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大瑞士山地犬 英文名稱:greatswissmountaindog 體型分類:大型 犬種分類:工作犬 歷史: 原產地瑞士,起源於4世紀。 本品種在瑞士農莊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19世紀中葉數量開始下降,20世紀初幾乎瀕臨滅絕,只有少量的純種犬保留下來,並與短毛聖伯納犬交配繁衍,現在數量在逐漸增多,1968年開始引進美國。是四種瑞士山地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主要用作放牧和畜群護衛,也作為家庭護衛犬和拖拽犬。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均能保持旺盛精力,彈跳力很好。該犬安靜、易於訓練,也可作為伴侶犬,但因需要大的活動場地,不太適合城市居民飼養。 外觀: 頭部結實,吻部相對於顱骨較粗短,眼睛為談褐色至粟色的多種顏色,眼神深沉溫順,充滿智慧和愛。眼睛上側有對稱的棕褐色斑點。鼻子黑色。耳三角形,較小,下垂。頸部粗壯而短,胸部十分寬厚,背部結實健壯,背線平直。下腹微上提,但不太明顯。前肢健壯,筆直;後肢粗壯結實。足中等大小,短而圓。尾始終下垂,不向上卷曲。被毛外層毛較粗硬,光順平滑,長度不超過5厘米,另有厚實的內層毛。被毛顏色主要是黑色和棕褐色,棕褐色區域以黑或白斑分布邊界。頭部從額頭到鼻子周圍一條白色斑條,白色有的延伸到胸部、腳趾、尾端等。 體型: 身高60-72厘米 體重59-61公斤 性情: 忠誠,膽大,友善,聰明,謹慎,易與兒童為友。 --------------------------------------------------------------------------------------------------------- 大瑞士山地犬(greaterswissmountaindog) 大瑞士山地犬,這種瑞士本地犬是大型斗牛獒犬最早的後代之一,古羅馬人將這種大型斗牛獒犬帶到阿爾卑斯山地區。在瑞士的偏遠地區,大瑞士山地犬被農場主用於放牧牲畜、守衛和拉車。瑞士的四種獵犬中,大瑞士山地犬是體形最大最古老的一種。許多年來,瑞士以外的地區對大瑞士山地犬的起源知道得很少,但大瑞士山地犬對聖伯納犬和羅威納犬的早期發展是有幫助的。 19世紀末期,許多以前大瑞士山地犬所做的工作都由其他品種的犬或由機器代替。1908年,大瑞士山地犬被介紹給著名的犬類學家阿爾伯特·黑恩(albertheim),而這之前,曾認為大瑞士山地犬已經滅亡。阿爾伯·特黑恩(albertheim)號召養犬者都來拯救這種古老的阿爾卑斯犬種,並且阿爾伯特·黑恩(albertheim)還將其他的一些犬種引進瑞士。1910年,瑞士養犬俱樂部將大瑞士山地犬登記在冊。 弗蘭德瑞克和帕車西亞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次犬展中看到大瑞士山地犬後將第一頭大瑞士山地犬帶至美國。 人們逐漸開始喜愛這種犬。1968年,為爭取美國養犬俱樂部承認大瑞士山地犬,美國的大瑞士山地犬俱樂部成立了。1993年3月17日,美國大瑞士山地犬俱樂部將1300頭大瑞士山地犬移交給美國養犬俱樂部。1995年4月1日,美國養犬俱樂部正式接納大瑞士山地犬為工作犬。 品種標准 【整體外貌】大瑞士山地犬主要用於拉車,具有與這個功能相適應的特征。被毛由三種顏色組成,非常引人注目,體形大,強健有力。 【大小,比例和結構】體形——公犬身高64.8~72.4厘米,母犬59.7~68.6厘米。身長與身高的比例是10:9。身體豐滿。 【頭部】表情——活潑,溫柔。眼睛為深棕色,中等大小,既不突出也不凹陷。眼眶為黑色。耳中等大小,耳根位置高,三角形,耳尖端稍圓,休息時,耳向下垂,貼近頭部。警覺時,耳向上豎起。耳的上端與顱骨頂部在一個水平面上。顱骨平而寬,鼻梁輪廓不明顯。吻部與顱骨幾乎等長。吻部鈍,但不突出。顱骨直而強壯。鼻為黑色。嘴唇無下垂。剪狀咬合。 【頸部,背線和軀干】頸部——肌肉豐滿,中等長度,皮膚不下垂。背線——水平。胸部——深而寬,胸骨稍突出。肩胛部高而長。軀干豐滿。肋部伸展。腰部寬而強壯。臀部長,寬而圓。尾長達跗關節,休息時下垂,興奮時向上翹起。尾骨應直。 【前軀】肩部長,平,肌肉豐滿而強壯。前肢直而強壯。前腳跟稍微傾斜,但不軟弱。前腳圓形,緊湊,趾尖呈拱形。狼爪可以去除。 【後軀】大腿寬,肌肉豐滿。膝關節屈曲,向跗關節逐漸變細。從後而看,跗關節與地面垂直。狼爪必須去除。後腳緊湊,既不內翻也不外展。 【被毛】外毛密,2.5~4.4厘米長。下層毛厚。 【顏色】底色為墨黑色。斑塊為鐵銹色和白色。對稱的斑塊較理想。鐵銹色斑塊出現在兩眼上方、兩側面頰、胸部兩側、四肢和尾下部。吻部為白色。胸部的白色斑塊形成一個“十”字。尾尖部和腳是白色的,腿部為三色相間。頸部可以出現白色的領毛。 【步態】前軀伸展,後軀有力。背部水平。 【性情】勇敢,忠誠,機警,是非常好的工作犬。過分緊張或富於進攻性 是嚴重缺陷。 失格條件 底色為黑色以外的其他顏色,藍色的眼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