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青蛙冬眠為什麼不用吃飯正文

青蛙冬眠為什麼不用吃飯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青蛙冬眠為什麼不用吃飯
 
冬眠是修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常見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許多哺乳類(如蝙蝠、刺猬旱獺、黃鼠、跳鼠)等。
冬眠過程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深眠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猬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鐘6~18次,降到每分鐘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鐘330~920次降到每分鐘30次,蜂鳥由每分鐘480~1200次降到每分鐘48次,黃鼠由每分鐘300次降到每分鐘4~7次。同時血壓亦極低,倉鼠和土撥鼠的血壓從常溫狀態的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猬從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蟾蜍,別名癞蛤蟆、癞刺。在動物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本科現已有25個屬300種左右,我國目前已知有2個屬17個種和亞種,其中中華大蟾蜍分布最廣,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從它身上刮下的蟾酥和脫下的蟾衣是我國緊缺的藥材。蟾蜍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從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潛伏在草叢和農作物間,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塊下、土洞中,黃昏時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覓食。行動緩慢笨拙,不善於跳躍、游泳只能作匍匐爬行。但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野生資源急劇減少,人工養殖蟾蜍已勢在必行。

蟾蜍是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癞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種蟾蜍,它們分屬26個屬。主要分布在除了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國、波利尼西亞和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區。


蟾蜍,俗稱癞蛤蟆,
兩生綱(amphibia)無尾目(anura,尤指蟾蜍科〔bufonidae〕)動物,體短,粗壯,皮膚粗糙,共300多種。蟾蜍屬(bufo)150多種。除澳大利亞和馬達加斯加外,遍布世界各地。蟾蜍科共25屬。其中南非泳蟾屬(nectophrynoides)為卵胎生。斑足蟾屬(atelopus)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一般頭寬闊,後腳大。有些種類的體色醒目,黑色帶紅、綠或黃色花斑。小毒蟾(melanophuyniseusstelzneri)產於烏拉圭,有毒,受驚時,頭和四肢向身後彎曲,露出醒目的橙色前後肢,藉以警告來犯者。真蟾蜍的代表種為美洲蟾蜍(b.americanus)和普通蟾蜍(b.bufo,即歐洲蟾蜍),身體肥胖,四肢短,步態及齊足跳的姿勢具特徵性。體長約25公分(10吋)。背部皮膚厚而乾燥,通常有疣,一般有褐色花斑。毒腺在背部的疣內,主要集中在突出於兩眼後方的耳後腺內。受警後毒腺分泌或射出毒液,可使許多掠食者的眼和黏膜發炎。科羅拉多河蟾蜍(b.alvarius)和大蟾蜍(b.marinus)的毒液能影響狗之類大型動物,在某些情況下可引起暫時麻痺甚至死亡。

大蟾蜍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現已引入美國、菲律賓和其他地方。冬天和乾旱季節,真蟾蜍多待在洞內。在水中繁殖,可遷移至1.5公裡(1哩)外或更遠的適合繁殖的池塘。卵產在兩條長形凍膠狀管內(30,000多個),數天後蝌蚪即可孵出,3個月後發育為成蟾。

白天,大蟾蜍多隱蔽在陰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內或草叢中。傍晚,在池塘、溝沿、河岸、田邊、菜園、路邊或房屋周圍等處活動,尤其雨後常集中於干燥地方捕食各種害蟲。大蟾蜍冬季多潛伏在水底淤泥裡或爛草裡,也有在陸上泥土裡越冬的。

青蛙的蝌蚪顏色較淺、尾較長;蟾蜍的蝌蚪顏色較深、尾較短。青蛙卵與蟾蜍卵的區別是:青蛙的卵堆成塊狀,蟾蜍的卵排成串狀。蟾蜍實際上是蛙類的一種,所以從科學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


藥用價值
[編輯本段]

蟾蜍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濟動物。其全身是寶,蟾酥、干蟾、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名貴藥材。

蟾蜍的耳後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內含多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輻射等功效,可治療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目前德國已將蟾酥制劑用於臨床治療冠心病,日本以蟾酥為原料生產“救生丹”。我國著名的六神丸、梅花點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寶、華蟾素注射液等50余種中成藥中都有蟾酥成分。

蟾蜍除去內髒的干燥屍體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癰腫療毒等症。近年來用於多種癌腫或配合化療、放療治癌,不僅能提高療效,還能減輕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脫下的角質衣膜,對慢性肝病、多種癌症、慢性氣管炎、腹水、療毒瘡癰等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蟾蜍的頭、舌、肝、膽均可入藥;同時蟾蜍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還是營養豐富的保健佳肴。
干蟾皮,是蟾蜍除去內髒的干體,性寒、味苦,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癰腫療毒等症。近年來用於多種癌腫或配合化療、放療治癌,不僅能提高療效,還能減輕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脫下的角質衣膜,對慢性肝病、多種癌症、慢性氣管炎、腹水、療毒瘡癰等有較好的療效。
蟾蜍殼,是蛤蟆蛻下的角質衣膜,俗稱“蟾衣”,《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蟾寶”,具有扶正固本,攻堅破淤,搞癌消腫之神效,在民間素有治療腫瘤、乙肝、腹水等疑難雜症的“秘方”之美稱

據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試用教材《中醫學》載:
蟾蜍,味腥、溫,有毒。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開竅等功效。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編《癌症獨特秘方》中載:蟾皮性味腥、涼、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脹、主治各種腫癌。1999年經上海交大量子醫學檢測,特別對癌症、肝硬化、疼痛諸症的治療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價上(凡有8千量價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華夏出版社《中華醫藥全典》中載:蟾衣毒較輕,主要用於瘡瘍腫毒及小兒疳積,現代常用治腫瘤。遠方出版社《中草藥大全》中介紹,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據民間應用調查,蟾衣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靜、利尿、壯陽、抗感冒病毒的功效,並對肝腹水、癌症有顯效,對乙肝大三陽、小三陽可轉陰,還能迅速有效地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人本代謝自然平衡。服法請遵醫囑。
蟾衣是蟾酥漿液的表皮包衣,孫思邈稱:“蟾蛻(衣)除惡腫,神也”。李時珍《本草綱目》稱:“蟾衣乃其蓄足五髒六腑之精氣,吸納天地陰陽之華寶,如若獲之一,一切惡疾,未有不愈”。中醫認為蟾衣具有解毒消腫、止痛、辟穢濁之功效,廣泛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等的治療。現代研究認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質及蟾蜍毒素,具有強心、升壓、抗炎作用,蟾毒配質還有較強的麻醉作用。最近科研人員發現蟾衣還有抗腫瘤、抗病毒等多種神奇功能,可用於治療多種惡性腫瘤、肝炎、帶狀疱疹、肝腹水、腎病、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疑難雜症。
據醫聖張仲景稱:“蟾皆拾,衣不現,奇也”。幾千年來,人們只知道蟾蜍能蛻衣,但始終拾不到蟾衣。近年,科研人員通過觀察終於發現,蟾蜍在盛夏暴熱的夜晚,借雷鳴電閃可蛻衣一次,且邊蛻邊吃,蛻完吃盡,極難采獲,故而難於應用於臨床。
近年來,各地先後開展人工養殖蟾蜍取得成功,養蟾取酥,養蟾取衣已變成現實,只要飼養者掌握了蟾蜍的蛻衣規律,利用特殊的蛻衣工具,可順利地獲得一張純天然蟾衣。為此,人工大規模采集天然蟾衣資源再也不是神話。

中國早已利用蟾酥治療多種疾病,但蟾酥中的多數成分可以合成或從其他方面獲得。蟾蜍不像傳說中那樣會致疣。真蟾蜍多陸棲夜行,常留待在很小的地區內取食能捕到的昆蟲或小動物。有些種類被引用防治害蟲,以大蟾蜍的防蟲效果最佳。



傳說
[編輯本段]

癞蛤蟆想吃天鵝肉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皇母娘娘開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皇母娘娘的後花園內恰遇鵝仙女,被其美麗所傾倒,大動凡心。遭鵝仙呵斥並狀告至皇母娘娘處。皇母娘娘大怒,隨手將常娥月宮中獻來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罰其下界為蟾蜍(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癞蛤蟆體內。皇母又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卻了一件寶物,令癞蛤蟆磨難結束後完璧歸趙,方可重列仙班,並命雷神監督。


夏在民間曾經流傳過劉海戲金蟾的神話故事。相傳憨厚的劉海在仙人的指點下,得到一枚金光奪日的金錢。後來劉海就用這枚金錢戲出了井裡的金蟾,得到了幸福。這說明人們渴望得到它,蟾是幸福的象征。不論是神話中的蟾,還是現實生活中的蟾,都確確實實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為人類作了很多好事。


蟾蜍的作用
[編輯本段]


蟾蜍,又叫癞蛤蟆、大疥毒。這種動物是被人們所看不起,不少人認為蟾蜍是低能兒。它容顏丑陋,不時地在田埂道邊鑽來爬去。盡管人們不理解它,但它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著。蟾蜍是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據科學家們觀察研究,在消滅農作物害蟲方面,它要勝過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蟲,要比青蛙多好幾倍。癞蛤蟆平時棲息在小河池塘的岸邊草叢內或石塊間,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動,清晨或夜間爬出來捕食。它捕食的對象是蝸牛、蛞蝓、螞蟻、蝗蟲和蟋蟀等。癫蛤蟆喜歡在早晨和黃昏或暴雨過後,出現在道旁或草地上。如被人們用腳碰一下,它會立即裝死躺著一動不動。它的皮膚較厚具有防止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長久居住在陸地上面不到水裡去。每當冬季到來,它便潛入爛泥內,用發達的後肢掘土,在洞穴內冬眠。癞蛤蟆行動笨拙瞞跚,不善游泳。由於後肢較短,只能做小距離的、一般不超過20厘米的跳動。癞蛤蟆在入藥方面也比青蛙高出一籌。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記有癫蛤蟆的性味、歸經和主治等方面內容。多少年來,人們采集癞哈蟆耳下腺及皮膚腺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蟾酥是我國的傳統名貴藥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點舌丹、一粒珠等31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我國生產的蟾酥在國際布場上聲望極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換得外匯500萬美元。常見的蟾蜍,只不過拳頭大小。可是在南美熱帶地區,卻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最大個體長約25厘米,為蟾中之王。蟾王不僅體型大,胃口也特別好,它常活動在成片的甘蔗田裡,捕食各種害蟲。固此,世界上許多產糖地區都把它請去與甘蔗的敵害作戰,並取得了良好成績。蟾王的足跡遍及西印度群島、夏威夷群島、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及其他熱帶地區。每年為人類保護著相當十億美元的財富。一只雌蟾王每年產卵38000枚左右,是兩棲動物中產卵最多的一種。但有趣的是,它的蝌蚪卻很小,僅1厘米長。蟾王不僅能巧妙地捕食各種害蟲,也能很好地保護自

[1] [2] [3] 下一页

誰知道一只種不錯的獅頭小藏獒多少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