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狗肉上不了正席呢? 我國有著數千年的封建統治,新中國又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礎上誕生的,就犬文化而言它受歷史、地域、時空的限制和影響,有許多不公正、不公平和不客觀的評價和偏見,這從我國的文化遺產,從眾多的成語、俚語、歇後語的詞匯中可以得到印證,幾乎所有有關犬的關聯詞都是貶義的,並且還帶有時代特征。我國的文化主流是漢文化,漢族主要是農耕民族,漢先民對犬的感情遠不如蒙、藏、維吾爾等游牧民族來得真摯和情深,因為犬為後者參與了他們的狩獵等生產活動,成了他們生產、生活的工具和幫手。漢民則用犬來看家護院,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最低的,因此漢語中有那麼多的貶狗詞也就不足為怪了。封建社會實行的是家長式的統治,是不能犯上的,上至朝庭下至普通黎民百姓家,只有造反的梁山好漢敢罵皇帝是狗皇帝。罵狗之聲主要是自上而下,皇帝可罵大臣是狗奴才,大臣可罵家人或官階比其低的人為狗奴才。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只有一個,如有人要出氣或發洩就會拿狗來開罵或作影射之舉。另外對社會中的不合理、不健康、勢利、叛逆的現象也都可用狗來作形容,如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眼看人低、偷雞摸狗、雞犬不寧、豬狗不如、狗膽包天、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狗屁不通等等不一而足。形容官場裙帶風和結黨營私的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狐群狗黨”等。對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則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之說。抗戰時期對民族的敗類有“狗漢奸”、“狗腿子”和“走狗”的稱謂。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不能合理執法的交通協管員有叫“二狗子”的不雅稱號。對現今政治生活中說一套做一套,商業活動中賣假貨的斥之謂“掛羊頭賣狗肉”,對貪官和不為民辦事的官吏則罵他們為“狗官”。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狗的形象大多歷來卑微,這源自於一種文化傳統對其的認定,而非生物意義上或用現在流行的科學意義上的觀察、了解和評定。國罵中更有指某人是狗娘養的,這可謂是罵人的最高級形容詞。另外“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則是身處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民族切膚之通。即使我國有食狗肉的陋習,但“狗肉上不了正席”,說明了國人對狗的蔑視程度是何等的更深蒂固。 三字經》裡把狗列為六畜之一。狗是人類最早馴化伺養的家畜,1980年代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發現10座埋狗坑,說明人類養狗歷史起碼在9000年以上。當時養狗除作為先民捕獵的幫手之外,毫無疑問也是重要的肉食來源。龍山文化遺址和殷墟裡,均發現大量被燒灼過的狗骨頭,就是個證明。“然”字的本意,就是火烤狗肉。諸多漢字的構成也可以證明狗在古時的重要性,比如獵,豬,狐,猛,狩等與獸有關的字,全是反犬旁。勾踐當年欲滅吳國,出台獎勵生育政策:“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豬)。”可見當時狗的地位,尚在豬之上。
古籍裡也有不少關於“狗屠”的記載,如“燕市狗屠”是荊轲的一個好朋友;樊哙是狗屠出身,還發明過一道“龜汁狗肉”,至今沛縣仍有樊哙狗肉制品有限公司;聶政也曾屠狗奉養老母,直到母親去世後,才去刺殺韓傀;劉秀也曾殺狗賣肉,如今“試量集狗肉”打的還是劉秀的招牌。狗屠之多也可以證明,當時吃狗肉是很普遍的。狗肉也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貢品。據考證,貢獻的獻,原寫作“獻”,“鬳”是陶製炊具,加“犬”字,即瓦罐煮狗肉。既然煮狗肉可做供品,可想而知,平時的宴會狗肉也應該是能上席的。
所以有“狗肉不上席”的禁忌,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唐宋時佛教興盛,佛教當時雖不禁吃肉,但認為狗肉是極污穢之物,不應食用。所以《水浒傳》,魯智深不守戒律,是吃了狗肉喝了酒以後,才醉打山門。另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屬狗,有個叫范致虛的大臣拍馬屁說:陛下屬狗,但京都居然有人殺狗為業,這是對陛下的大不敬,應予禁止。宋徽宗雖然寫得一筆好字,畫得一手好畫,本質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糊塗蛋,居然馬上降旨,嚴禁民間養狗為食,更不許殺狗來賣。為了保證這一禁令落到實處,他還專門撥了兩萬錢,鼓勵舉報違禁者。
可是,頒布禁令容易,老百姓吃狗肉的習慣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扭轉過來的。有需要就有市場,一些從前的狗屠現在改行殺羊,私下裡仍然殺狗賣狗肉。所謂“掛羊頭賣狗肉”即因此而來。狗肉是違禁的,所以只能掛著羊頭做幌子,偷偷摸摸地賣。有人說“掛羊頭賣狗肉”是因為羊肉比狗肉貴,奸商以次充好,是因為不懂這段公案,“想當然耳”。狗肉和羊肉的差別太大了,不是那麼容易混充的。
二十多年後,北宋滅亡,殺狗吃肉不再犯法,但吃狗肉的人已經大為減少,“狗肉不上席”已也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禁忌。現在嗜吃狗肉的,除了朝鮮族外,大概就只有粵、桂、黔一帶。中原一帶只在寒冬時節食狗肉進補,並不作為常規的肉食。即使是吃狗肉的地方,也往往有諸多講究,比如烹饪狗肉時要將炊具移到室外,吃狗肉也只能在露天——狗肉不僅不能上席,還不能進房間。
吃狗肉最有名的笑話發生在李鴻章身上。1897年,李鴻章訪英,曾與他並肩作戰的戈登將軍為紀念昔日情誼,把自己的愛犬贈送給他。不料數日後,李回謝函曰:謝謝你送我的狗,味道甚美,我吃了不少。此事頓時轟動倫敦,英人紛紛引為笑談,奇談。其實這只是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罷了,西方人把狗當作人類忠實的朋友,不是狗肉不上席,而是根本不吃狗肉;但站在李鴻章的立場來說,吃狗肉古已有之,天經地義,何必大驚小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