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像4畫的「牙」「牛」「犬」部,意義類似的部首也就近排列。 [編輯本段]部首分類實務 《康熙字典》原則上使用文字的意符作為分類,例如: 讀・計・詩・訂・訓・話・誓・變・誾 這九個漢字都歸屬「言部」。 部首原則上是表示一組文字的共通意義,部首所在的位置並不一定。例如「鳥部」有「鴃」「鸠」「凫」「莺」等字,無論在哪個位置都無礙其分類在「鳥部」內。 漢字的90%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表示意義的「形符」與表示發音的「聲符」組成的。形聲字多使用意符為部首,有助於容易判斷部首的部分。 例如,「教」字的「孝」是聲符、「攵」是形符,所以歸在「攴部」。「牧」字的「攵」是聲符、「牛」是形符,所以歸在「牛部」。「閥」字的「伐」是聲符、「門」是形符,所以歸在「門部」。但「聞」字的「門」是聲符、「耳」是形符,所以歸在「耳部」。 然而,會意字則是完全由「形符」所組成,所以難以判斷何者為部首。例如,「相」是木與目構成的會意字,雖然歸在「木部」「目部」均可,但康熙字典、說文解字都將他歸在「目部」裡,增加了不少檢字難度。 《康熙字典》的部首限制在214個,為求搜尋的方便,有些部首的歸類與字義無關。例如按照原則,所有象形字都應該自成部首,但這樣會造成很多象形文字的部首只有這個字。所以像是「甲」「申」「由」這些象形字,全部都歸類到了「田部」。另外,甚至有「亠部」這種原先沒有的文字,專做字形分類用而制造的部首。 部首分類的實際方式並沒有定案,同一個漢字在不同字典裡可能分類到不同部首。一般來說,通常正統還是以康熙字典為主,但部份字典編輯者,會依造自己的理念加以調整。例如為了易查,調整「化(傳統屬匕部)」「相(傳統屬目部)」的部首,或是調整康熙字典的不合理,將「章」「意」從「立部」改歸「音部」者。 [編輯本段]漢字簡化與部首 雖然大部分漢字簡化是整個部首一起調整,無礙其部首變化。但也有某些字簡化後部首完全消失。此時勢必進行部首的調整,但調整後的部首多半只是選擇相近字型,徒增檢索難度。 如,「發(癶部)」與「發(髟部)」的簡化字作「發」,只好歸為「又部」。「電」本屬「雨部」,但簡化字省去雨字旁,變了「電」,只好歸「田部」。又,以往字書均屬「入部」的「內」字,在中國大陸、日本由於寫法的改變,改從「冂部」。 簡化後的文字該歸為哪個部首,在日本並沒有嚴密的標准。現況是每本字典可能都采用不同的方式選擇。 [編輯本段]部首的變形 偏旁是部首作為左旁或右旁時的稱呼。 「心部」作為左偏旁時,如「情」「性」「憎」,會變形為三劃的「忄」。又稱為「豎心旁」。放在文字下方時,有「志」「慕」兩種外形。但這些變化都不妨礙其歸入「心部」。由於最早將漢字以部首加以分類的《說文解字》還是以小篆為標准字樣的,所以「心」與「忄」是相同形狀。這些「心」「忄」這類字型差異,都出現在小篆轉變為隸書的時候(小篆轉變為隸書是漢字變化最大的時候,稱為「隸變」)。 於是,直到使用楷書的現在,多數字書還是承襲原來的部首分類。故有些部首原先外觀不同,現今都變成酷似。例如「胴」「胸」「胃」的「⺼」字旁酷似四劃的「月部」,但歸在六劃的「肉部」(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國字標准字體有去區分這兩個部首的寫法,肉部必須寫成提肉旁)。另外,「阜部」、「邑部」作為偏旁時都寫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邑部固定在右,通稱「左阜右邑」。 [編輯本段]偏旁的俗稱 許多偏旁,在生活上溝通的需要有約定成俗的稱呼。一般來說,中文使用者並沒有對所有偏旁定義稱呼,日本則對偏旁名稱有較完整的體系(但罕見部首的名稱亦不普及)。這些俗稱通常只是表達偏旁的外觀,並不一定符合造字原理。 在左邊、右邊者稱為旁 部首外型為常用字者,直接稱呼「~字旁」,如:魚字旁、羊字旁、食字旁。 單人旁(粵稱單企人、企人邊)「亻」 提手旁(粵稱剔手邊)「扌」 豎心旁(粵稱豎心邊)「忄」 立刀旁(粵稱刀字邊)「刂」 雙人旁(粵稱雙企人)「彳」 絲字旁或絞絲旁(粵稱繑絲邊)「糹」 左耳旁(粵稱斧頭邊、戽斗邊、耳仔邊)「阝(阜)」 右耳旁(粵稱耳仔邊)「阝(邑)」 犬部和爪部犬部也稱反犬旁爪部也稱爪子頭(粵稱狗爪邊)「犭」和「爫」 衣字旁(粵稱衣字邊、禮衣邊)「衤」 示字旁(粵稱禮字邊、禮衣邊)「礻」 廴部或建字旁(粵稱撐艇、撐屎艇、艇字邊)「廴」 在上面者、或外包文字上面與左邊者,稱為頭 包字頭「勹」 寶蓋頭「宀」 冖部或禿寶蓋(粵稱冧宮頭)「冖」 竹字頭(粵稱竹花頭)「⺮」 草字頭(粵稱草花頭)「艹」 病字頭「疒」 登字頭「癶」 同時夾著文字上下者稱為框 衣字框「衣」 國字框或大口框「囗」 在下面的稱為底 走之底(粵稱撐艇、撐屎艇、艇字邊)「辶」 足字底「足」 例外 兩點水(冰字旁)「冫」 三點水「氵」 四點火(四點底)「灬」 也有人將框、底都稱為「旁」,如走之旁。無論如何,偏旁的名稱只為口頭溝通文字方便,並沒有一定正確的名稱。 [編輯本段]影響 使用姓名筆畫算命時,許多流派堅持必須將偏旁以部首的筆畫數計算,就是受到了部首的影響。例如「陽」(繁體計算:阝昜)字不算12筆,而算17筆(計算「阜」字筆畫而不算「阝」的筆畫)。 [編輯本段]部首在今日 縱然中國大陸目前使用漢語拼音排列的字典比部首排列風行,台灣的字典仍采用部首排列為主。 部首檢字在不知道文字讀音時,有其不可替代性。例如日本人想要查漢和字典時,幾乎就是不會念該漢字的關系。讀音檢索的漢和字典會失去其實用性 另外,部首分類也是使用漢字之文化圈少數的共通點。例如中國大陸的國標碼使用漢語拼音排列、日本的jis使用漢字日文音讀排序,在制定unicode時,由於有些漢字為某地特有,在其他地區可能沒有讀音;並為了考慮各方都能接受的排列法,最後選擇了康熙字典214部首作為unicode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排序的方式。(台灣的大五碼則使用筆畫數為主,部首為輔的順序。但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有漢字並合的問題,很多並合的文字在各地筆畫數不同,故unicode采部首為主、先繁後簡、筆畫為輔的方式。) [編輯本段]繁體(正體)中文字典部首 以康熙字典為准。 1劃 一|丨|丶|丿|乙(乚)|亅 2劃 二|亠|人(亻)|兒|入|八|冂|冖|冫|幾|凵|刀(刂)|力|勹|匕|匚|匸|十|卜|卩|廠|厶|又 3劃 口|囗|土|士|夂(部分字典可能省去此部首)|夊|夕|大|女|子|宀|寸|小|尢|屍|屮|山|巛(川)|工|己(已巳)|巾|干|幺|廣|廴|廾|弋|弓|彐(彑)|彡|彳 4劃 心(忄)|戈|戶|手(扌)|支|攴(攵)|文|斗|斤|方|無(旡)|日|曰|月|木|欠|止|歹(歺)|殳|毋(母)|比|毛|氏|氣|水(氵氺)|火(灬)|爪(爫)|父|爻|爿|片|牙|牛|犬(犭) 5劃 玄|玉(王)|瓜|瓦|甘|生|用|田|疋|疒|癶|白|皮|皿|目|矛|矢|石|示(礻)|禸|禾|穴|立 6劃 竹|米|糸(糹)|缶|網(罒)|羊|羽|老(耂)|而|耒|耳|聿|肉(⺼)|臣|自|至|臼|舌|舛|舟|艮|色|艹(艹)|虍|蟲|血|行|衣(衤)|襾(覀西) 7劃 見|角|言(讠)|谷|豆|豕|豸|貝|赤|走|足|身|車|辛|辰|辵(辶)|邑(阝在右)|酉|采|裡 8劃 金(釒)|長(镸)|門|阜(阝在左)|隸|隹|雨|青|非 9劃 面|革|韋|韭|音|頁|風|飛|食(飠)|首|香 10劃 馬|骨|高|髟|斗|鬯|鬲|鬼 11劃 魚|鳥|鹵|鹿|麥|麻 12劃 黃|黍|黑|黹 13劃 黾|鼎|鼓|鼠 14劃 鼻|齊 15劃 齒 16劃 龍|龜 17劃 龠 [編輯本段]簡化中文字典部首 以漢語大字典為准 1筆 一|丨|丿|丶|乛(⺄乚乙) 2筆 十|廠(⺁)|匚|卜(⺊)|冂(⺆)|八(丷)|人(亻入)|勹|兒|匕|幾(⺇)|亠|冫|冖|凵|卩(⺋)|刀(刂⺈)|力|又|厶|廴 3筆 干|工|土(士)|艹(艹)|寸|廾|大|尢(兀尣)|弋|小(⺌)|口|囗|山|巾|彳|彡|夕|夂|丬(爿)|廣|門(門)|宀|辶(辵)|彐(⺕彑)|屍|己(已巳)|弓|子|屮|女|飛(飛)|馬(馬)|幺|巛 4筆 王(玉)|無(旡)|韋(韋)|木(朩)|支|犬(犭)|歹(歺)|車(車)|牙|戈|比|瓦|止|攴(攵)|日(曰⺜)|貝(貝)|水(氵氺)|見(見)|牛(⺧)|手(扌龵)|氣|毛|長(镸長)|片|斤|爪(爫)|父|月(⺝)|氏|欠|風(風)|殳|文|方|火(灬)|斗|戶|心(忄⺗)|毋(母) 5筆 示(礻)|甘|石|龍(龍)|業|目|田|罒|皿|生|矢|禾|白|瓜|鳥(鳥)|疒|立|穴|疋(⺪)|皮|癶|矛 6筆 耒|老(耂)|耳|臣|覀(西)|而|頁(頁)|至|虍(虎)|蟲|肉|缶|舌|竹(⺮)|臼(⺽)|自|血|舟|色|齊(齊)|衣(衤)|羊(⺶⺷)|米|聿(肀⺻)|艮|羽|糸(纟糹) 7筆 麥(麥)|走|赤|豆|酉|辰|豕|鹵(鹵)|裡|足(⻊)|邑(阝在右)|身|采|谷|豸|龜(龜)|角|言(讠)|辛 8筆 青|龺〔〕|雨(⻗)|非|齒(齒)|黾(黾)|隹|阜(阝在左)|金(钅)|魚(魚)|隸 9筆 革|面|韭|骨|香|鬼|食(饣飠)|音|首 10筆 髟|鬲|斗|高 11筆 黃|麻|鹿 12筆 鼎|黑|黍 13筆 鼓|鼠 14筆 鼻 17筆 我的小站^.^ tvgame.sw123s.cn?123
上一页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