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和抗爭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潑與美麗,表現了人類童年時期的自由、樂觀與浪漫。生命意識、人本意識和自由觀念是古希臘文學的基本精神,以後也成了西方文學與文化的基本內核。
發展
英雄時代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世界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古希臘神話
古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是古希臘人集體創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以前。它在希臘原始初民長期口口相傳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在荷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它產生和反映的地理位置是西起希臘半島,東至小亞細亞半島,南到克裡特島的廣大愛琴海地區。希臘神話是一個廣闊浩繁的系統,支脈派系龐雜,傳說故事眾多,並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顯的家族色彩,包孕著一條血緣的紐帶,存在一個基本脈絡,大體可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部分。
希臘神話中的神祗像人一樣,有情欲,有善惡,有計謀,互有血緣關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如天父宙斯就經常下界追逐引誘凡間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則如同一個妒忌心極強的女人一樣迫害她的情敵。但神祗和人的區別也很明顯:長生不老,可隨意變形,各具特殊本領和巨大威力,其好惡態度對下界人類的生殺禍福起著決定作用。其中地位最顯赫的神是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十二個主神。
英雄傳說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後代,是半神半人的,具有過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英雄傳說以不同的家族為中心形成許多系統,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的傳說,忒修斯的傳說,伊阿宋的傳說等等。
希臘神話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職責以及故事情節都有發展變化。可以說古希臘神話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後世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曾從古老的神話中汲取養分。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正式的書面文學作品。史詩包括兩部,分別是《伊利亞特》(一譯《伊利昂紀》)和《奧德賽》(一譯《奧德修紀》),相傳作者是大致生活於公元前10世紀至8世紀之間的盲人詩人荷馬,不過目前更流行的觀點是《荷馬史詩》是包括荷馬在內的許多人集體創作並反復修改過的。
《伊利亞特》共24卷,15693行,取材於希臘神話中“不和的金蘋果”的傳說。相傳阿喀琉斯的父母舉行婚禮的時候忘記邀請不和女神厄裡斯,憤怒的復仇女神在宴席上扔下一個金蘋果,上寫“贈給最美的女子”,引發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芙羅狄忒之間的爭奪,並最終導致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史詩以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聯軍統率阿迦門農奪走勇將阿喀琉斯寵愛的女俘,阿喀琉斯因憤怒而不再參戰這一情節為楔子,描寫阿喀琉斯的憤怒以及此後51天之內發生的事情。
《奧德賽》的故事發生在緊接著特洛伊戰爭之後的10年中。特洛伊戰爭中為希臘聯軍獻木馬記的奧德修斯因冒犯海神波塞冬而在海上遇難,滯留異鄉,他以無比的英雄氣概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回家和妻兒團聚。
《荷馬史詩》的主題是歌頌希臘民族的光榮史跡,贊美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善良品質,讴歌克服一切困難的樂觀精神,肯定人與生活的價值。但史詩也具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常常是神與神之間斗爭的縮影。但史詩對戰爭本身很少作正義與否的價值判斷,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語言上,《荷馬史詩》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修辭技巧相當成熟,敘事結構也非常合理。荷馬善用比喻來描寫人物及刻畫宏闊的社會、歷史場面。盡管其中不乏冗長多余的華麗辭藻,但這是所有古代文學的特點。
在這一時期的詩人除荷馬外,赫西俄德也非常著名。他大致生活於公元前8世紀末至7世紀初。他的代表作包括教谕詩《農作與時日》和《神譜》。他的創作風格和荷馬非常相似,語言上有模仿《荷馬史詩》的痕跡。
大移民時代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史稱古希臘歷史的“大移民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學主要成就包括抒情詩和寓言。
抒情詩
古希臘抒情詩包括多種題材,主要分為雙行體詩、諷刺詩、琴歌和牧歌。其中寫雙行體詩的古希臘詩人眾多,最早的詩人據傳是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的卡利諾斯,但是最擅長寫此詩體的則是西摩尼德斯(前556-前466)。雅典民主制度的創建者梭倫也寫過不少詩歌。
然而古希臘抒情詩中,成就最高的卻是琴歌,是一種伴隨著音樂的歌曲類詩體。琴歌可分為兩種,一是獨唱體,一是合唱體。
獨唱體琴歌的代表人物是女詩人薩福(前612-?)。她在雅典的民主派和貴族派的政治斗爭中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在故鄉萊斯博斯島創建音樂學校。她一共創作了9卷詩,但留存下來的只有兩首是完整的,其余都是一些殘篇。她的語言艷麗無比,情調傷感,感情真摯,題材上多描寫纏綿悱恻的愛情。如她的名作《致阿那克托裡亞》,沉痛哀惋,感人肺腑。據說薩福是個同性戀者。她的許多詩作均於1703年在羅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開焚毀。然而在古代希臘世界,薩福的地位極高,曾被柏拉圖稱為“第十個缪斯”。
除薩福外,阿爾凱奧斯和阿那克裡翁也非常擅長寫獨唱體琴歌。阿爾凱奧斯和薩福過從甚密,但聲名略遜於薩福。他的創作大多數是政治和戰爭題材,體現了琴歌中剛猛的一面。後世評論家認為正是他和薩福兩個人使古希臘抒情詩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阿那克裡翁則由於投靠王室,充當御用詩人而名聲不佳。他的作品通俗流暢,對16世紀之後的歐洲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至於合唱體琴歌,成就最高的詩人是品達(前518-前442)。他曾受教於雅典的一些著名的音樂家,其詩作的主題多半是歌頌神、歌頌奧林匹克運動的。他一生共創作詩歌17卷,現存4卷完整的競技勝利者頌(共計45首詩)。品達的詩歌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彌爾頓、歌德等都曾有意模仿過他的風格。
《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世紀上半葉的一個獲釋的奴隸,聰明絕頂,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寓言故事,但現在傳世的只有公元前4世紀的一些古代作家整理編纂的120余則。不過根據考證其中有很多故事可能來源於亞洲或非洲,並非伊索所作。
伊索寓言主要是通過一些動物的言行來寄寓道德教谕,著名的故事包括“獅子和老鼠”、“狐狸和仙鶴”、“披著羊皮的狼”和“狐狸和葡萄”等。伊索寓言通常短小精悍,思想性頗強,體現了古代希臘人的智慧,對後世全世界的文學都產生了影響。
民主時代
所謂的“民主時代”,是指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這段時期。這一時代是古希臘世界的全盛時期,各城邦都得到繁榮的發展,而地處海灣、交通便利的雅典在工商業方面日益發達,並建立了奴隸主民主制。在雅典,國家不設國王,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公民大會,大會由公民抽簽產生,共同對國家事務進行商議。
此外,對外戰爭的勝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這種繁榮的局面。公元前5世紀初,希臘和波斯之間的經濟和政治矛盾引起希波戰爭,希臘人在馬拉松戰役和薩拉米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而戰後許多希臘城邦成立海上同盟,以防御波斯侵略,雅典成為盟主。此後,雅典的經濟和政治日益欣欣向榮,也迎來了古希臘文學的黃金時代。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