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鴿子的飼養方法正文

鴿子的飼養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玉米35、豌豆20、小麥25、高粱20;夏季配方:玉米25、豌豆30、小麥22、高粱23。
2.肉鴿的保健砂配方
保健砂的主要作用是補充礦物質飼料(%)。配方如下:
(1)蚝殼粉40、細砂30、紅土或黃泥20、木炭粉5、食鹽0.5。
(2)黃泥30、砂25、貝殼粉15、石膏5、石灰5、木炭粉5、骨粉5、食鹽0.5。
(3)黃泥30、貝殼粉35、砂25、木炭粉6、食鹽0.3、龍膽草加甘草為1。
(4)貝殼粉40、粗砂35、木炭10、骨粉5、石灰石5、鹽0.4、紅土1。以上配方,將制好的原料曬干或晾干粉碎後混合均勻即可使用;或者加少量水,做成團狀,晾干備用。保健砂放在保健砂槽內,任其自由采食。要求定時定量。每天飼喂2次或3次。
鴿子的抵抗力是特別好的一般不會生病的.
如果生病了
那先了解和掌握鴿子發病的因素,做好鴿病預防工作,是搞好鴿場建設前提。肉鴿飼養場的衛生防疫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意改善外界環境條件,搞好飼養管理和清潔衛生工作。定期鏟除鴿捨周圍的雜草,清理垃圾。群養鴿捨的地面應每天清掃,及時更換巢窩中髒濕的麻布或者墊料。
第二,執行嚴格的消毒檢疫和接種制度,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鴿捨要定期進行消毒,在鴿場的門口及鴿捨的門口設置消毒池。
第三,對鴿病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每日早晚應注意觀察鴿子的生活狀態是否正常。同時要注意每天的食料量和飲水量的增減情況,如發現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同時根據鴿病的發病特點,制訂防治措施。要准備好空鴿子籠,對行為異常及有明顯病狀的鴿子,應立即隔離治療,盡快查明病因,采取解救措施。

目前,鴿子的免疫方法很多。滴鼻或點眼接種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接種方法效果很可靠,一般多用於乳鴿。在操作時,抓住乳鴿使其一只眼睛或鼻孔朝上,將疫苗滴入眼球表面或鼻孔內,待疫苗滴消失後,方可放開。要保證每只鴿子都接種到疫苗。此外,還有飲水接種、注射免疫等接種方法。
能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保證鴿子萬無一失
 
飼養肉鴿,既可觀賞,也可食用。目前,香港及國外食鴿之風很盛行,銷量極大,供不應求,以致價格不斷上漲。因為,鴿肉營養價值極高,質細肉嫩,含有比雞鴨更高的蛋白質,能降低血壓,防止血管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是一種高級的鮮活滋補品。

肉鴿是一種營養豐富,繁殖極快的禽鳥,如飼養得法,一對種鴿經6個月飼養便可開始產蛋,鴿蛋經19天孵化可孵出幼鴿,幼鴿經21天飼養便可食用。一以種鴿全年可繁殖幼鴿10對左右。鴿子食量少,抗病力強,因此養鴿的經濟效益較高。現將肉鴿的飼養方法介紹如下:

一、選擇良種:目前國內飼養的良種肉鴿,有法國的地鴿(也稱蒙騰鴿)、美國的落地王鴿、歐洲的波德斯鴿和我國的中山石歧鴿等。也可從本地鴿中選擇個體大、生長快的鴿子飼養。

二、營造鴿捨:鴿子喜歡住在陽光充足,通風干燥,座北朝南的高處,且愛清潔,好活動。因此,鴿捨宜設置在離地面4—6米高的屋檐下或陽台上,盡量做到背靠北面向南。建造鴿捨可選擇木板、油氈紙或塑料薄膜作材料,有條件的還可用玻璃、鐵線網、尼龍網等材料構架鴿捨,以每間12平方米左右為宜,然後,再靠牆架設分層的鴿捨,一般長50厘米、寬40厘米、高50厘米,左右正面留一正方形孔口形成框架式鴿櫥,每對成鴿約占面積0.3平方米。鴿捨要開通風窗,沒有運動場所和棲架(可釘在壁上,用木樁、竹子均可)。

為了避免鴿子在產蛋期間爭窩毆打,產蛋盆應比鴿子的對數稍多。乳鴿出殼後半天,要看親鴿是否喂食,若親鴿有病要調換親鴿人工訓練喂雛。乳鴿出殼8天後每天喂給四分之一片的酵母片,增強其消化能力。產蛋盆可用木板制成,盆深5厘米,長、寬各15厘米,盆內墊松葉或稻草。幼鴿出殼後,要注意換盆。舊盆要日曬消毒,以備後用。食盆和飲水器要放置合理,保持清潔,夏天並設一個鴿子洗浴盆,供其自由洗浴,這樣能避免鴿子生虱。如用木制食盆,還可加鐵線彎成的欄子,讓鴿子吃食時整齊地各就其位,避免互相爭啄。

三、合群飼養:肉鴿的飼料忌單一,可配制混合飼料。配方是豌豆25%、玉米30%、高粱20%、糙米20%、綠豆5%。夏季另加10—20%的綠豆作精飼料。還可在飼料中適當加一些紅土、食鹽和新鮮的青菜。有的地方還用曬干的黃泥32%、洗過篩淨的細沙35%、粉碎的蝦殼30%、木炭末5%、食鹽3%。拌水配制保健砂”置小槽內,讓鴿子自由采食。一般一對肉鴿每天喂料1?5兩左右,分早、晚兩次飼喂,母鴿抱仔鴿時,中午須加喂一餐,飲水要保證供應,“寧斷一天食,不缺一天水”。

四、精心管理:①注意配對,鴿子是“一夫一妻”制,飼養時雌雄比例一定要1:1。肉鴿一般5月齡後開始繁殖,當青年鴿互相尋求配偶時,應任其自由結合,再按雌雄配對分別放進鴿櫥內飼養。如果是剛買來的成鴿,可配對後讓其熟悉巢箱。還要關起來讓其互相熟悉,建立感情。注意鴿捨衛生,鴿捨要每天清洗一次,一月消毒一次。

五、及時防治鴿病:肉鴿的抗病能力很強,一般平時除搞好鴿捨的衛生外,可定期喂一些預防鴿病的藥物。常見的鴿病是拉稀和球蟲病。發現病鴿應及時治療。治歙痘,可將痘瘤挑破後用硼酸水沖洗;治療肉鴿腸炎拉稀,可用半片痢特靈溶於水後供鴿飲用,用量要少;治療眼病,可用金霉素眼藥水或四環素眼藥水點眼;治療胃腸病,可用氯霉素、土霉素、合霉素四分之一片即可;鴿子患球蟲病靠鴿捨清洗消毒解決,可用生石灰撒在場地上,再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加水50份浸洗食槽和飲水器,每七天消毒一次。平時,早晚要“三看”:看食欲,看糞便,才能及時發現疾病。
 
鴿子在分類學上屬鳥綱,鸠鴿科,鴿屬。
鴿子有野鴿和家鴿兩類.
長期以來,人們已將鴿子由野鴿馴化為家鴿,並且培育出了許多優良品種。目前,鴿子按照其用途被分為三個類型,即可以用作通信的信鴿,也叫做競翔鴿。
觀賞鴿。被稱為展覽型鴿子,因為此種鴿子羽毛豐滿,毛色漂亮,並有多種多樣的外形,惹人喜愛,可長期供以觀賞之用。
肉鴿。目前肉鴿生產已成為現代化的商品生產,並且發展迅速。本片較詳細地介紹肉鴿的繁殖,不同階段的飼養管理以及飼料營養等。
《肉鴿養殖》
王鴿是在美國育成的,故被稱之為美國王鴿。美國王鴿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大型肉用種鴿,現已遍布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因為其身披雪白色羽毛,也俗稱為大白鴿。
生產型王鴿是較理想的肉用鴿品種,其生產和繁殖性能高,抗病能力和對環境適應性較強,且乳鴿屠宰率高。
商品型肉用王鴿的體型碩大,全身羽毛為純白色,且身體比較長。王鴿的頭形圓而額寬,喙短粗微彎。其胸部發達呈圓球狀,無胫羽,尾部較平。其胴體為白色。
商品型王鴿不善於飛翔,步履穩健,體形婀娜多姿。
銀王鴿也是美國肉用王鴿的品種之一,其羽毛特征為銀灰色的翅膀上有2條深色線,具有青銅色光澤,其體型比白王鴿稍大。
王鴿品種除白王鴿、銀王鴿之外,還有灰色、紅色、藍色、棕色和黑色等各種羽毛。
雜交王鴿毛色多種多樣,體形稍小,體重也比較輕,目前在我國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均有飼養。
雜交王鴿適宜生產商品乳鴿,但遺傳不穩定,體型和毛色不一,易發生品種退化,必須不斷進行選育。因此,可從品質鑒定,系譜鑒定和後裔鑒定3個方面來進行選育。
通常優良種鴿應具備以下外貌特征。精神良好,眼睛虹彩清晰而且結膜閃動較快,羽毛緊密有光澤,軀體各部分無畸形,龍骨直而不彎,背寬胸深,活動正常。
種用肉鴿的公鴿體重在600—800克之間,體型要求較長,但尾不能垂地,胸寬,且深,體重適中。
種用肉鴿的母鴿體重在550—700克之間為宜。體型過大或者過小,生產性能均相對較差。
親鴿的繁殖能力是根據乳鴿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性能來鑒定。鑒定親鴿的繁殖性能,要生產周期短,產蛋窩數多,年產蛋窩數不應少於8窩。應選擇產蛋、孵化、受精、哺育能力好,抗病能力較強,並且適應性好的鴿子作種鴿。只有繁殖性能好的親代,才能使後代具有較高的繁殖能力。
系譜鑒定通常是對鴿子親代和祖代的鑒定,資料由鴿場的技術員保存。選擇優良的種鴿需要有優秀的親代。使種鴿在遺傳過程中繁殖能一代比一代優越。通過後裔之間、後裔與親代、後裔與群鴿三個方面的比較,來鑒定種鴿的優劣。
種鴿選育條件:
1、生殖能力強,且受精率高。
2、破蛋率和死胚率低。
3、育雛能力強,乳鴿生產均勻,增重快。
4、商品鴿生產應根據乳鴿的皮膚顏色,以白色和淺黃色為好,來選擇種鴿的羽色。
5、換羽期產蛋正常,全年繁殖穩定。
6、抗病能力強。
鴿子雌雄偶居,實行比較“穩定的”“一夫一妻”制,共同孵卵,哺育仔鴿。我們必須了解鴿子的繁殖習性,掌握配對繁殖技能,才能增加飼養肉鴿的數量,培育出優良的肉鴿品種。
肉用鴿從交配、產卵、孵蛋出仔,以及乳鴿的成長,整個一段時期被稱為繁殖周期,每一個周期大約45天,可以分為配合期、孵蛋期、育雛期3個階段。已經成熟的鴿子,按照飼養者的目的,將公、母鴿配成一對,使它們產生感情,然後交配產蛋,這一時期被稱為鴿子的配合期。每一個配合期大約為10—12天。大多數鴿都能在配合期內培養出感情,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當公、母鴿子配對成功以後,兩者交配並產下受精蛋,然後輪流進行孵化,這個期間是孵蛋期,大約需要17—18天。
自乳鴿出生至能獨立生活的階段,為其親鴿的育雛期,在此期間父母鴿共同照料乳鴿,輪流飼喂鴿乳。鴿子的可利用繁殖期長。當乳鴿出生2—3周後,親鴿又產下一窩蛋,這一階段需要20—30天。當鴿子長到三、四個月後,開始有第二性征出現,即鴿子的發情期。這時的鴿子非常活潑,並且情緒不穩定。清晨“咕噜”“咕噜”的啼叫聲比平常嘹亮。
 
鴿子是隔一天下一個蛋 再過6天左右會再下蛋
 

上一页  [1] [2] 

一歲寶寶如何斷夜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