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怎麼樣喂養金錢龜正文

怎麼樣喂養金錢龜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怎麼樣喂養金錢龜
 
喂養金錢龜應“三定”,即“定時定質定點”:
一、定時。就是每天在相同的時間(時段)對龜鱉投喂食物。

二、定質。就是食物的質量要高,營養搭配要均衡,投喂烏龜喜歡吃且不變質的食物。

三、定點。就是搞個龜鱉容易吃東西的食台,將食物放在食台上,讓龜鱉吃得方便和容易。

詳情可參閱
http://www.xygbyzc.cn/msg.php?id=216

 
你的龜應該是到了新環境,陌生,所以才不吃食的

龜的膽子非常小,在到了新環境之後由於害怕拒食是常有的事。對於剛到家的龜最好先餓上三天,一來讓龜餓一下開食比較簡單(龜雖然耐饑力是動物界出了名的不過也耐不住餓,很饞),二來讓它排盡以前吃下的東西,這樣的話再喂食也不大容易由於食物太雜而引起龜消化不良。

因為龜膽子小,所以第一次喂食的時候旁邊不能有打擾,人最好不要在邊上看著(也不要有太大的雜音,龜不是聾子),龜的耳朵雖然已經退化不過對於震動還是可以感知到的,太大的動靜同樣會嚇著龜。食物直接丟在龜面前,等上幾個小時再去看看,龜不吃的話就把食物撈出以免影響水質,第二天重復,一般而言龜只要沒有病這時就可以吃了。如果龜拒食超過一個月就絕對不正常了(通常2周就應該感覺到不對),這時就必須再次檢查龜的健康狀況。

我家的兩只小金線也是剛剛買回來。現在正吃龜糧呢

一只特能吃,另一只就不吃,沒關系的

這可能就跟人一樣,有的適應能力快,有的慢

別著急

喂它們豬肉可以,牛肉是最好的,不過他們只吃瘦肉哦
 
金錢龜

--------------------------------------------------------------------------------







金錢龜學名為三線閉殼龜(cyclemystrifasciata),俗稱三稜閉殼龜、紅肚龜、金頭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香港、澳門等地;在國外,主要分布於越南等亞熱帶國家和地區。金錢龜喜歡選擇陰蔽的地方棲息,有群居的習性。金錢龜屬於雜食性。在自然界中主要捕食水中的螺、魚、蝦、蝌蚪等水生動物,同時也食幼鼠、幼蛙、金龜子、蝸牛及蠅蛆,有時也吃南瓜、香蕉及植物嫩莖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動物內髒、蚯蚓、瘦肉、小魚及混合飼料。在產地,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氣溫較低,常隱蔽於陰暗外不食不動;4月氣溫逐步回升,開始活動;5-10月氣溫升高,活動范圍擴大,食量增大,11月以後,氣溫明顯下降,活動減少,逐步進入冬眠狀態。

金錢龜的生長溫度在24-32℃之間,當水溫在28℃時,在水中約20分鐘就要上浮呼吸一次;水溫在25時,約26分鐘上浮呼吸一次;水溫在12以下,即進入冬眠狀態。龜分野生,人工飼養兩種。野生的三線閉殼龜,由於生長速度慢,夏季生長快,背甲的每塊盾片上有清晰、密集的同心環紋,稱為生長年輪。每一條代表一年,雌性龜個體重達1250~1500克,雄性龜個體重達700~1000克,性已成熟。而人工飼養龜的同心環紋卻較模糊、稀疏,每條環紋間的距離較大,有些龜的體重雖已達2000克,但它們的生長期僅有2~3年,這是因為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龜生長速度快而形成的。
 
金錢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目前野生龜日益稀少,為保護野生資源,我場進行人工養殖,其技術如下:
一、龜池的建造
根據龜池的種類可選擇地洞式和水陸兩便式等。由於後者在管理上方便,故較易接受。它由水池、陸地、產卵池、龜窩組成。龜窩必須遮光,並做到防逃、防敵害和換洗方便。成龜的飼養密度約每平方米20只,水深10厘米左右,親龜、稚龜、幼龜酌情加減,池水以剛好能浸沒龜背為宜。
二、飼料要求
根據金錢龜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習慣,使用人工配合飼料能使金錢龜快速生長。每天吃量為龜體重的3—5%,分1—2次投喂。動物性飼料有:魚蝦、蝦、蛙、瘦豬肉、雞肉、鴨肉、蛋、生熟碎骨、動物內髒、蚯蚓等。植物性飼料有:花生餅、馬鈴薯、番薯、大米飯、玉米、面粉、菜葉、瓜果等。將動植物飼料比為7:3或6;4的原料經絞肉機絞碎後做成含蛋白質為35%—40%左右的人工配合飼料投喂。飼料中的蛋白質、磷、鈣、鈉的合理含量是快速生長的關鍵。
三、龜的日常管理
由於人工密集飼養,所以日常管理非常重要,管理的好壞是養殖成功的關鍵。特別是水溫、水質、飼料、日照、疾病防治。水溫盡量保持在28—32℃左右,每天清洗龜體和龜池,加強日光浴,每半個月或每月飼喂一次藥餌或藥浴,切實做好防盜、防逃工作。
 
詳見
http://www.xygbyzc.cn

 

怎麼讓狗狗變凶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