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分支增生的纖維呈樹枝形分布有關。
五、治療 本病治療目前尚主要應用吡喹酮,此藥為用於血吸蟲、包蟲華枝睾吸蟲等的廣譜抗寄生蟲藥。口服吸收完全。治療血吸蟲,成人以每日60mg/kg,兒童每日70mg/kg計,分3次服,連續2日。它在肝與門脈系內濃度最高,使蟲體持續痙攣、麻痺而死亡。藥物本身在24h內從腎排出,療效98%~100%。副反應有頭暈、眩暈、乏力、出汗、腹痛、惡心、嘔吐、皮疹,少數有室性或房性早搏,有心率失常、妊娠、重度貧血及肝腎功能不良應予注意。 近年來蒿甲醚預防血吸蟲感染曾有報道,系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抗日本血吸蟲童蟲的作用,動物實驗及疫區實驗皆證實對童蟲有良好的殺滅作用。一般劑量為每次6mg/kg體重,每半個月服1次,共服3~4次,預防效果較好。 急性血吸蟲病高熱患者加用短程、中程皮質激素。 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包括抗纖維化的治療,有報道用桃仁提取物效果較好,也有用蟲草菌絲者如心肝寶。秋水仙鹼用法為1mg/d,每周5次,持續1—2年。有腹水者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藥用雙氫克尿噻、安體舒通、氮苯碟啶利尿,中藥健脾補腎。利尿效果不理想可用多巴胺加速尿腹腔內注射。頑固性腹水可行濃縮回輸術。巨脾症采用脾切術有良好療效,少數采用脾腎靜脈分流術以降低門脈高壓。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