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9個月的寶寶拉肚子嘔吐怎麼辦正文

9個月的寶寶拉肚子嘔吐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水,過幾個小時或1~2天也就好了。

如果乳兒偶於吃奶後有吐,可能是吞咽了空氣,下次喂食時應將奶頭塞沒,不讓吞咽空氣,吮完後可抱起小孩輕拍背部,讓空氣排出後取右側臥位,並略抬高上半身。如經常在吮奶後嘔吐,但一般情況正常,可能有幽門痙攣,應在醫生指導下,讓小兒吃些解痙藥;一般營養情況受到影響時,要防幽門肥大,應請醫生檢查。

如果反復劇烈嘔吐,吐出黃水,一般護理仍不見好轉,要防腸梗阻。如果同時伴有其他發熱等情況,應該把詳細情況向醫生介紹。如發現嘔吐物異常時,應將嘔吐物一並帶給醫生,以便參考分析嘔吐原因,及時正確處理。


嘔吐的兒童,誘發原因往往有飲食不規律,食後過度活動或精神刺激等。如果周期性嘔吐不出現嚴重合並症,一般沒有什麼危險,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嘔吐會逐漸趨於痊愈。





最好去看醫生
准確診斷
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131516.html?fr=qrl3

 
上醫院查查看看是不是腹瀉引起的。腹瀉患兒存在消化功能紊亂。病情合理安排飲食,以達到減輕消化道負擔的目的。原則上腹瀉病人不主張禁食,母乳喂養者繼續母乳喂養,暫停輔食,人工喂養者應將牛奶稀釋或喂以豆制代乳品或發酵奶、去乳糖奶。已斷奶者喂以稠粥、面條加一些熟植物油、蔬菜末、精肉末等,少量多餐,腹瀉停止後,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以趕上其正常生長。
注意飲食衛生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食物新鮮、清潔及食具消毒,避免腸道內感染,教育兒童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
增強體質 適當戶外運動,及早治療糾正營養不良、佝偻病。
注意氣候變化 防止受涼或過熱,冬天注意保暖,夏季多喂水。尤其腹部。
防止脫水 可選用以下較好的補液方法:
(1)米湯加鹽溶液:米湯500ml+細鹽1.75g,或炒米粉25g+細鹽1.75g+水500ml煮2~3分鐘。此液體為1/3張,且不含糖,口感好,用法20~40ml/kg,4小時內服完,以後隨意口服。
(2)糖鹽水:飲用水500ml+白糖10g+細鹽1.75g。煮沸後備用,用法用量同上。
(3)口服補液鹽(ors):此液體為2/3張,用於預防脫水時張力過高,可用白開水或母乳稀釋降低張力。用法:每次腹瀉後,2歲以下服50~100ml;2~10歲服100~200ml;大於10歲的能喂多少就給多少,也可按40~60ml/kg預防脫水,腹瀉開始即服用。
 
寶寶不舒服就應該馬上去醫院,接合醫生說的治療,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且不要自己去買藥給他吃,藥店的人員只是懂一些簡單臨床治療,他們配不了藥。我家寶寶也有過這樣的事,我們是直接去醫院看的,這樣效果好也快,做家人的也少擔心些,寶寶也少受些罪!記住發現寶寶不舒服就馬上去看醫生,千萬別猶豫,最後祝你和寶寶及家人健康幸福!
 
腹瀉是嬰幼兒高發的急性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在我國小兒腹瀉位居第二,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估計,我國5歲以下的小兒有1億之多,每年就有1.7億人次患有腹瀉,可見波及面之廣,危險之大。

如何使小兒腹瀉的發病率下降?一旦發生腹瀉應該怎樣治療和護理,這是每位父母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小兒腹瀉2大臨床表現

1.排便次數增多

腹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或夾有不消化食物,嚴重的還有嘔吐、水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正常小兒每天排便1-2次。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2.大便變得稀薄

正常小兒的大便性狀為黃色條狀物,腹瀉時糞質稀薄,可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小兒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小兒腹瀉2大引發原因

1.各種病菌感染引起

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夏季引起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是細菌,以致病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最為常見。由於夏季溫度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加之小兒在夏季好進生冷食品,而此階段胃酸分泌減少,殺菌功能減弱,一旦誤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發病。

2.喂養不當和飲食失調

由於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快,對熱量及營養物質相對需要多,但其消化系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酶活力低,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亦不完善,喂食過量、添加輔食太快、驟然斷奶或改變食物品種等,都會突然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致腹瀉。此外,也可由氣候變化、護理不當等因素引起。

小兒腹瀉2大病因判斷

1.輕度腹瀉多屬非感染性腹瀉

大便呈糊狀,夾雜有腐食氣味,沒有黏液,每日排便少於10次,偶有嘔吐,一般狀況尚好,體重輕度下降,臨床脫水症狀不明顯,多數是由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所致的非感染性腹瀉所致,只要注意調節飲食就可以。

2.中重度腹瀉多與細菌感染有關

除與細菌感染有關外,也可是輕度腹瀉發展所致。如果小兒腹瀉頻繁,每日排便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量多,混有黏液,常伴嘔吐,重時嘔吐物似咖啡樣,且有腹脹;呈不規則發熱,面色發黃,煩躁不安,精神萎縮或意識朦胧,甚至昏迷、驚厥,則很可能是因細菌感染導致的腸炎、痢疾等。

貼心提示:

進一步明確腹瀉的原因,以及確定感染的病原,尚需去醫院進行糞便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才能確定。

小兒腹瀉2大治療方案

1.對於非感染性腹瀉

*從飲食調整入手

只要注意調整小兒的飲食結構、習慣和規律,停止吃不適宜的食物,多飲水及防止發生脫水,大部分患兒即可自愈。

*切忌隨意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症狀。

2.對於感染性腹瀉

*千萬不可自行用藥

嚴格講用藥前應該去醫院做糞便細菌培養,明確了致病菌後再針對病原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有條件者最好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大腸桿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苄青霉素等;沙門氏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氨苄青霉素、紅霉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霉菌感染選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但在臨床上由於細菌培養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醫生往往用一些廣譜抗生素治療感染性腹瀉。如果小兒症狀較輕,可以選用黃連素、慶大霉素口服,嚴重患兒可選用氨苄青霉素,多粘菌素等。

特別注意:

*對於腹瀉的小兒,應特別注意預防脫水及脫水後及時進行糾正。對於輕、中度腹瀉,一般采用口服補液法,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沖開水後少量給患兒頻服;對於重度腹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通過靜脈給液糾正脫水。如果伴有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需要進行必要的對症處理。

*小兒在腹瀉時多少都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如合生元、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促菌生、整腸生、乳酶生、媽咪愛等,或腸黏膜保護劑,如“斯密達”。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可以幫助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

*對於由於腸胃功能紊亂而腹瀉的患兒,只使用助消化藥還不夠,不妨在中醫指導下使用一些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的中成藥,如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如果患兒久瀉不愈或嘔吐、吃藥困難。另外,采用中藥腹臍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小兒腹瀉2大護理方案

1.做好臀部皮膚護理

腹瀉期間,父母要提防尿布疹及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每次大便後應及時為小兒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並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天氣熱時可以暴露臀部,適當在臀部塗一些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的油或油膏,如鞣酸軟膏、金霉素魚肝油等。

2.做好飲食衛生護理

如果小兒患的是感染性腹瀉,應做好消毒隔離,小兒的餐具、奶瓶、水杯、玩具等要經常消毒,盡量改用水杯或碗勺替代奶瓶,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膠制奶頭,很容易污染病菌,導致小兒腹瀉。衣物等要勤洗、勤曬。護理小兒時應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

貼心叮咛:

父母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小兒腹瀉期間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如果小兒在家治療護理3天內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下例任何一種症狀,應及時帶小兒到醫院治療——

*腹瀉的次數和量增加

*頻繁嘔吐

*明顯口渴

*不能正常飲食

*發熱

*大便帶血

*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

小兒腹瀉4大預防方案

1.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嬰兒出生至4個月時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母乳不足可用代乳品補充,乳母在飲食上切忌辛、辣、油、膩及生冷過量。母乳營養豐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結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腸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並具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幾乎為無菌食品,直接喂哺,衛生經濟。所以,母乳喂養的小兒發生腹瀉的比例較人工喂養兒低得多。

2.按月齡合理添加輔食

避免夏季給小兒斷奶,天氣炎熱容易影響小兒的胃腸功能,引發腹瀉。從4個月開始逐步添加輔助食品,添加原則是流質→半流質→軟食→固體食物等。要注意從少量逐漸添加,不可過量。也切忌幾種食物一起添加,從而在滿足小兒營養需求的同時,使小兒的胃腸逐漸適應。

3.注意飲食衛生

對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時消毒,不用時蓋好,保持清潔衛生;給小兒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鮮,夏天食品容易變質,最好給小兒吃一頓做一頓,不要把食物儲藏太長時間給小兒吃;給小兒喝的飲料要在正規商店購買。

4.生活中注意手的衛生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充分注意手的衛生。父母在小兒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淨,提醒一點,避免用自己的嘴來試食物的溫度,或口對口給小兒喂食,這樣容易把細菌傳染給孩子。要給小兒勤洗手,保持小兒手的衛生。

小兒腹瀉2大飲食調理方案

1.及時補充液體以防脫水

造成小兒腹瀉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脫水和酸中毒,因而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否及時和充分,往往決定小兒的病情發展及痊愈快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英文縮寫為ors),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服用量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橼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被稱為“生命之水”。口服補液鹽可以從醫院和藥店購買,也可用自制的鹽米湯或糖鹽水在家裡進行補液。

2.調整飲食並繼續進食

過去認為腹瀉時禁食可減輕胃腸道負擔,減少大便排洩量,但目前的研究認為,腹瀉時禁食是有害的,繼續飲食可減少小兒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減少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有利於康復。給予小兒足夠的易消化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喂養的小兒,可以照常喂哺母乳;喝配方奶的小兒,可改用脫脂奶粉進行喂養。對於6個月以上的小兒,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可給小兒熬些小米粥,小米粥有補氣溫胃止瀉之功,還可加些胡蘿卜泥,既能調味又能補充維生素a,以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怎麼救快死的珍珠熊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