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癫痫病會死嗎 一、什麼是癲癇 「癲癇」一詞它就跟「頭痛」一樣,只不過是一種症狀或徵候罷了。 癲癇是因為腦部神經細胞過度活躍(即腦波釋放過度)而引起的臨床表現, 就像電線走火般,突然間走錯了電而起火花似的,來些不該有的放電現象,致使腦部腦能量波形混亂。 與一般疾病不同處就是在,此病無法根絕的治療,以及很難掌握癲癇病的發作時間。
二、原因、誘發因素:
導致癲癇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在探討病因時,我們可以發現腦部有某種病變或傷害存在。 如疤痕(頭部外傷、腦膜炎) 腦膿瘍(細菌感染化膿)、腦瘤(不明原因) 先天性畸形(動靜脈畸形) 腦部先天發育障礙,腦中風(腦血管阻塞或出血) 全身代謝障礙(低血糖、內分泌失調、缺氧等 部份特異性體質(不明原因者,此部份可能與遺傳較有關係)。 因此,絕大部分的狗與腦部病變有關,任何疾病不管是直接或間接腦部傷害(腦神經細胞),日後都有可能發生引發癲癇。
誘發因素有哪些? 一旦有了癲癇,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哪些因素容易誘發癲癇的發作? 包括:發燒、交配的發情期前後、餓得太厲害、服用某些藥物(如感冒藥、抗精神病藥物)等, 因此有癲癇病例的犬主朋友一定要小心的記錄自己家中狗狗的發作是否有誘發因素, 如發現有相關的狀況,就應該儘量去避開(當然規律服用足夠的抗癲癇藥物)還是最重要的。
三、發作型態分類 (依發作的情況來分類,飼主需要小心注意觀察家中狗狗是否有以上徵兆) 發作型態有三種. 一,局部性癲癇二,泛發性癲癇及三,無法分類 局部發作(隱藏初期病發作從局部開始因此犬主需要時常觀察家中小狗以便注意) a單純性局部發作(意識沒有影響) a動作徵候:有局部肌肉或肢體抽搐 b感覺徵候:如皮膚感覺、嗅覺或視覺 c自律神經徵候:如血壓、心跳改變、雞皮疙瘩 d精神、情緒徵候:如失落感、空虛感、恐懼感、陌生感
b複合性(複雜性)局部發作(意識有影響) a以單純性局部發作開始,繼發意識障礙 .沒有其他徵候 .先發生a項中之a至d之徵候 .先發生自動症:(無意識之一些活動,類似眼神呆滯放空等現象,包括四肢不自主抖動) b.一開始就有意識障礙 .沒有合併其他徵候 .有合併a項中之a至d之徵候 .合併自動症
c局部發作後繼發全身發作 全面發作(開始即為兩側對稱性發作) a失神發作(即小發作) b肌抽躍性發作 c抽躍性發作 d強直性發作 e強直性抽躍性發作(即大發作) f失張性發作
無法分類之發作
四、診斷: 主要是根據 (1)發作狀況。 目擊者(飼主及其家屬)提供病狗發作當時的狀況,清楚且實在地描述, 以【具體的事實】提供資料,不要妄自揣摩、推測或自己加以解釋。 記錄事項:應包括剛發生時病狗發病前的各種徵兆, 包括持續時間、病狗的意識情況是否清醒,對飼主呼喊反應能否了解或混淆不清, 四肢以及臉、眼各種動作的情形與變化,及狗發作後的狀況等等,都要詳細記錄。
這在飼主帶狗到醫院求診時都要提供給醫師參考,這些資料在臨床診斷上,是否為【癲癇】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2)發作誘因。 臨床上有一些狀況是類似癲癇發作的情形, 醫師可以根據發作情形再配合發作誘因,做到較為確定的診斷, 所以病人與家屬應做好病情記錄,狗會常在在哪種狀況下比較會發作, 如發燒、過度飢餓、發情期、換季溫差過大、吃藥及其他等等。
(3)癲癇病因(原因)。 探討引起癲癇的原因,是需參考病狗過去與現在的身體狀況,尤其是腦部是否有過疾病或傷害, 包括家族遺傳的狀況、幼犬期健康情形、成長過程與最近健康狀況等等。
五、臨床症狀: 發作表現有20種左右 (1)大發作(全身痙攣或抽搐)。 不預期的喪失意識、倒地、四肢僵硬、牙關緊閉、口吐白沫,肢體抽筋,有時伴有大小便失禁。 一次發作的時間約1~3分,很少超過5分。
(2)典型失神型小發。(常發生在幼犬期,極少發生於成犬)。 數秒鐘的瞪眼、失神一呆呆的(眼睛有時張得相當大)或眨眼動作, 在動作時會突然停止或中止某一要去做的動作(與外界暫時失去聯絡)。每次發作約10~30秒。
(3)單純局部運動性癲癇發作。 局部(常見於四肢、顏面)的抽搐,有時擴散到一側肢體、或合併頭部或上身痙攣性的轉向一側(病狗通常是有意識)
(4)單純局部感覺性癲癇發作。局部(常見於四肢、顏面)之皮膚感覺異常搔癢症。
(5)其他單純局部癲癇發作(沒有意識喪失)。
(6)複雜局部癲癇發作(有合併意識障礙)。 a、單純意識障礙,類似昏厥。 b、合併自動症(如低聲輕吼吠叫,搖頭晃腦)。
(7)點頭發作。呈膜拜狀,又稱為「點頭痙攣」。 前肢突然向前伸、軀體向前屈縮、頭部向前屈一類似朝拜或點頭的動作 (有時身體呈瞬間反弓現象),成長後常伴有智能不足,癲癇治療效果預後不佳。
六、如何治療: 在確立癲癇診斷後,治療方向有二: (1)是癲癇的控制 (2)是處理引發癲癇的病因-- 外科手術治療與抗生素藥物的投予(若引起的病因是腦膿瘍,則需要用抗生素) 藥物治療是控制癲癇的最優先考慮方法,基本上以使用一種藥物為原則, 不得已再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癲癎藥物。
在藥物選擇上須依臨床發作型態而定: (1)原發型發作(一發作就是影響全部腦細胞) a、強直陣躍性抽搐-phenytoin、phenobarbital b、失神發作-valproate、ethosuximide、lamotrigine c、失張性與肌躍性-valproate、clonazepam
(2)局部型發作(發作是由局部腦細胞開始) a、單純局部發作(無意識障礙)—phenytoin、phenobarbital、vigabatrin、lamotrigine、topiramate b、複雜局部發作(有意識障礙)-carbamazepine、primidone、phenytoin、 clonazepan、vigabatrin、lamotrigine、gabapentine、tiagabine c、有繼發全身發作-phenytoin、carbamazepine、primidone、 phenobarbital、vigabatrin、lamotrigine、gabapentin、tiagabine
*目前在治療癲癇藥物方面,全世界各國仍不斷的在研究與發展, 而最近發展出來的藥,有四種國內已引進,其作用機轉有別於以前傳統藥物, 包括:(1)提高gaba在神經末稍的濃度(如抑制酵素作用而減緩代謝), (2)對glutamate之抑制,以降低神經細胞之興奮。
*這些新藥都可與目前已使用之藥物合併使用或單獨使用,可說是治療上的突破, 但如果已經藥物治療而且很順利的,切勿輕易更換治療藥物, 若與醫師配合,認真治療經過半年以上而仍失敗的病狗,才建議合併使用新藥治療。 要達到理想控制癲癎發作,就是要接受生病的事實,規律的服用足夠之抗癲癇藥物的藥量, 如此才可以讓腦細胞活動趨於穩定,病情得以控制。
七、癲癎發作時的緊急處理方式: (1)大發作時 a.維持病狗呼吸道的通暢,協助側臥,並盡量讓狗的口腔微張。 b.保護病狗的頭部,且移開易造成傷害的傢俱或物件,防止病狗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c.當病狗牙關緊閉時間,請勿強行撬開病狗的口腔,以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 d.在病狗末完全清醒前,請勿餵食或服藥,也不要試圖中止發作,並請留意觀察病狗發作情形,詳加記錄。 若發作時間太長(持續超過10分鐘),或短時間內頻繁發作(30分鐘內發作3次以上) 或呈現癲癇重積狀態,就需送醫院急救。
(2)若只是失神發作,則不需特別處理,只要小心觀察病狗的安全, 同時記錄發作狀況,在下一次就診時告知醫師調整用藥即可。
八、護理指導: a、病犬多參與犬類與人類社交活動,讓病患犬能習慣接受其他犬或陌生人,減少亢奮或緊張情緒。
b、規律服藥的重要性,並養成其按時服藥與犬生活的各項活動正常規律作息的習慣。
c、如在規律服藥下,且血中藥物濃度夠而仍有發作之情形時,則建議避免過分劇烈運動,以保持穩定的情緒。
(2)飲食須知 a、均衡的飲食:定時定量,足夠的維他命、纖維值。 (因為便秘、嚴重的腸脹可能增加發作的次數)
b、避免瞬間大量的喝水:每4~5小時內喝水不超過800~1200cc。 (過多的水分造成腦水腫與低血鈉也會引發癲癎發作)
c、足夠的維他命b6的攝取:含有b6的食物包括:深綠色的蔬菜。
另外,對癲癎病患犬來講,大多數都需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痙攣藥物 (phenytoin、phenobarbital、carbamaazepine)。 由於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有些營養素的缺乏, 如雙苯內醯尿會影響葉酸的吸收: phenytoin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進而減少鈣的吸收,而會有軟骨症及骨質疏鬆症的危險。 另外藥物亦會加速維生素c的代謝或減少其吸收; 同時為避免葉酸的缺乏,增加葉酸鹽攝取時會造成維生素b12需要量增加。
因此,以下就是提到容易缺乏的營養素給予飲食上的一些建議: a、維生素d:良好的來源包括蛋、肝臟,同時日曬亦可促進維生素d活化型的形成。 b、葉酸:在一些深綠色蔬菜、肉類、內臟及蛋亦含有不少量的葉酸。 c、維生素b12:動物性食物是b12的主要來源如肝臟、奶及蛋。 d、維生素c:蔬菜及水果特別是柑橘類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
(3)藥物須知(基本上需服用『有科學根據的藥物』 a、治療癲癇時,應儘量避免合併使用其他藥物(如感冒藥、止痛藥、抗生素、重鎮靜劑等)。
b、服用抗癲癇藥物時,應避免與其他藥物(如胃藥)一起服用, 抗癲癇藥很少會傷胃,即使空腹也可以吃藥。 如已有胃潰瘍,則服用胃藥時,最好與抗癲癇藥物相隔2小時。
c、應避免與飯一起服用,相互須間隔二小時以上。 (因為食物可能會影響有些藥物的吸收效果,導致血中抗癲癇藥物濃度降低)。
d、切勿忘記服藥,偶而一次(一年一次)還可以接受,常常忘記,則會降低治療效果或導致復發。
e、服用抗癲癇藥物的初期,有些狗會發生嗜睡或想嘔土的現象, 若是從小的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藥量,在服用一段時間後(身體適應後), 這些現象都可以獲得改善,血中也可以達到有效的治療藥物濃度。
f、服用抗癲癇藥物最忌「突然中止」服藥,也不可以因為發作而自行增加藥量, 因為突然停藥,可能使血中濃度下降,而發生重複發作,即所謂的「癲癇重積狀態」; 自行調藥有些會發生副作用或導致癲癇控制不理想, 所以調整藥量必須依據血中藥物濃度及發作次數評估後行之。
g、不要迷信偏方、祖傳秘方或成分不明的成藥。
h、當服用藥物發生過敏時,如起紅疹、發燒、口腔潰爛等現象,此時應暫停服藥,並立[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