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臥姿勢,一次哺乳中間不轉身,母仔雙方都能主動引起哺乳行為,母豬以低度有節奏的哼叫聲呼。仔豬哺乳,有時是仔豬以它的招喚聲和持續地輕觸母豬乳房來發動哺乳,一頭母豬授乳時母仔豬的叫聲,常會引起同捨內其他母諸也哺乳。仔豬吮乳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開始仔豬聚集乳房處,各自占據一定位置,以鼻端拱摩乳房,吸吮,仔豬身向後,尾緊卷,前肢直向前伸,此時母豬哼叫達高峰,最後排乳完畢,仔豬又重新按摩乳房,哺乳停止。 母仔之間是通過嗅覺、聽覺和視覺來相互識別和相互聯系的,豬的叫聲是一種聯絡信息。例如:哺乳母豬和仔豬的叫聲,根據其發聲的部位(喉音或鼻音)和聲音的不同可分為嗯嗯之聲(母仔親熱時母豬叫聲),尖叫聲(仔豬的驚恐聲)和鼻喉混聲(母豬護仔的警告聲和攻擊聲)三種類型,以此不同的叫聲,母仔互相傳遞信息。 母豬非常注意保護自己的仔豬,在行走、躺臥時十分謹慎,不踩傷、壓傷仔豬,當母豬躺臥時,選擇靠欄三角地不斷用嘴將其仔豬排出臥位慢慢地依欄躺下,以防壓住仔豬,一旦遇到仔豬被壓,只要聽到仔豬的尖叫聲,馬上站起,防壓動作再重復一遍,直到不壓住仔豬為止。 帶仔母豬對外來的侵犯,先發出警報的吼聲,仔豬聞聲逃竄或伏地不動,母豬會張合上下颌對侵犯者發出威嚇,甚至進行攻擊。剛分娩的母豬即使對飼養人員捉拿仔豬也會表現出強烈的攻擊行為。這些母性行為,地方豬種表現尤為明顯。現代培育品種,尤其是高度選育的瘦肉豬種,母性行為有所減弱。
七、活動與睡眠
豬的行為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活動大部在白晝,在溫暖季節和夏天。夜間也有活動和采食,遇上陰冷天氣,活動時間縮短。豬晝夜活動也因年齡及生產特性不同而有差異,仔豬晝夜休息時間平均60%~70%,種豬70%,母豬80%~85%,肥豬為70%~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時左右休息最少。 哺乳母豬睡臥時間表現出隨哺乳天數的增加睡臥時間逐漸減少,走動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這是哺乳母豬特有的行為表現。 哺乳母豬睡臥休息有兩種,一種屬靜臥,一種是熟睡,靜臥休息姿勢多為側臥,少為伏臥,呼吸輕而均勻,雖閉眼但易驚醒,熟睡為側臥,呼吸深長,有鼾聲且常有皮毛抖動,不易驚醒。 仔豬出生後3天內,除吸乳和排洩外,幾乎全是甜睡不動,隨日齡增長和體質的增強活動量逐漸增多,睡眠相應減少,但至40日齡大量采食補料後,睡臥時間又有增加,飽食後一般較安靜睡眠。仔豬活動與睡眠一般都尾隨效仿母豬。出生後10天左右便開始同窩仔豬群體活動,單獨活動很少,睡眠休息主要表現為群體睡臥。
八、探究行為
探究行為包括探查活動和體驗行為。豬的一般活動大部來源於探究行為,大多數是朝向地面上的物體,通過看、聽、聞、嘗、啃、拱等感官進行探究,表現出很發達的探究軀力,探究軀力指的是對環境的探索和調查,並同環境發生經驗性的交互作用。豬對新近探究中所熟悉的許多事物,表現有好奇、親近的兩種反應,仔豬對小環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對同窩仔豬表示親近。探究行為在仔豬中表現明顯,仔豬出生後2min左右即能站立,開始搜尋母豬的乳頭,用鼻子拱掘是探查的主要方法。仔豬的探究行為的另一明顯特點是,用鼻拱、口咬周圍環境中所有新的東西。用鼻突來擺弄周圍環境物體是豬探究行為的主要方面,其持續時間比群體玩鬧時間還要長。 豬在覓食時,首先是拱掘動作,先是用鼻聞、拱、舔、啃,當誘食料合乎口味時,便開口采食,這種攝食過程也是探究行為。同樣,仔豬吸吮母豬乳頭的序位,母仔之間彼此能准確識別也是通過嗅覺、味覺探查而建立的。 豬在豬欄內能明顯地區劃睡床、采食、排洩不同地帶,也是用鼻的嗅覺區分不同氣味探究而形成的。
九、異常行為
異常行為是指超出正常范圍的行為,惡癖就是對人畜造成危害或帶來經濟損失的異常行為,它的產生多與動物所處環境中的有害刺激有關。如長期圈禁的母豬會持久而頑固地咬嚼自動飲水器的鐵質乳頭。母豬生活在單調無聊的柵欄內或籠內,常狂燥地在欄籠前不停地啃咬著欄柱。一般隨其活動范圍受限制程度增加則咬欄柱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攻擊行為也增加,口舌多動的豬,常將舌尖卷起,不停地在嘴裡伸縮動作,有的還會出現拱癖和空嚼癖。 同類相殘是另一種有害惡癖,如神經質的母豬在產後出現食仔現象。在擁擠的圈養條件下,或營養缺乏或無聊的環境中常發生咬尾異常行為,給生產帶來極大危害。
十、後效行為
豬的行為有的生來就有,如覓食、母豬哺乳和性的行為,有的則是後天發生的,如學會識別某些事物和聽從人們指揮的行為等,後天獲得的行為稱條件反射行為,或稱後效行為。後效行為是豬生後對新鮮事物的熟悉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豬對吃、喝的記憶力強,它對飼喂的有關工具、食槽、飲水槽及其方位等,最易建立起條件反射,例如:小豬在人工哺乳時,每天定時飼喂,只要按時給以笛聲或鈴聲或飼喂用具的敲打聲,訓練幾次,即可聽從信號指揮,到指定地點吃食。由此說明,豬有後效行為,豬通過任何訓練,都可以建立起後效行為的反應,聽從人的指揮,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編輯本段]【豬的種類】
大白豬
又叫做「大約克夏豬」。原產於英國,特稱為「英國大白豬」。輸入蘇聯後,經過長期風土馴化和培育,成為「蘇聯大白豬」。後者的體軀比前者結實、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適於放牧。十八世紀於英國育成。 約克夏豬是豬的一個著名品種。原產於英國約克郡(yorkshire,英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舊郡,一九七四年分割為northyorkshire,southyorkshire及westyorkshire),由當地豬與中國豬等雜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種,分別稱為「大白豬」、「中白豬」和「小白豬」。大白豬屬腌肉型,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豬種。體長大,成年公豬體重三百至五百公斤,母豬兩百至三百五十公斤。繁殖力強,每胎產仔十到十二頭。小白豬早熟易肥,屬脂肪型。中白豬體型介於兩者之間,屬肉用型。中國飼養大白豬較多。
長白豬
是「蘭德瑞斯(landrace)豬」在中國的通稱。著名腌肉型豬品種。原產於丹麥。由當地豬與大白豬雜交育成。全身白色。體驅特長,呈流線型。頭狹長、耳大前垂,背腰平直,後軀發達,大腿豐滿,四肢較高。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每胎產仔十一至十二頭。成年公豬體重四百到五百公斤,母豬三百公斤左右。要求有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遍布於世界各國。
漢普夏豬
是著名肉用型豬品種。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漢普夏(hampshire,一譯漢普郡)輸往美國後,在肯塔基州(kentucky)經雜交選育而成。毛色黑,肩頸接合部和前肢白色。鼻面稍長而直,正豎立。體軀較長,肌肉發達。成年公豬體重三百一十五至四百一十公斤,母豬兩百五十至三百四十公斤。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產仔八.六六頭。母性強。屠體品質高,瘦肉比例大。
波中豬
為豬的著名品種。原產於美國。由中國豬、俄國豬、英國豬等雜交而成。原屬脂肪型,已培育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征。鼻面直,耳半下垂。體型大,成年公豬體重三百九十至四百五十公斤,母豬三百至四百公斤。早熟易肥,屠體品質優良;但繁殖力較弱,每胎性仔八頭左右。
家豬的品種
貝爾茨維爾一號豬及貝爾茨維爾二號豬(肉用)均在美國育成貝爾茨維爾一號豬為黑色,二號豬為紅色均肉用 伯克夏豬(肉用)英國、日本、澳洲、新西蘭、南美洲體型中等,多為黑色在各地分別培育以供鮮肉或腌肉用 切斯特白豬(脂肪用)在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縣育成體型大,白色,膚淺粉紅色性溫和,母豬多育 杜羅克豬或杜羅克澤西豬(脂肪用)北美及南美身長中等,體長,黑色1/2澤西杜豬1/2杜羅克 漢普夏豬(肉用)美國品種體重中等,體長,黑色活潑、機靈、適於放牧飼養 赫裡福德豬(脂肪用)約一九oo在美國育成體型中等,淺紅至深紅色脂肪用 北歐豬(肉用)北歐、中歐及美國體型中等,白色有多個品種,供制腌肉用 馬裡蘭一號豬(肉用)一九四一年在美國育成體型中等,黑色帶白斑約60%北歐豬,40%伯克夏豬 明尼蘇達一號、二號及三號豬(肉用)在美國育成體色多樣均為肉用 蒙大拿一號豬(肉用)一九三o年代在美國育成背微呈弓形,頰部平北歐豬、漢普夏豬雜交種 帕盧斯豬(肉用)一九四一年在美國育成白色,體重中等2/3北歐豬,1/3切斯特白豬 波中豬(肉用)在美國育成黑色,但腿、鼻、尾為白色從俄羅斯豬、拜菲爾德豬及中國大豬育成 波中花豬(肉用)在美國育成白色,但腿為黑色或稱花斑豬 靽姆沃思豬(肉用)美國、英國、新西蘭、澳洲、加拿大體型大,體色各異用於雜交育種,制腌肉 大約克夏豬(肉用). [編輯本段]【科學養豬方法】 1實行保護性飼養。夏秋季節在豬捨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蔭降溫,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2推行高密度養成豬。冬季0.8平方米豬捨養1頭育肥豬,夏季1平方米豬捨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養成豬,不僅建圈少,費用低,而且育肥豬爭搶吃食。沒有活動場地吃飽則睡,愛長肉,增重快,減少飼養費用 3育肥豬超90公斤後,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不足90公斤屠宰,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經濟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豬90~120公斤屠宰最適 4品種要優。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當前,要推廣多元雜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配套,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內率66%,料肉比2.8:1。 5欄捨要簡。豬捨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 6飼料要廉。飼料占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要一成不變。如夏季天熱豬吃得少,飼料要配得營養好些。飼料營養要均衡,以滿足生長需要為宜 7防疫要嚴。重視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又要防止糞便的污染,傳播疾病,還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8出欄要適時。如二元豬休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9“倒喂法”養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並結合豬的生育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新型養豬法,該辦法在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其比例為: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式既縮短了豬的飼養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約了精飼料用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0飼養管理
1.哺乳仔豬
①保溫防壓。哺乳仔豬適宜溫度:l-7日齡為32℃-28℃,8-35日齡為28℃-24℃,捨內溫度控制在18℃-22℃,相對濕度50%-70%,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厘米處掛一只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 ③補鐵與過仔並窩。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制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