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除了鹦鹉和八哥,還有什麼動物能學人說話?正文

除了鹦鹉和八哥,還有什麼動物能學人說話?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除了鹦鹉和八哥,還有什麼動物能學人說話?
 
還有鹩哥,據說比八哥還要聰明

鹩哥體長約27厘米。通體黑色,並富金屬光澤,頭後披有兩片黃色肉垂,兩翅具白斑,飛行時尤為顯眼。幼鳥體褐黑色,兩肋及腹部的羽毛均緣以狹窄的白色。頭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鳥之顯著。而頭後的肉垂缺如。

 
 鹩哥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它歌聲婉轉悅耳,音調富於旋律,並且善於仿效人語,頗受人們喜愛。大家最欣賞的是鹩哥學說話的本領,遠比八哥、鹦鹉逼真,吐字清晰。雌雄鳥均具學話本領,故養鳥者不必一定只養雄鳥。鹩哥雌雄羽色較難區分,一般地說雌鳥頭後黃色肉垂較小,體羽金屬光澤較淡,須仔細觀察方能鑒別。


推薦個視屏交友站

http://www.see020.tk/5234

 

 
鹩哥、八哥學說話mp3免費下載:
http://www.xun6.com/folder/de091c7/1/%e8%8a%b1%e9%b8%9f%e8%99%ab%e9%b1%bc.html

 
鹦鹉為什麼會說話,其實秘密就在於它特殊的生理構造———鳴管和舌頭。雖然都會說話,但鹦鹉的發聲器與人類的聲帶有所不同,鹦鹉的發聲器叫鳴管,位於氣管與支氣管的交界處,由最下部的3-6個氣管膨大變形後與其左右相鄰的三對變形支氣管共同構成。一般的鳥兒能夠發出不同頻率、高低的聲音,那是因為當氣流進入鳴管後隨著鳴管壁的振顫而發出不同的聲音。而鹦鹉的發聲器官除了具備最基本的鳥類特征之外,其構造比一般的鳥兒更加完善,在它的鳴管中有四五對調節鳴管管徑、聲率、張力的特殊肌肉———鳴肌,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鳴肌收縮或松弛,發出鳴叫聲。

在整個鳴管的構造上,鳴管也與人的聲帶構造很相近,只不過人的聲帶從喉嚨到舌端有20厘米,呈直角,而鹦鹉的鳴管到舌段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鈍角。而這個角度就是決定發音的音節和腔調的關鍵,越接近直角,發聲的音節感和腔調感越強,所以,鹦鹉才能夠像人類一樣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和音節。

再說舌頭,鹦鹉的舌頭非常發達,圓滑而肥厚柔軟,形狀也與人的舌頭非常相似,正是因為具備了這樣標准的發聲條件,鹦鹉便可以發出一些簡單但准確清晰的音節了。


人們常說:“人有人言,鳥有鳥語”,那麼,鳥類真的會說話嗎?還有“鹦鹉學舌”這一成語,鹦鹉又是如何學舌的呢?

動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別是模仿能力比較高級一些的鳴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聲音,並且與它們所模仿的聲音條件、地點、時間及不同的個體有關。它們甚至於能學人說話,尤其鹦鹉學說話可以說是十分聰明的。例如曾經有一只鹦鹉,當它看到主人把水瓶拿起來時,就學著水流的“嘩啦”之聲;當它看到一只蜜蜂飛到房裡,就發出蜂的“嗡嗡”之聲;當聽到敲門聲時,會大喊:“請進來”。

這是不是說這只就會說話了呢?其實不然,鹦鹉對這些事都是無意識產生的,是看見一件東西後,就起一定聲音的反射。例如人們在訓練一只鹦鹉時,把敲門與“請進來”二者的聲音聯系在一起刺激鹦鹉,鹦鹉便把這些信號儲存起來,經過反復刺激,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因此只要當它聽到敲門聲,接著就會大喊:“請進來”。但有時外面在敲木板,它也會大喊:“請進來”。

由此可見,如果說這就是鹦鹉在講話,那就不確切了。因為人類的講話是從後天中學得的而鳥類的生活姿態、鳴叫、表情基本上都有是一致的,從先天而得。它們會學舌,也只有在飼養的情況下,經人教和訓練才能學會,而且還是無意識的。

除了鹦鹉之外,百靈、八哥和鹩哥等也能學人說話,

鹦鹉在鳥類學中鹦鹉屬於鹦形目,鹦鹉科。鹦鹉種類很多,世界上已知有300多種。鹦鹉有短而強的嘴,其上嘴彎如鉤,鉤內有锉狀構造,最適合用於鉗破種子。而八哥和鹩哥是表兄弟,在鳥分類上同屬於雀形目,椋鳥科的成員。

八哥全身羽毛黑色,兩翅和尾端點綴白色,展翅飛行時,從下面看,兩面的翅剛好象八字,故得名八哥。八哥鳴聲嘹亮,略具音韻,有時會變得粗厲。在野外喜歡結群覓食,愛吃昆蟲和野果,是農業益鳥,也是分布華南和西南一帶最覺的留鳥,遍布平原村莊、田園和山林。八哥食性雜,不畏人,容易養,又會學舌,愛唱歌,是江南一帶人民喜歡養的籠鳥。

總以為巧嘴學舌的僅是八哥和鹦鹉,實際上,鹩哥才是最善於學人語的一種鳥類,一只年輕的鹩哥,只需要一星期就能學會一句話。同時,它也是出色的歌唱家,鳴聲嘹亮而且富具音韻,能發出各種有旋律和音調的聲音,從低而粗的咯咯聲,至輕快如鈴的吹哨聲。它還能模仿杜鵑的叫聲。它不但會學聲,還會學調。如它學尖脆的女聲和渾厚男聲時,口齒清楚,惟妙惟肖。詩人白居易贊它:“耳聰心慧舌端巧,鳥語人言無不通。”
 
還有鹩哥,據說比八哥還要聰明

鹩哥體長約27厘米。通體黑色,並富金屬光澤,
頭後披有兩片黃色肉垂,兩翅具白斑,飛行時尤為顯眼。
幼鳥體褐黑色,兩肋及腹部的羽毛均緣以狹窄的白色。
頭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鳥之顯著。而頭後的肉垂缺如。


鹩哥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它歌聲婉轉悅耳,音調富於旋律,
並且善於仿效人語,頗受人們喜愛。
大家最欣賞的是鹩哥學說話的本領,遠比八哥、鹦鹉逼真,
吐字清晰。雌雄鳥均具學話本領,故養鳥者不必一定只養雄鳥。
鹩哥雌雄羽色較難區分,一般地說雌鳥頭後黃色肉垂較小,
體羽金屬光澤較淡,須仔細觀察方能鑒別。回答者:
550158739
-
試用期一級
??

 
沒聽說過

東北人怎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