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六周歲小孩應該怎樣教育正文

六周歲小孩應該怎樣教育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家小孩是2002年11月7號出生的,他現在很不聽話,我們有時候說他他總是回你,總是找很多的理由來回你。我們做為家長真的感到很頭痛,他好像很喜歡玩電腦,見過他的人都說很聰明,就是不聽話理由多。請專家幫我們分析一下,這種小孩要怎樣對他好呢?謝謝了!
 
現代的小孩可真的很幸福啊!物資條件太豐富了,這樣往往會出現偏差!從50後到80後的人大概都會這麼認為吧!可是在教育上卻出現了倒退趨勢,到現在還是應試教育的方針,根本不培養孩子的興趣,有幾個因數:第一就是現在還在執行的應試教育、第二就是學校和教師問題,現在的觀點就是家長只要認為某個學校的升學率高就是好學校並不注重本質情況,學生的成績好壞其實不是完全取決於學校和老師的好壞,當然學校和老師的好壞也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不過之占學生成績中的1/3而已。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教育和如何指導孩子的人生觀,不是有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嗎!這句話說了那麼久可很少反映在現在家長身上,現在的家長由於工作忙,很少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道路。一味的推給學校推給老師,如果是真的好學校好老師,那還說的過去,可是現在的老師只考慮評職稱、升學率的問題根本不會過多的去關心學生,老師關心的是評上職稱和升學率高後能拿多少錢,這樣就導致了老師根本不管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是自己不想學習還會拖後退,所以根本不會去幫助成績不好的學生,其實成績不好的學生也很想好生的學習知識,可就是老師不好好的教,總是給成績不好的學生白眼、給成績不好的學生安特殊位置比如最後一排、成績不好的學生遇到學習問題向老師請教時老師要麼說一句這麼簡單的都不會啊?全班都會就你不會,你去問其他人。或是嘲笑、挖苦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些甚至還體罰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認為是成績不好學生的影響了自己的獎金。再加上教育機制的問題把本來培養人才和國家棟梁的地方給搞成公司、企業還把升學率納入了指標,教育的結果不是公司的營業額而是傳授知識、培養下一代的、開拓知識新領域的地方,可現在的教育被搞的烏煙瘴氣,希望現在的學校、老師、家長能夠思考一下應該如何教育下一代,改變現在的應試教育,多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培養孩子各自的興趣愛好,不要在象以前那樣來教育孩子了!給孩子一片蔚藍的天空吧!
 
培養孩子首先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對孩子的要求也不要過高,不要總是指責孩子。在她做得相對較好的時候要多對她進行鼓勵和獎勵。不要打孩子,多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樹立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貫采取賞識、鼓勵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讓她正確認識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樹立自信,戰勝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我們家中專門為孩子設立了“成功箱”,記錄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獎牌、獎狀,以此來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敢於走向成功。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們長期從事某種活動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這種行為和傾向一旦形成,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則就會感到不適。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首先抓學習態度作風,經常檢查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能否知難而上,持之以恆;第二抓作業,察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復習,做完作業後是否檢查,對老師指出的錯題、錯字是否更正了,作業本是否整潔;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復習、預習、記憶、思考、寫作、運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業是否格式正確,寫字是否又好又快,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效率如何。
 當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具體指導,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因勢利導,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不斷提出新要求,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創造學習條件,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三、與老師搞好配合。

 我感到世界上再沒有比老師更無私了!他們總是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而從來不考慮索取回報。有時,學生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等,作為老師,從對學生負責的前提出發,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此時,家長不能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應抓住時機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溝通,弄清事實,了解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的態度如何,不能在學校老師說一個樣兒,回家後家長又說另一個樣兒,對老師的批評,孩子一時想不通,家長就不要“強按著牛頭喝水”,可以拖一拖,給孩子一段時間思考,進行妥善處理,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並改正錯誤。

 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自我判斷後產生的情感體驗。當一個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情負責。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訂立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讓孩子對自己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

五、藝術地誇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誇好,還得做到以孩子為本,講究誇的藝術。誇孩子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誇孩子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某種心理需要,而是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為的發展。有的家長因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務,在繁忙勞累的狀況下,與孩子交流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嫌他們啰嗦,就隨便回應孩子幾句愛聽的話,以便擺脫孩子的糾纏,這樣,容易將錯誤的言行進行肯定,造成誤導;也可能對應該充分肯定的好行為表現冷漠,影響了孩子的積極性。所以,誇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然後,再對應該肯定的言行進行充分地表揚。同時,也要對不正確的言行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教育。

誇孩子要適時,采用事前誇,使孩子養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標,並進行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提高自主行動的能力;事中誇,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事後誇,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質。

誇孩子要適度,做到語言適度、真誠。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注意用不同的語言語氣進行表揚。語態適度,誇孩子要表現出熱情。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孩子,在口頭表揚的同時,可配合使用舉舉大拇指、摸摸頭、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體語言強化誇的效果,誇孩子的熱情態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斷進步。

誇與獎相結合。通過經常性的表揚,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從正面逐漸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惡、丑,對培養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將表揚和獎勵結合起來,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但適當的物質獎勵也必不可少。雖然,給予孩子的物質獎勵從數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需要,一種滿足,甚至可以轉化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自誇”與“他誇”相結合。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寵著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只能讓別人說自己好,聽不得說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別人的優點。因此,人際關系比較緊張,與同伴相處不好,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如果我們把“自誇”與“他誇”結合起來,讓孩子誇誇自己的長處,可以增強自信,讓孩子誇誇別人的優點,可以克服妒忌心理,養成善於虛心向別人學習的良好品格。經常運用這種互誇互學的方式,能融洽孩子與他人的關系,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孩子健康個性的發展。

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態度,又能講究誇孩子的藝術,好孩子就一定能誇出來。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受他人歡迎的人,尊重和關心他人,誠實友善,樂於分享……人生中的這些“大道理”,怎麼能夠讓孩子聽進去,並且成為他們自身的良好品質呢?

作為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則,用行動來引導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恰當的教導也是不能少的。

例如當我們遇到孩子撒謊或者表現出無禮舉止的時候,只是簡單對他說“不許這樣做”,或者給他一個復雜的解釋,這些都不能在他的腦海裡留下持久的印象。那麼,適合孩子年齡的教導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怎樣的說話方式才能向孩子傳授真正的價值觀,並且深入孩子的心靈呢?

大道理1:公平——游戲時遵守規則

棘手的難題:你和5歲的兒子正在玩那種撒色子看誰最先到達終點的游戲,可是他卻不按點數走,為了自己能贏,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終點。雖然你的初衷也是讓他贏,但是你並不想對他的作弊行為加以肯定。

簡單的教導:不要用“作弊”、“耍賴”這些詞指責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玩游戲時應該公平、公正,並且給他指出他應該到達的位置。道理可以這樣來講:

“這樣走不合理,對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時候我可以讓你這麼走,但是當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你這樣走他們會很生氣,因為你沒有遵守游戲規則。”

或者對他說:“你想想,如果沒有人按規則來玩游戲,那結果會是什麼樣呢?”

大道理2:感激——謝謝別人的好意

棘手的難題:你邀請朋友到家裡來做客,朋友給你4歲的兒子帶來了一件禮物。他打開看了一眼,然後就把禮物扔在了一邊,也沒說“謝謝”轉身就去玩了。

簡單的教導:期望四五歲的孩子懂得感激還為時過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必小題大做,簡單講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訴他:

“你先到這兒來,我有話和你說。阿姨送給你一件禮物,你卻忘記對她說聲‘謝謝’了。”

如果你願意先讓他去玩,過後再講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覺前再提起這個話題:“在我們家裡,無論誰收到了禮物都應該說聲‘謝謝’。”如果你的兒子告訴你他不喜歡這件禮物,那麼你就應該告訴他:“阿姨原以為你會喜歡的,所以才送給你這件禮物。而且,即便我們不喜歡別人送的禮物,也該說聲‘謝謝’,因為我們要謝謝別人心裡還惦記著我們。”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時幫助別人

棘手的難題:晚飯過後,你讓6歲的兒子幫你收碗筷。他說累了,拒絕幫你做家務。

簡單的教導: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別動,然後告訴他:

“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這個家出一份力,使家裡更干淨、更整潔。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也能夠為這個家做點什麼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麼我就列出一個清單,寫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務活,然後由你自己來選擇你願意做哪個。”

或者對他說:“幫助別人能夠使別人生活得更輕松。你還記得我幫你收拾好玩具的時候你的感受嗎?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樣。現在,你能幫幫我嗎?”

大道理4:諒解——原諒他人的過失

棘手的難題:你5歲的女兒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沒想到被她2歲的

[1] [2] 下一页

什麼東西可以讓我一下子就長大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