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家的狗狗不小心咬傷了我 它不像有狂犬之類的病 我還用肥皂水清洗過了 不打針發率大嗎?正文

家的狗狗不小心咬傷了我 它不像有狂犬之類的病 我還用肥皂水清洗過了 不打針發率大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家的狗狗不小心咬傷了我它不像有狂犬之類的病我還用肥皂水清洗過了不打針發率大嗎?
 
必須去打防疫針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rv)所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和人獸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狂犬病病毒屬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主要存在於患者的中樞神經、唾液腺及唾液內。病毒在中樞神經組織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稱內基氏小體。病毒對低溫和干燥有較強的抵抗力。人多因被病畜咬傷後而受感染。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狀,主要是因為咽肌痙攣所致,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也不一定在早期出現。典型患者見水、聞流水聲、飲水、或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患者雖渴極而不敢飲,即使飲後也無法下咽。常伴聲嘶及脫水。本病發病時還有興奮、怕風、流涎、咽喉肌痙攣、全身癱瘓等特征。因狂犬病毒的高度嗜神經性,其病死率高居各傳染病之首,幾乎達100%,患者一般於3~6日內均死於呼吸或循環衰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被定為乙類傳染病。農業部將其也列為二類動物傳染病,國際獸疫局(oie)將其列為b類疫病。
狂犬病的轉播途徑和特點
狂犬病在最近幾年的裡為什麼發病率會不斷上升呢?這與狂犬病的傳播途徑和特點有著直接關系。
首先,狂犬病具有廣泛的動物宿主,是人畜共得傳染病。
它能感染包括狗、貓在內的許多溫血動物,如牛、雞、狼、蝙蝠、老鼠、兔等,但狗、貓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播宿主,占病例的90%以上。在患病動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狂犬病病毒,於發病前數日即具有傳染性。狗、貓、老鼠屬於一個上下傳染鏈,如果發病的狂犬咬過貓,而被咬的貓又咬了老鼠,那麼狂犬病毒就會在3種動物之間傳播,而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的貓或者老鼠攻擊人類,哪怕只有一道輕輕的抓痕,病毒就會自皮膚損傷處進入人體,讓人感染狂犬病。同時,狂犬病隱性感染的帶毒動物亦有傳染性。有時動物並沒有發病,但因其帶有狂犬病病毒,這些貌似“健康”的帶毒動物咬了人也可使人患狂犬病。由於近年來的“寵物熱”使人們飼養的動物越來越多,尤其是養犬、養貓的規模迅速擴大,而同時又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人與傳染源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導致一些地區狂犬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
第二,狂犬病的感染途徑不只是通過咬傷感染,粘膜也是狂犬病病毒入侵的重要門戶。
由於病畜唾液、血液和分泌物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當它們舔人或其他動物,或與人生活在一起時,病畜唾液中的病毒就可以通過唾液或唾液飛沫,進入口腔粘膜、眼結合膜、肛門粘膜或者呼吸道及消化道從而使人感染發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動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後,不僅可發病死亡,而且還可擴大傳播。如有些品種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後,它們經常襲擊人畜,使之感染發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氣,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動物可因扒食病屍而經消化道感染。人在食用狂犬病動物的肉與處理動物的皮毛時而肉半生不熟同時人的胃或口腔黏膜及皮膚上有傷口,比如潰瘍等,這樣也容易被感染狂犬病毒而被感染狂犬病。
第三,狂犬病在人與人之間也可以進行傳播。
以前普遍認為,狂犬病只能通過動物傳染給人類,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但近年來在國內外已經出現了很多人傳染人的臨床病例。比如我國安徽一位26歲農民因接觸患狂犬病的弟弟,一個月後發病死亡。美國一例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7周後患狂犬病而死,經追查發現,其角膜的提供者死於狂犬病。這是因為狂犬病人體液和唾液都具有傳染性,會傳染病毒。狂犬病人一般都會發生精神障礙並攻擊別人,如咬人等,他的體液和唾液都會傳染病毒。另外正如上面我們所提到的,在封閉的環境裡,僅憑呼吸通過呼吸道也有可能被傳染狂犬病。
第四,狂犬病的發病季節、分布地區及易感人群也有其自身特點。
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獸醫、動物飼養者與獵手尤易遭感染。一般男性多於女性。兒童防衛能力差,又喜歡追逐狗、貓,容易被咬,發生狂犬病的機會較多。本病通常以散發的形式,即發生單個病例為多。一般情況下,冬季發病率低於其他季節。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任何季節均有本病發生,我國東北地區則以春夏季為多見,這與犬的性活動有關。
狂犬病的發病過程
人被狂犬咬過的人並不都會發生狂犬病,即使發病潛伏期的長短也不相同。這與被咬傷的身體狀況以及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亦感染病毒的劑量)有關。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至60天,15%發生在3個月以後。一般來說,兒童潛伏期較短,面部被咬傷的人發生狂犬病的可能性最大,病情也最重頭,潛伏期平均為39天,其次是手、腳被咬傷的人,潛伏期平均90天。人被病犬咬傷後的平均發病率為15%~20%,被病狼咬後為50%~60%(均指未作預防注射者)。
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組織有很強的親和力,人剛開始感染狂犬病毒時狂犬病毒延末梢神經和神經周圍間隙的體液,向心進入與咬傷部位相當的背根節和脊髓段,然後沿脊髓上行至腦,並在腦組織中繁殖,繼而延傳出神經進入唾液腺,而使唾液具有傳染性。具體發病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要經過局部組織內小量繁殖期。此時病毒自咬傷部位入侵後,在傷口附近的橫紋肌肌梭感受器神經纖維處緩慢繁殖,以後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經。從局部傷口至侵入周圍神經的間隔時間一般為3日以內,也有認為病毒在入侵處可停留2周之久,甚或更長(占潛伏期的大部分時間)。此時並未發病,病人無任何自覺症狀;然後進入從周圍神經侵入中樞神經期。此時病毒沿周圍傳入神經迅速上行到達背根神經節後,大量繁殖,其速度約每小時3mm。到達背根神經節後,病毒即在其內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和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侵犯腦和小腦等處的神經元。然後侵入脊髓和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侵犯腦干及小腦等處的神經元。但亦可在擴散過程中終止於某部位,形成特殊的臨床表現;最後進入向各器官擴散期。病毒自中樞神經系統再沿傳出神經侵入各組織與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膚、心髒、腎上腺髓質等。由於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受損,可以發生呼吸肌、吞咽肌痙攣。臨床上出現恐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症狀。交感神經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經節、交感神經節和心髒神經節受損時,可發生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或猝死。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那麼狂犬病患者在發病時都有那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呢?一般的臨床過程可分以下三期:
第一期是前驅期或侵襲期:大多數患者有發熱、頭痛、乏力、納差、惡心、周身不適等症狀。對痛、聲、風、光等刺激開始敏感,並有咽喉緊縮感。約50~80%病人傷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發癢、刺痛或蟲爬、蚊走感。這是由於病毒繁殖刺激周圍神經元引起。本期持續時間較短約1至4日。
第二期神經系統的症狀期亦興奮期或痙攣期:患者多神志清楚而處於興奮狀態,表現為極度恐懼,煩燥,對水聲,風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狀,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亦不一定早期出現。典型表現在飲水、見水、流水聲或談及飲水時,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故患者渴極畏飲,飲而不能下咽,常伴有聲嘶和脫水。怕風亦本病常見的症狀,微風、吹風、穿堂風等可引起咽肌痙攣。其他如音響、光亮、觸動等,也可引起同樣發作。本期持續約2至20天日。
第三期麻痺期:痙攣減少或停止,患者逐漸安靜,出現弛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呼吸變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終因呼吸麻痺和循環衰竭而死亡。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預防,但無特異的有效治療,發病後死亡率幾乎100%。本期很短約為6至18小時。
除上述典型臨床過程外,尚有以癱瘓為主要表現的“麻痺型”或“靜型”,也稱“啞狂犬病”(dumbrabies),約占20%。該型患者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呈現橫斷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痺等症狀。其病變僅局限於脊髓和延髓,而不累及腦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病程可長達10天,最終因呼吸肌麻痺與球麻痺而死亡。吸血蝙蝠嚙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屬此型。
狂犬病的預防和治療
傷口的應急處理。人一但被動物咬傷、抓傷後應在2小時內盡快用肥皂水沖洗被咬的傷口,沖半小時,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沖掉,切不可用嘴去吸,以免在口腔粘膜有破損的情況下進一步被傳染。不要用手擠壓排血,否則傷口上被污染的血不但不會擠出來,反而有可能被擠到傷口深處,不利於清洗消毒。沖完後,馬上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傷口內外,盡可能殺死狂犬病病毒,傷口不宜縫合或包扎。重要的就是應及時去衛生防疫部門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第一、三、七、十四、三十天各注射1次,至第四十及五十天再加強注射1次),可取得防治效果,越早注射效果越好。如果傷口被咬得嚴重,一定要注射抗病毒血清,與疫苗同時使用。抗病毒血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先試針。注射劑量應控制在每公斤體重40個國際單位,如果是頭、頸、手被咬,特別是傷口面積大而深時,要連續注射5天。
第三,預防接種。對獸醫、動物管理人員、獵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觸狂犬病毒的醫務人員應作預防接種。原則上於1、7、28日各肌注狂犬疫苗1.0ml,而後每1~3年加強免疫1次。對被狼、狐、狗、貓等動物咬傷者,應作預防接種。其方法依傷情、疫苗種類、參照使用說明接種,與此同時加用免疫血清,效果更佳。目前我國廣泛使用田鼠腎細胞疫苗,輕度咬傷者於第0、7、14天各肌注2ml,重度咬傷及頭、面、頸部咬傷於第0、3、7、14及30天各肌注2ml。該疫苗的效果,各方報告不一致,有的認為其效果僅及人二倍體疫苗的1/6,因此,需尋找新一代疫苗。
免疫血清有抗狂犬病馬血清與人體抗狂犬病球蛋白兩種。我國目前生產的是前者,每支10ml,含1,000iu;成人劑量為20ml;兒童為40iu/kg。需皮試陰性後方可應用,以一半劑量作局部傷口處注射,另一半劑量肌注。人抗狂犬病球蛋白的一次注射量為20iu/kg。免疫血清可干擾宿主的主動免疫而影響抗體生成,因此必須在接種結束後10、20和90日再給予激發量疫苗,以觸發回憶反應而產生較大量的相應抗體。
 

如何避免荷蘭病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