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有眼睛嗎? 海星有眼睛嗎? 海星沒有特化的眼睛,它每一只腕足的末端有一個紅色的眼點,這裡可能是它光線的重要感覺區。大多數海星是負趨光性,不喜歡光亮,所以大多在夜間活動。海星雖沒有眼睛,但身上有很多化學感受器,可以察覺水中食物來源,很快找到食物。以海星為例,在此系統中,每個輻射腕內有一主要的管道,且皆和位於口區的管道相連。在多數的海星,位於身體表面的多孔板子與圓形管道相接,或許可讓水流進入並與內的體液相混。由每個主要管道延伸出來,短而位於側面的小管來將水份輸入送到管足。每個管足都有一個壺腹,此為一肌肉質的構造。當壺腹收縮,其內的液體被迫進入管足,使其伸長。管足可持續改變其形狀,因水管系統內的液體可藉由肌肉的活動持續不斷地傳入管足中。 [編輯本段]海星渾身都是“監視器” 渾身都是棘皮的海洋動物———海星有著奇特的星狀身體,它盤狀身體上通常有5只長長的觸角,但看不著眼睛。人們總以為海星是靠這些觸角識別方向,其實不然。美、以兩國科學家的最近研究發現,海星渾身都是“監視器”。海星緣何能利用自己的身體洞察一切?原來,海星在自己的棘皮皮膚上長有許多微小晶體,而且每一個晶體都能發揮眼睛的功能,以獲得周圍的信息。科學家對海星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海星棘皮上的每個微小晶體都是一個完美的透鏡,它的尺寸遠遠小於現在人類利用現有高科技制造出來的透鏡。海星棘皮中的無數個透鏡都具有聚光性質,這些透鏡使海星能夠同時觀察到來自各個方向的信息,及時掌握周邊情況。在此之前,科學家以為,海星棘皮具有高度感光性,它能通過身體周圍光的強度變化決定采取何種隱蔽防范措施,另外還能通過改變自身顏色達到迷惑“敵人”的目的。科學家說,海星身上的這種不尋常的視覺系統還是首次被發現。科學家預測,仿制這種微小透鏡將使光學技術和印刷技術獲得突破性發展。 海星目錄 海星簡介 繁殖 藥用 海星有眼睛嗎? 海星渾身都是“監視器”
[編輯本段]海星簡介 英文名稱:starfish/seastar 漢語拼音:hǎixīng 海星是棘皮動物門的一綱,下分海燕和海盤車兩科,不過人們都俗稱其為海星或“星魚”。 海星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我們對它並不陌生。然而,我們對它的生態卻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動物,而且從其外觀和緩慢的動作來看,很難想象出,海星竟是一種貪婪的食肉動物,它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進化還起著非同凡響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是它為何在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原因。 亦譯星魚;亦作seastar。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星綱(asteroidea)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非屬魚類。體扁,星形。具腕。現存1,800種,見於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種類最多。輻徑1~65公分,多數20~30公分(8~12吋)。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蓋;下面的溝內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盤),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低等海星取食沿腕溝進入口的食物粒。高等種類的胃能翻至食餌上進行體外消化,或整個吞入。內骨骼由石灰骨板組成。通過皮膚進行呼吸。腕端有感光點。多數雌雄異體,少數雌雄同體;有的行無性分裂生殖。 顯帶目(phanerozonia)的種類有明顯緣板,管足有吸盤,可能無肛門。包括大部分深海種,如信天翁海星(albatrossasterrichardi)產於6,035公尺(19,800呎)深處。泥海星(ctenodiscuscrispatus)輻徑約10公分,腕短鈍,體盤寬,黃色,在北部沿岸的泥底中數量多。腕長而較尖,邊緣有棘的北方屬如槭海星屬(astropecten)、光海星屬(psilaster)和砂海星屬(luidia)。西印度群島最大的網瘤海星(oreasterreticulatus)輻徑約50公分(20吋)。多產於印度洋-太平洋的線海星屬(linckia),由一小塊腕能長成一個新個體。 有棘目(spinulosa)有成簇的棘,管足有吸盤,但叉棘罕見。歐洲多石海底常見駝海燕(asterinagibbosa)。北方的輪海星屬(crossaster)和太陽海星屬(solaster)有許多短腕,體盤較寬。棘輪海星(crossasterpapposus)有15個腕。鉗棘目(forcipulata)有帶長柄的雙瓣叉棘,棘具保護或取食作用。在淺水中取食雙殼類的常見的種類,有分布在北歐的紅海盤車(asteriasrubens),從白令海到朝鮮半島的多棘海盤車(a.amurensis)。北美西海岸的短刺豆海星(pisasterbrevispinus)長65公分(26吋),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星之一,取食沙錢海膽等。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的多腕葵花海星(pycnopodiahelianthoides)有15~24個腕。中美的菊海星屬(heliaster)腕最多達50個。 捕食protoreasternodosus,海星的一種。 人們一般都會認為鲨魚是海洋中凶殘的食肉動物。而有誰能想到棲息於海底沙地或礁石上,平時一動不動的海星,卻也是食肉動物呢!不過實際上就是這樣。由於海星的活動不能像鲨魚那般靈活、迅猛,故爾,它的主要捕食對象是一些行動較遲緩的海洋動物,如貝類、海膽、螃蟹和海葵等。它捕食時常采取緩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獵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獵物並將整個身體包住它,將胃袋從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讓獵獲物在其體外溶解並被其吸收。 我們已知海星是海洋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的捕食起著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如在美國西海岸有一種文棘海星時常捕食密密麻麻地依附於礁石上的海虹(談菜)。這樣便可以防止海虹的過量繁殖,避免海虹侵犯其他生物的領地,以達到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在全世界有大約2000種海星分布於從海間帶到海底的廣闊領域。其中以從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的東北部太平洋水域分布的種類最多。 海星與海參、海膽同屬棘皮動物。它們通常有五個腕但也有四六個,有的多達40個腕,在這些腕下側並排長有4列密密的管足。用管足既能捕獲獵物,又能讓自己攀附巖礁,大個的海星有好幾千管足。海星的嘴在其身體下側中部,可與海星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海星的體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只都有差別,最多的顏色有桔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 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常常展開生與死的較量。為了逃脫海星的捕食,被捕食動物幾乎都能做出逃避反應。有一種大海參,每當海星觸碰到它時,它便會猛烈地在水中翻滾,趁還未被海星牢牢抓住之前逃之夭夭。扇貝躲避海星的技巧也較獨特,當海星靠近它時扇貝便會一張一合地迅速游走。有種小海葵每當海星接近它時,它便從攀附的礁石上脫離,隨波逐流,漂流到安全之地。這些動物的逃避能力是從長期進化中產生的。避免了被大自然所淘汰的命運。 盡管海星是一種凶殘的捕食者,但是它們對自己的後代都溫柔之至。海星產卵後常豎立起自己的腕,形成一個保護傘,讓卵在內孵化,以免被其他動物捕食。孵化出的幼體隨海水四外漂流以浮游生物為食,最後成長為海星。 海星的食物是貝類。當海星想吃贻貝時,會先用有力的吸盤將貝殼打開,然後將胃由嘴裡伸出來,吃掉贻貝的身體。所以,海星的經濟價值並不大,只能曬干制粉作農肥。由於它捕食貝類,故而對貝類養殖業十分有害。 [編輯本段]繁殖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棘皮動物,它們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全世界大概有1500種海星,大部分的海星,是通過體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雄性海星的每個腕上都有一對睾丸,它們將大量精子排到水中,雌性也同樣通過長在腕兩側的卵巢排出成千上萬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從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體,也就是小海星。 有研究者發現,一些海星具有季節性配對的習性,即雄性海星趴在雌性海星之上,五只腕相互交錯。這種行為被認為與生殖有關,但其真正的功能則尚未被確認。 另外,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再生。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因此,某些種類的海星通過這種超強的再生方式演變出了無性繁殖的能力,它們就更不需要交配了。不過大多數海星通常不會進行無性繁殖。 [編輯本段]藥用 「藥名」海星 「別名」海盤車、五角星 「拉丁名」asteriasamurensislutken 「來源」為海盤車科動物多棘海盤車的干燥全體。 「成分」含海星皂素a和b。 「功效」鎮驚安神、和胃止痛、厚腸止瀉。 「主治」用於急慢驚風、破傷風、癫痫、胃脘痛、反酸、腹瀉、胃潰瘍。 「性味歸經」苦、鹹,平。心、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0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河北和山東沿海地區。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夏、秋季捕捉。可在潮間帶的沙泥底、巖礁底或碎貝殼底撈取,洗淨,曬干。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海星的藥用價值 海星的藥用價值比食用價值要大。市場上賣的干海星一般都是拿來做藥料炖湯用。 海星的肉其實很少,基本上無食用價值,人們多以雄性海星來熬湯補身,若真是要吃的話,則可取雌性海星的卵(海星籽)。「秋風起,雌性海星就會為產卵而作准備,這時雌海星的籽會如花瓣一般,一大片一大片的黏在腹上,色澤淺啡,看上去與一般魚卵無異。」 全記做的海星菜有兩款,其一是熬湯,其二就是用海星籽伴蛋白、帶子、鮮蝦等同炒,炒成「賽螃蟹」一般,再釀回海星殼裏。看上去,這個菜賣相極之精致,雖然海星籽不算起眼,但卻可嘗得到其鮮甜且軟中帶實的質感,用來配鮮甜的帶子和滑溜的蛋白,三者味道又非常之夾。 附: 海盤車(海星)的藥用營養價值 棘皮動物門海星綱的通稱。體扁平,多呈星形。口在下邊中央。從體盤伸出腕,腕數一般為5個。腕內充有生殖腺和消化腺。腕下面有開放的步帶溝與口相通,溝內具有4行或2行管足,是行動器官,多數末端具吸盤。整個身體由許多鈣質骨板借結締組織結合而成,體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屬物。世界現存1600種,中國已知100多種。雌雄異體。生殖細胞釋放到海水中受精。海星類分布於世界各海,以北太平洋區域種類最多。垂直分布從潮間帶到水深6000米,生活在各種底質,但軟泥底上很少見。海星食性種間差異較大,在種內也有區別。 海星自古就被入藥 本品在夏秋季捕捉,可於退潮時在潮間帶的沙質底、巖礁底或碎貝殼底撈取,以全體入藥,洗淨,曬干。 【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異名】海星、五角星(《中國藥用動物志》) 【性味歸經】鹹,溫。有小毒。 【功效】和胃止痛,制酸,止瀉,癫痫,甲狀腺腫大等。 【用量用法】內服:5~10g入煎劑,或焙干研服1~2g。 【方選】(1)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吐酸:海盤車焙干研末,每次1匙,每日3次;或用醋煮酥後,研末。每日3g,黃酒沖服。 (2)治甲狀腺腫大:鮮海星30g,煎服。 (3)治癫痫:海星五腕末端,焙干,茶葉3~6g,共研末。發作前以黃酒沖服。 (4)治腹瀉:海星1個,焙干,研成細粉,沖服。 (5)治中耳炎:海星1個,焙干,研成細粉,麻油調勻,滴入耳內。 【成分藥理】海盤車含海星皂苷多種,該皂類有毒,從中分離出皂苷a和b兩種物質。另一種皂苷可水解出葡萄糖、木糖、鼠李糖等。海星類動物含酸性粘多糧,為一種不可透析的大分子物質。羅氏海盤車(asteriasrollestoni)的生殖腺中,經測定,含有無機元素zn、mn、al、cd、fe、mg、ca、se、pb、cu、ni、ti、co、li、cr等,以及多種氨基酸。羅盤車殼含多種微量元素:zn、mn、cd、fe、pb、cu、ni、ti、co、li、cr、te、as、ba、bi、sb、si、ge、nb、sn、be、[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