要強得多,即便是按幻獅和“獅”的平均值翼載荷500kg計算(相當保守),殲-10的最大起飛重量也可達到19500kg,因此,按“獅”的19250kg計算應不為過。
2、近擬估算法估算飛機淨重。主要根據已知的翼展、翼面積、展弦比、機翼後掠角、設計允許最大載荷、最大允許速壓等參數估算。設計允許最大載荷、最大允許速壓是兩個很重要的數據,關系到飛機的結構強度,雖然沒有資料,但可以估算,第三代飛機的最大載荷均在9g,速壓為10000左右。選擇9個g、速壓則分兩種計算,即:9350kg/m2(對應表速1390公裡/時)、10592kg/m2(對應表速1482公裡/時)。計算結果,殲-10的空重分別為8440kg和8840kg。“獅”機內載油量包括機身油箱和機翼整體油箱共3350升(2600公斤),殲-10比“獅”大約13%,按比例計算,載油量應為3750升,即2900kg,加上武器及飛行員500kg,飛機正常起飛重量為11840kg和12240kg,推重比分別為1.06和1,半油時的推重比分別為1.2和1.16。最大外掛量分別7400kg和7000kg。
三、發動機
由於已知殲-10的發動機為al-31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推力為7600公斤,加力推力為12500公斤,因此,省略對發動機的估算。
四、飛機的氣動外型
從側面看,殲-10戰斗機的機身、立尾、翼型與“獅”式戰斗機極為相擬,發動機進氣道設置於機身腹部,頗似“獅”式戰斗機,不同的殲-10的是矩型超音速進氣道,而“獅”式進氣道呈橢園形固定式進氣道。相同的是均是裝在機身腹部。由於發動機進氣道裝在機身腹部,離地面間隔較小,飛機地面滑跑時,容易吸進外來物。因此,它和“獅”、f-16一樣,前起落架安裝在進氣口後部,以防止前輪所揚起異物吸入進氣口。這樣布置好處較多:鍘滑時,進氣口不會被機身遮擋;大迎角飛行時,進氣效率也較高。一旦飛機出現故障或被擊傷時,需要迫降,也有助於提高飛行員的生存率。顯然,為了節約經費和時間,成飛公司在研制中參考或抄襲了“獅”的許多設計。從其氣動布局上看,雖然兩者均采用了最為時髦的鴨式三角翼氣動布局,但兩者間也有維妙的差異。“獅”式飛機由於機身較短,主翼和前翼靠的比較近,部分機翼與前翼重疊;而殲-10由於機身較長,主翼和前翼並不重疊,說明成飛並未簡單照搬“獅”的設計,其實殲-10主翼和前翼的布局更象早年放棄的殲-9,成飛公司在研制殲-9飛機時積累了不少經驗,合理運用這些經驗有助於縮短研制周期和節約研制經費。
殲-10飛機的機身采用普通的半硬殼式結構。機頭裝有大型的雷達罩,機身上部裝有氣泡形座艙蓋。飛機采用近耦鴨翼,主翼為三角翼、單垂尾的氣動布局。主翼的前緣後掠角為50-52度的三角翼,後緣略帶前掠角。主翼內翼前緣為固定前緣;約二分之一的外翼前緣裝有襟翼,機翼後緣裝有分兩段裝了升降副翼。不少人誤以為殲-10采用了殲-7的雙三角翼,其實是是個錯誤,由於殲-10外翼的前緣機動襟翼在飛行時是放下的,造成人們視角上的誤判。飛機的全動前翼安裝在與機翼前緣前方位置,這將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大主翼的升力系數和保證飛機俯仰時的機動性,又不有利於前翼在主翼放襟翼增升時,配平襟翼低頭力矩和升力,加上放寬了飛機的靜安定余度,使之成為縱向靜不安定,減輕全動前翼的配平負擔,增加配平升力,改善高機動性能。垂直尾翼是高置單垂尾。因此,即使飛機大迎角飛行時,由於尾翼端突出於機翼的繞流之上,也能使飛機的縱向安定性得到保證。垂尾裝有常用的方向舵,尾翼根部裝有雷達警戒裝置和減速傘。後機身側下方裝2枚大型腹鳍,以保證飛機的方向穩定。
殲-10的另一個進步是取消了翼刀。大後掠角機翼雖然有減小波阻的好處,但也有帶來翼尖失速的壞處,造成飛機突然抬頭或不穩定而陷入險境。為阻止大後掠角飛機出現翼尖失速,通常在後掠機翼是順氣流安裝上一定高度的翼刀,殲-7ii、殲-8ii的機翼後掠角分別為57度和60度,均安裝了翼刀,新殲8甚至安裝了兩片翼刀。殲-10由於采取新技術取消了翼刀,同時也減輕的飛機的結構重量。
從體型上看,殲-10雖然比殲-7略大,但與殲-8ii、蘇-27、f-15、f-14相比,仍屬小型飛機,這是現代噴氣式戰斗/攻擊機所具有的共同特點??小型化,以便提高飛機在防空炮火射擊下的生存能力和減弱敵方的雷達探測及目視識別能力。雷達的發現概率,大體上與飛機的側面積、俯視面積和正面面積的平方和再開平方所得的數值成正比。簡言之,是與主翼面積大小成正比。而地面對空炮火的命中概率則與飛機的翼展x機長的數值成正比。飛機的生存率為發現率x命中率的倒數。由此就可以理解戰斗/攻擊機小型化的重要性。
殲-10飛機11個外掛(機身下5個,每側翼下3個),最大武器掛載量估計為7000公斤以上。外掛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
五、飛機使用限制和極限數據
1、最大允許表速。現代飛機設計時者根據一定的速壓限制來先材和決定結構形式。飛行中不允許超過預定的速壓。對飛行員而言則是不允許超過預定的表速,前面在計算飛機結構重時,已提到最大允許速壓為即9350kg/m2(對應表速1390公裡/時)、10592kg/m2(對應表速1482公裡/時),估計殲-[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