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為何狂哭不止 "嬰兒哭鬧探緣由
哭雖然是嬰兒的本能,但也常是嬰兒某種需要或者不舒服的表示。嬰兒一哭,當母親難以安撫時會急得手忙腳亂,有的年輕媽媽甚至自己也對著孩子哭。
其實嬰兒的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哭鬧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饑餓、口喝是嬰兒哭鬧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個月以內,這是由於母乳不足、奶粉沖調過稀,上一頓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吃飽。環境溫度過高、出汗多,嬰兒因口渴而哭鬧不止。
冷、熱、濕、癢、痛環境溫度過冷或過熱會引起嬰兒的不適,但過熱比過冷更容易引起哭鬧不安。尿布濕了(大、小便)未及時更換,以哭鬧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嬰兒因濕疹、多汗,皮膚不清潔等引起的瘙癢或因蛲蟲爬至肛門周圍引起奇癢而哭鬧等。
便尿感經過訓練的嬰兒,會以哭鬧的形式求援母親及時幫助他解大小便。
生活不規律6個月以內的嬰兒常常“日夜顛倒”,白天睡、晚上哭,俗稱這些嬰兒為“夜啼郎”。
“病理性”哭鬧是由疾病引起,常見於以下情況:
口腔潰瘍往往在吃奶或進食時哭鬧。
腹痛如腸套疊(表現為陣發性劇烈的哭鬧,同時面色蒼白、嘔吐、排出果醬樣大便)、急性闌尾炎(持續性哭鬧、發熱,一旦闌尾穿孔後哭鬧加劇)、嵌頓性腹股溝疝(腹痛劇烈,患兒常用手撫摸嵌頓處,出現嘔吐)、腸痙攣(一陣陣哭鬧,安靜一段時間後又因腸痙攣而再哭鬧)等。
真塞吃奶時因鼻塞影響呼吸而哭鬧。
頭痛多種原因引起的頭痛都會使嬰兒哭鬧,如發熱,腦膜炎時呈一陣陣尖聲哭叫。
外耳道炎、疖腫喂奶時當患側的耳朵貼近母親身體時或牽拉患側耳朵時哭鬧得更厲害。
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嬰兒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宏亮,哭鬧間隙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後哭鬧停止。“病理性”哭鬧的嬰兒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常突發性劇哭;伴有發熱時精神萎 " 寶寶哭泣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餓了,尿布濕了,或只是想要引起你的關心和注意。 當寶寶哭泣時,你最好能立刻給予響應,讓寶寶知道你愛他(她)、重視他(她),是他(她)的依靠;若是對寶寶的哭泣不理睬,他(她)可能因此哭鬧得更厲害,讓你更心煩氣燥。 不用擔心從此慣壞寶寶。根據一些研究調查顯示,父母在寶寶哭泣時立刻給予回應,讓寶寶有被重視的感覺,有助於日後自信心與自尊心的建立,溝通技巧也比較好。相反,哭泣時被父母冷漠以待或被忽視的寶寶,會比一般的寶寶更愛哭,哭泣時間更長,父母愈不理睬,他(她)愈是哭得厲害,造成惡性循環,並對日後的人際關系發展有所影響。 慢慢會分辨寶寶為什麼哭 對新手爸媽來說,寶寶剛出生時候的哭鬧,最容易讓他們感到驚慌失措,因為有時候根本弄不清楚寶寶為什麼哭!再加上寶寶的哭泣常常是無預警的,忙了一整天,總算可以休息時,或是好夢方酣時,寶寶便開始哇哇大哭,直到你精疲力盡,才肯罷休!剛才哭鬧不休的小惡魔又變成了安睡的小天使,你卻可能已經無法再入睡了。 別太煩惱,過一段時間後,你與寶寶的默契會逐漸建立起來。你開始能分辨出寶寶的哭泣是肚子餓了,尿片濕了,生病了,還是只想要你抱抱他。寶寶也在學習如何與父母溝通,一旦親子雙方的默契與溝通模式建立後,你便能從容面對寶寶的哭泣了。 寶寶若是有嚴重的夜啼現象,可尋求中醫的協助,吃一些溫和的安神藥物,快則兩星期就可見效;若是真的哭得太厲害,讓你覺得不對勁,最好找醫生診治,看看是不是生病了,或是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 愛心小叮咛 寶寶哭泣時,你不要因此驚慌失措或是發脾氣。媽媽與寶寶的情緒會互相感染,如果媽媽表現出不耐煩或是緊張,寶寶一旦感受到,就可能哭得更大聲。先克制你的情緒,觀察寶寶為什麼哭。若只是需要安撫,可以抱抱他,或用其他方式。不要敷衍了事,有些寶寶即使在接受安撫時,仍會繼續哭泣。 深入了解寶寶狀況 在你與寶寶的默契尚未建立之前,先要了解新生兒常見的哭泣原因,這樣你就可以平常心面對寶寶的哭鬧,在處理上會更得心應手。 ●肚子餓了:通常寶寶哭泣時,父母會直覺地認為寶寶肚子餓,該吃奶了。這的確也是小寶寶常見的哭泣原因,吃飽後自然會停止,或是在得到滿足後睡著。 ●尿片濕了:尿片濕了或是便便之後,即使是吸收力再強的紙尿褲,多少都會讓寶寶的小屁屁感到不舒服。皮膚比較敏感的寶寶會以哭泣來提醒你,該幫他換尿布了! ●尿布疹:這是許多小寶寶常見的毛病,由於小屁屁長時間被悶在尿布裡,皮膚較敏感的寶寶,會因受到便便或尿液的刺激而長出紅疹,情況較嚴重的還會發炎或局部潰爛。寶寶受不了,自然會哭鬧。 ●想睡覺:寶寶累了、困了,也有可能會哭泣,需要你先安撫他(她)或是抱抱他(她),讓他(她)放松之後,才能安然地睡去。 ●受到驚嚇:突然的聲響、震動或強光,都有可能讓寶寶受到驚嚇而大哭。有時與寶寶玩得太過火或太激烈,也可能讓寶寶突然哭泣。 ●溫度的變化:太冷或太熱都會使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泣,包尿布所造成的悶熱感也會讓寶寶哭泣。 ●光著身體:有些寶寶在身子光溜溜時,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因此在幫寶寶換衣服時,身體下面可以先墊一條小毛巾,在脫下寶寶的衣服後,先用小毛巾將他裹起來,要換新衣服時再打開。但有些寶寶卻很喜歡光著身體的感覺,反而在給他(她)穿衣服時,產生抗拒。 ●生病或疼痛:當寶寶的哭聲顯得異常時,他(她)可能是生病了。常見如皮膚病、急性腹痛(腸絞痛)、臍疝、肚臍發炎、感冒引起的喉嚨痛等,只要你覺得不對勁,應立刻就醫,以免造成無法預知的後果。 "通常小寶寶夜裡哭個不停,讓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餓了、尿布濕了,如果是這樣,媽咪只要滿足小寶寶的需求即可。但如果發現都不是,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了。寶寶身體不舒服的可能原因有:
1.脹氣
造成脹氣的原因很多,包括:
持續的哭泣
奶嘴洞過大或過小
便秘:有時因為大便阻塞在腸內,氣體排不出來產生脹氣
喂奶方法不正確
吸奶瓶的寶寶,奶吸完了未被察覺,而一直吸入空氣。
食物引起:開始吃副食品以後,吃了過多產氣的食物,尤其是糖類的食物,如蘋果、甜瓜等等。只要有打嗝、放屁、排便等,將氣體排出,終止脹氣,就可改善寶寶的不舒服。
2.腹絞痛
通常發生在滿月到4個月的寶寶身上,症狀是寶寶經常在傍晚4~6點或半夜12點~2點的時候狂哭,哭得聲音很淒厲,往往會手握拳頭,腳踢個不停,媽咪看了很心疼,也不知該怎麼辦。
由於嬰兒啼哭最常見的原因屬腹絞痛,往往半夜父母將哭鬧不停的孩子送到急診室,醫生檢查沒有病理狀況,在睡了一覺之後就好了,但一到傍晚或半夜又開始哭個不停,醫生歸納可能的原因有:
過敏:部分的醫學報告指出,喝牛奶的嬰兒會對奶粉中的牛奶蛋白過敏而造成腹絞痛,即使喝母乳的寶寶,也會因為媽咪所喝的牛奶,而經由母乳哺育造成寶寶腸胃過敏。
腸內氣體過多或不正常的蠕動:腹絞痛是因為腸道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蠕動不規則,導致阻塞後產生疼痛。人的腸道就像一條道路,神經發育不成熟就像交通管制不良一樣會塞車,腸道塞車就會脹氣。
敏感度高或緊張性強: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寶寶的自主神經系統作用過強,而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對一般性的刺激有不尋常的反應。
環境因素:家庭的壓力及媽咪的焦慮,無形中會造成寶寶的不安而引起腹絞痛。也有人發現在懷孕過程中愈緊張的媽咪,生下的寶寶就愈容易腹絞痛。
當然以上的種種原因不一定是單一形成的,有可能是多種原因合並造成的。而腹絞痛依程度的輕重來分類,如果是一個星期發生三次以內屬於輕度的腹絞痛,一般只須熱敷肚子,或者塗上萬金油、薄荷油等按摩一下就會好。如果是一個星期三次以上或更經常,就有可能是中重度的腹絞痛,這時媽咪可以使用醫用消脹的藥,或者用藥阻止痙攣導致的腹痛。不過,這樣的疼痛通常在寶寶5~6個月大,腸胃發育成熟後自然就會消失。
3.泌尿道感染
另外會導致寶寶半夜哭鬧不停的原因還有泌尿道感染,如果發炎會導致腹痛、發燒及頭痛,媽咪這時就要收集寶貝的尿液去醫院檢查了。
4.鼻塞
3個月以下的寶寶還不會用嘴巴呼吸,一旦鼻塞會導致呼吸困難,睡覺時換氣困難也會讓寶寶啼哭不止,藉著啼哭才能呼吸到空氣,媽咪這時最好不要給寶寶塞奶嘴。
5.疝氣
疝氣分為臍疝氣和腹股溝疝氣兩種。如果是臍疝氣比較不嚴重,因為臍帶比較松,寶寶不容易感到疼痛,通常一歲以上就會改善了。
如果是掉到腹股溝裡的箝制型疝氣就會感到疼痛了,這會造成寶寶半夜啼哭不止,寶寶哭或生氣時,稍微一用力就會讓腸子通過疝氣缺口掉到陰囊,如果缺口較大會自己縮回去,如果縮不回去了,一定要在24小時之內推回去,以免時間太久讓腸道壞死,就有可能要開刀了。
6.腸套疊
所謂腸套疊為小腸末端套進大腸裡,症狀為嘔吐、腹痛、腹脹等,比較嚴重的話會排便異常,像是西瓜水或草莓醬一般,醫生多半會用超聲波診斷,如果灌腸無法解開套疊,就要開刀了。
7.其它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會導致發燒、全身倦怠、腹瀉等症狀,輕微的感冒症狀只須觀察幾天即可,如果發現寶寶啼哭的聲音和平常不太一樣,再加上有嘔吐等現象,就需要緊急送醫。
寶寶夜裡啼哭照顧法
小寶寶總是喜歡大人抱著,半夜裡寶寶哭個不停時,媽咪就要趕快抱起,並且貼近自己的身體,讓寶寶感覺到媽咪的體溫,讓他像在媽咪子宮裡一樣溫暖,這樣不但能使其有安全感,還能讓腸子放松,肚子自然不會痛了。另外,寶貝睡覺時也要注意,不要讓肚子露出來,蓋上小被子以免肚子受寒。
如果媽咪哄了半天寶寶仍然狂哭不止的話,或許有其它身體上的狀況,但只要發現是嬰兒腹絞痛,媽咪就要以輕松的心情面對寶寶,因為這是良性的疾病,不須太緊張,可以用一些方法來減輕寶寶的哭鬧,但首先媽咪必須要排除寶寶不是生理問題(餓了、尿布濕了)或只是撒嬌。
1.輕輕熱敷按摩腹部,或塗擦薄荷油舒緩,如此可以解除腸道痙攣,並且把累積在腸子裡的氣體排出。當然最好在喂奶時就盡量不要讓寶寶喝進過多的空氣,以及喝完奶後確實拍背排氣。
2.讓寶寶采取俯臥使其有安全感,但三個月以下嬰兒還不會轉頭,俯臥增加猝死症的可能性,所以並不建議經常如此。
3.如果寶寶看起來非常不舒服,可以服用緩和腸痙攣的藥物。
4.換奶粉。如果寶寶是因為喝配方奶粉引起過敏而疼痛,可以用酸化嬰兒奶粉代替,但如果沒有合並腹瀉、呼吸喘鳴、出疹子等,就不一定要換奶粉。 " "嬰兒哭鬧探緣由
哭固然是嬰兒滴本能,但也常是嬰兒某種需要或者不舒服滴表示。嬰兒一哭,當母親難以安撫時會急得手忙腳亂,有滴年輕媽媽甚至自己也對著孩子哭。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