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雜交一代羊的出生、2月齡、6月齡體重和6月齡日增重為例,分別比當地羊提高80%、70%和60%;產羔率達180%—220%,屠宰率達50%以上。羊體重提高近40%。 (六)提高飼養管理技術:傳統的飼養方式已遠遠不能現代飼養波爾山羊的技術要求。在飼養管理上,應積極的實施“六改”、“六推廣”技術措施。“六改”技改濫用藥物為休藥物飼養;改平時不防疫有病再治為制定完善的防疫驅蟲程序;改單一為草為喂多樣化的草料和實施補喂粗料;改地面平養為高床和竹床養羊;改冬季敞圈飼養為塑料暖棚飼養;改公羊不去勢育肥為去勢育肥。“六推廣”即推廣生態原理防病,提高產品質量,達到無污染、無殘留、無公害綠色食品;推廣羊的人工授精技術,提高波爾山羊公羊的利用率;推廣母羊兩年三胎繁育技術,提高牧羊產仔率;推廣當年羔羊當年育肥的出欄技術,提高出欄率;推廣適度養羊的飼養管理技術,提高規模飼養效益;推廣放牧、捨飼相接合,提高科學飼養水平。羊圈要做到“簡而不漏”,避風向陽,場地干燥。保證羔羊吃足初乳,斷奶後要精心管理,補飼食鹽和骨粉。 (七)健全防疫驅蟲制度:防疫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出比較完善的防疫程序,有計劃地進行防疫,且疫苗采用互聯苗,在當地流行過個別傳染病也應防疫。羊圈內外常打掃,定期消毒。用草木灰或10%—20%的石灰乳溶液,或5%—10%漂白粉液消毒;發病需要治療時,采用中草藥土方治療:夏季用新鮮楊樹葉喂羊,既可做飼料,又可防疫腹瀉的發生,也可用干楊樹花或鮮葉煎煮,取煎汁灌服,可治療腹瀉;用黃豆治波爾山羊鵝舌瘡,取黃豆適量,在鐵鍋焙成黑色,研成粉,到入香油調成糊狀,然後輕塗於羊患處,每日一次,一般3-5次即可治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