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木制品開裂怎樣修補正文

木制品開裂怎樣修補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將生蒜切成小片,放入鞋內一起穿幾天。這些蒜頭將被皮膚吸收。穿棉制的吸汗襪。讓鞋子透氣,並且每日更換襪子。
●愛護你的腳  
  肢氣會出現皮膚開裂、流膿及間歇性的灼熱感等症狀,這時不要在腳上覆蓋任何東西,並使腳部充分地休息。雖然這種發炎本身不具危險性,但若掉以輕心,則可能惡化並導致細菌感染。
●漫泡鹽水溶液
  以每47毫升的溫水加2茶匙鹽的比例泡制鹽水溶液,將腳浸入此混合液中,一次浸5—10分鐘,反復地做到情況好轉為止。鹽水溶液有助於提供一種不適合霉菌生長的環境,並減少流汗過量。
●在患部塗藥
  用鹽水浸過後,用買來的藥膏輕輕地塗在感染所涵蓋的部分,每天2-3次,並輕輕地將藥擦人。
●注意腳趾甲  
  腳趾甲是霉菌最喜愛的繁殖地,因此至少每2—3天清理一次指甲垢。刮指垢時,記得牙簽或火柴棒等木制品,勿用磨指甲的金屬片。
●正確穿鞋
  鞋應透氣、吸汗,否則你就會為霉菌營造一個溫暖、潮濕的生存環境。勿連續兩天都穿同一雙鞋。每雙鞋穿過後,至少需24小時,才能徹底風干。而且你可以經常讓鞋子曬曬太陽。如果你的腳很容易流汗,則一天應換兩次鞋。
●在腳趾間撒些粉
  沐浴後,先讓足部風干5—10分鐘,再穿上鞋襪。若要加速風干,可撐開腳趾間,用吹風機吹干。然後撒一些爽身粉。如果怕撒得四處都是粉,可將粉先撒人一個塑膠袋,再將腳伸人袋內均勻地沾滿粉。
●擦干腳趾
  保持足部干燥。洗澡後,小心地將每一個趾間擦干,而且要確定毛巾僅用一次,並沒有其他人使用過。
●勿赤腳走在公共場所  
  在有些公共場所例如游泳池畔、更衣室、健身房等,雖然許多人都赤腳走動,但最好還是穿上拖鞋,以降低霉菌感染機會。如果你是容易受此感染的人,那麼不論到任何潮濕的場所,你都有機會感染,因此應格外提防。
●補充營養素
①蒜頭精膠囊
  每日3次,各2片。能起到破壞真菌的作用。
②維生素b群
  可促進細胞再生。
③ 維生素c
對免疫功能頗重要,改善血液循環及傷口復原,並能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
④ 鋅
  能夠抑制真菌及激發免疫系統。
⑤ 維生素a  
  能夠起到修護組織及激發免疫系統功能的作用。
⑥ 維生素e 
  能夠協助組織復原。
●天然藥草
  自制保哥果茶,每日飲三杯。也可用保哥果及20滴aerobico7配制一種烈茶溶液,將腳泡人15分鐘,可以快速取得效果。
用蘭美抒.襪子用開水燙洗,日光下曝曬,鞋子經常曬,穿透氣性好的鞋子,穿吸汗的棉襪.


腳癬

病因症狀

腳癬欲稱“腳氣”或“香港腳”,中醫學稱為“腳濕氣”,是一種淺部霉菌感染的皮膚

病,它可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干性主要表現是腳底皮膚干燥、粗糙、變厚、脫

皮、冬季易皲裂;濕性主要表現是腳趾間有小水泡、糜爛、皮膚濕潤、發白、擦破老

皮後見潮紅,滲出黃水。兩者都具有奇癢,也可兩者同時存在,反復發作,春夏加重,

秋冬減輕。

治療原則:
1.皮損局限者以外用療法為主,常用抗真菌制劑有咪唑類霜劑或軟膏,亦可聯合其他抗真菌制劑交替使用;2.皮疹泛發頑固者,可選用系統抗真菌藥治療,目前多用斯皮仁諾或療酶舒;3.對同時患有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者要一並治療。


自療注意事項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洗腳,勤換鞋襪。

(2)對腳部多汗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

(3)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

(4)選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

(5)痊愈後,每周塗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

本病以外治為主。



自治療法

1、驗方自療法

(1)風油精塗於患處,每日1次。

(2)將雙足用溫水洗淨後擦干,塗藿香正氣水於患處,每日2次。

(3)冰硼散3支、六一散30克、拌勻,取適量睡前塗於患處。

(4)樟樹葉子適量,擦患處,每日2次。

(5)將患足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淨,後用消毒棉球蘸醋精塗於患處,

每日2次,連用1周可見奇效。

2、飲食自療法

(1)生大蒜頭20瓣、生花生仁250克、雞腳爪3對。蒜瓣去皮,與另2味合

煮服之,腫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腦磷脂,可治腸塞等病,亦能疏導腳氣。

(2)大蒜頭5只、龜1只。龜洗淨切塊,蒜頭微搗爛,放入鍋中,清炖烏龜,每

天服1次。本方對腳氣病引起的腫脹有消退作用,對老年人更為適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頭去皮及紅糖各200克。上藥煮爛食之,每天服1次,

不可加鹽,否則無效。本方可治療腳氣病之足背浮腫,延至腳踝,甚則小腿也微感

不適者。如腫過膝至股部,則生命垂危,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4)干姜、木香、陳酒各4克、李子2克。上藥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

汁為1日份,3次服飲。本方可預防腳氣沖心症。此外,宜攝取稍多的的維生素b1,

對於治療腳氣病有益。

(5)大蒜60克、老姜30克、陳皮30克、小豆60克、鲫魚1尾。鲫魚洗淨,和

上藥共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煮熟後食用。腳氣病與脾、胃有密切關系,恢復脾胃的

功能即能消除水腫。小豆和鲫魚都有消除水腫的功能,陳皮起輔助作用。

(6)蔥頭100克、蘿卜籽50克。加水煮1小時,取原湯1碗,頓服。本方用治

腳氣腫痛,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

(7)蔥頭(搗爛)1根、生姜(搗爛)45克、艾葉60克。上藥用布共為1包,

蘸熱燒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本方主治因濕氣而兩腳兩腿作痛。

(8)取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於患處,約10分鐘左右將其擦去,再塗上一些

金霉素眼膏,2天1次,連用3次可愈。



避免誤疹

在腳癬治療時,不宜接觸肥皂、石灰等鹼性物質,以免使藥效降低。

腳癢時,用熱水燙腳的習慣不可取,因其容易擴散癬症,甚至引起流火(淋巴管炎)。


腳癬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見慢性傳染病。常見症狀為趾間潮濕發白、奇癢,有時可見成群或分散的小水疱,搔搓後流出澄清的粘液體,甚至血水,常出現趾間糜爛,發臭,裂口,脫皮等。用中藥治療,效果較好。

方一:藥物組成:蛇床子15克,苦參18克,蜂房18克,蒼耳草40克,趾間水疱或糜爛加白礬20克,黃柏18克。

方法:將上述藥物放入瓦罐內加水1000毫升,煎至800毫升,濾出藥渣,再加入5~6倍的40℃溫水泡腳,每次泡20~30分鐘,每晚1次,連續3次。如未愈,2周後,繼續按上述方法治療。

方二:藥物組成:蒲公英40克,蘇木30克,茯苓20克,白礬20克,鉤籐30克,防風20克,防己20克。

方法:諸藥物放入洗臉盆中加水2500毫升,煮沸後待溫,泡腳,每日1劑,早晚各1次,每次泡腳40分鐘,3日為1個療程。如未愈,再進行第2個療程,一般不超過2個療程。
 

上一页  [1] [2] [3] [4] 

原牆面是乳膠漆現要貼瓷片要如何處理較經濟又耐久?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