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有圖片,如果說就說詳細點 這算得上是老古話了。 相傳倉颉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颉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颉犯難了。倉颉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颉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颉這樣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颉管。倉颉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颉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颉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麼,形成了文字。 倉颉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颉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裡,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颉了。 倉颉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颉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颉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颉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颉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颉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裡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颉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著倉颉的手,誠摯地說:“倉颉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颉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字謎:一月又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一家有六口,兩口不團圓。用 四個山字山靠山,四個川字川套川,四個口字口對口,四個十字顛倒顛。田 頭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實不是一。三說起舊社會,兩眼淚淋淋,我家十口人,只有草蓋身。苦 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跑,一個跳,一個吸血,一個吃草。騷千字不象千,八字排兩邊,有個風流女,卻被鬼來纏。魏 守徐州失去大半,戰呂布打掉巾冠,罵候成盜去花馬,恨董卓有心無肝。德說它小,能代表一國,說它大,填不滿麻雀肚皮。米 一點一橫長,一甩去南陽,南陽兩棵樹,長在石頭上。磨遇水立成河,同伴就稱哥,頭頂大得奇,傍人又如何。可 某字生來橫,老是躺著困,若要問本事,樣樣是頭名。一一堵大圍牆,牆外水汪汪,水從左邊來,沖走右邊牆。匯 中字加橫不加點,莫做申字猜;若做申字猜,不是真肚才。神去頭是字,去尾是字,去頭去尾還是字。申 上八是倒八,下八是正八,十字當中架,人人需要它。米兩個動物並排站,一個游泳,一個吃草。鮮 上頭在水裡,下頭在天空,要問家在哪,老家在山東。魯一座石灰山,出產各種炭,石墨、金鋼石,也是它生產。碳 十個哥哥,體重真輕,重一千倍,才一公斤。克有耳能聽到,有口能請教,有手能摸索,有心就煩惱。門 外面會說話,裡面飄雪花,裡外合起來,大家愛著它。圖木字加一筆,猜對是稀奇,本未木術禾,一個也不是。札 砍去左邊是樹,砍去右邊是樹,砍去中間是樹,只有不砍不是樹。彬沒有鼻子沒有眼,牙齒長在耳朵邊,一看就知不正派,及時改正還不晚。邪 上邊十一口,下邊二十口,上下合起來,遇事總不愁。喜海口吹得高過天,不知身旁有人言,難怪別人批評你,總是跟在錯後邊。誤 一只牛,沒有頭,天天來,天天走,要想見它也容易,等到十二點左右。午左看兩點水,右看水兩點,細看不是水,敲敲硬梆梆。冰 奇怪奇怪真奇怪,這個謎語叫你猜,一家至少有一個,全國一共才幾百。姓炮土象馬一盤棋,老將當中笑嘻嘻,五個小卒當陣臥,為何輸了這盤棋。軟 一字難猜著,頭長兩只角,身上六個嘴,嘴下八只腳。典看來有兩人,面目很難分,不象是大夫,倒象是工人。天 南字反方向,口字在中央,上下二四點,大家猜猜看。燕待月西廂一寺空,張生普救去求兵,崔莺未提佳期事,惱恨紅娘不用工。徽 有一有二又有三,中間一筆連成串,筆劃雖少分量重,公社糧棉堆成山。豐一個無力旁邊站,一個有力床上躺,此事並非不公平,只因受損不健康。傷 四四方方一座城,裡邊住著十萬兵,另有八萬去打仗,還有二萬守著城。界一字九橫六直,幾個學生不知,一同去問老師,老師想了三日。晶 四面有山不顯,二日碰頭相連,居家一十四口,兩王橫行中原。田沒水真是難,沒手也是難,有水又有手,再也不為難。(打二字)灘、攤 是土不象土,用它把水抽,河邊它常在,不洞必須補。堤雖有十張口,只有一顆心,要想猜出來,必須動腦筋。 思●.鹽店裡談天-閒得沒事做。(鹹得沒事做)。●.張天師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如果德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今天的世界將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1、德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2、德國將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 3、歐元將比現在早出現60年。 4、統一的世界經濟發展更快,全世界人民生活水平更高。 5、斯大林、丘吉爾、羅斯福將接受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並以戰爭罪被判處死刑。 6、將不會出現美蘇爭霸和冷戰。 7、將不會有巴以沖突、印巴沖突。 8、將不會有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 9、今天波斯灣停泊的軍艦上插的將是德國國旗。 10、世界上將出現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日耳曼帝國!就算它勝利,那也是暫時的.他戰線那麼長人生地不熟的.回受到各國的人民頑強抵抗,特別在中國.地道,地雷.麻雀,游擊等戰術德國法西斯遲早會滅亡.最可悲的是中國又會出現一批德國漢奸他們將與德國鬼子一道享受覆滅的下場.二戰的一個重要舞台就是蘇德戰場,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的最終進程。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德國進攻蘇聯重蹈了其在一戰的覆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導致了德國最終的失敗.此文不討論德國是否有可能擊敗蘇聯,而假設,希特勒認為在西方的英國未解決前,不能又在東方制造一個強大的對手,因此竭力避免主動進攻蘇聯的話,二戰將會如何發展呢?
1蘇德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具有高度戰略洞察力的領袖,即使在蜜月期間,對蘇德之間未來可能的發展也早有心理准備.希特勒早在蘇德秘密協定簽署時就說:“這是和我們不得不掐死的魔鬼簽訂的條約”;《我的奮斗》也明確指出:德國的生存空間是在東方的遼闊土地;希特勒德國,始終把蘇聯當作必須征服的目標。而蘇聯趁德國忙於西線戰役時一系列打造東方戰線的行動更加深了德國對蘇聯的警惕。 而斯大林並不是沒有預見到德國會進攻蘇聯,只是時間判斷上有錯誤,而個人的一廂情願又影響了國策,使蘇軍無法做到最充分的戰爭准備。其實,蘇聯早看出了德國的居心不良並采取了相應行動:軍事上,蘇聯慘勝“勇敢的小芬蘭”,得到了列寧格勒的安全態勢;吞並波羅的海三國;與德國瓜分波蘭;吃下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把西部邊境前推了200~300公裡,如果說這條“東方戰線”不是針對德國,沒人會相信。外交方面,莫洛托夫在德英空戰正酣時特訪柏林,當時就明確拒絕了德國意圖把蘇聯引向南方的建議,更咄咄逼人的向希特勒質問德國在芬蘭,羅馬尼亞等國駐軍的問題,雙方談得很不愉快。可以想見,斯大林對德國可能的入侵必定有所准備。 因此,蘇德之間爆發戰爭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誰首先進攻?何時進攻?
2希特勒的兩難處境 希特勒的困境在於是否要兩線作戰:是全力戰勝英國,之後轉頭東進收拾蘇聯;還是如史實一般,發動巴巴羅薩計劃? 就現在對過往歷史一目了然的人們的馬後炮,德國當然不該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陷入兩線作戰的態勢。但如果真處在那個歷史環境下,這是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嗎?是否應該先登陸英倫,征服不列顛,然後再擊蘇聯? 當時蘇德邊境蘇軍的數量已經很是龐大,而且還在不斷加強;邊境築壘也正不停加固;每過一天,蘇軍實力就增強一分。對於德國,蘇聯不能不說是個日益強大的威脅。而在德國尚和英國糾纏不休時,蘇聯虎視在側,這時德國如果強行登陸英國,東邊留多少兵?留多了攻打英國力量不足,留少了不敷使用。再說登陸英國,以德國本來就弱小而又在威塞演習中遭到重創的海軍無法和皇家海軍對抗,又在制空權未取得的情況下,德陸軍必然遭到極為嚴重的損失;如果在節骨眼上,一旦蘇聯首先發動進攻,那龐大無匹的百多個師從東向西在中歐平原上壓過來,德國即使不被一擊即潰,也必將陷入真正惡劣無比的兩線作戰慘境。即使精彩的演出了萊茵蘭進軍的希特勒也不敢冒這個天大的風險。可見,不進攻蘇聯,並不能解決德國的潛在戰略窘境,這是由德國的先天條件所決定,無法改變。 攻打蘇聯未必不是個可行之計:一,德軍的戰力正在巅峰,輔以震驚世界的閃擊戰術,必然能重創蘇軍。二,至少英國那方面(即使考慮到美英同盟的因素)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對德國的歐陸帝國形成威脅,充其量是空軍的騷擾和海軍的壓制。對付皇家空軍德空軍不但自保有余,還能進攻;德海軍水面艦艇雖然不能對抗強大的皇家海軍艦隊,但德軍潛艇狼群戰術和精銳戰艦游擊作戰也能牽制相當的英海軍兵力。“無敵德國陸軍”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蘇聯。就已發生的歷史來看,蘇德戰爭中蘇聯也有好幾次是命懸一線危如累卵,德國並不是沒有勝利的可能。可話又說回來,兩線作戰,始終是德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懸在頭上的達摩克斯利劍。 所以,對於希特勒德國,打或不打,這是一個兩難選擇。
3斯大林的問題 斯大林的問題,在於德國何時進攻蘇聯?蘇聯是否可能先發[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