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發燒怎麼辦 先要給寶寶量體溫,看看,如果溫度在38度以下那可以自己在家給寶寶物理降溫,比如用理療袋縛,如果高於38度就必須去醫院了。多給寶寶喝水,利尿降溫。
上醫院啊,趕快 去醫院啊,傻帽 去醫院啊 6個月至3歲階段有發生高熱驚阙的危險。有血管疾病的小兒,由於發熱增加氧耗量和心率而受到損害。發熱過高還會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 發熱至38.5℃以上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降溫,具體的方法如下: 物理降溫。用溫水毛巾敷前額部,擦四肢和前胸後背。注意,在進行這些降溫自處理時,如果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這種降溫的方法。酒精擦浴的方法現在已經不提倡使用。 藥物降溫也是常用的退熱方法。是否給予退熱治療,需要在權衡可能的利(改善患兒的舒適度和行為)弊(藥物的副作用)基礎上來決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熱(肛門溫度達39℃或以上)的幼兒。可服用的小兒退熱藥,如阿苯、小兒抗熱牛黃散、美林、泰諾啉、百服寧等,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千萬不要盲目使用退燒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如果經過以上處理仍持續高熱不退,為了防止高熱驚厥,要立即送孩子去醫院請醫生幫助治療。 小孩的體溫本來就比大人略高.所以38度5以下盡量物理降溫.退燒藥對小孩身體的副作用很大的. 你女兒沒有感冒的其它症狀,我估計一是感冒初期,二是可能不是感冒.最近天氣熱.小孩自身調節體溫的功能還比較弱.所以受環境影響大. 我女兒有一次就是,天熱,穿得多,結果也是沒有其它感冒症狀,就是發燒,我給她洗了個溫水澡,然後在家裡只穿一條短褲.吃了冰淇淋,燒很快就退了. 所以你也給你女兒先物理降溫試試,可以給她洗個溫水澡,或用濕手巾擦她耳後\腋窩\腿根部\手心和腳心,同時不要給她穿太多衣服.盡量把家裡弄涼爽一些. 不要帶她到室外大量活動.我覺得孩子發燒時容易累,也會使抵抗力下降.最好待在涼爽自在的家裡,多喝水\多休息。。。 發熱目錄 什麼是發熱? 發熱的原因 發熱程度的判斷 發熱的診斷 如何退燒 退燒的一些常用方法 小兒發熱食療
發熱(又稱發燒) 英文:haveahightemperature(fromillness) [編輯本段]什麼是發熱? 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稱為發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環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超過37.4℃可定為發熱。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傳染病),其次是結締組織病(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不必用退熱藥。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驚厥、昏迷,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應用退熱藥及鎮靜藥(特別是小兒)。 證名。體溫高出正常標准,或自有身熱不適的感覺。發熱原因,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發熱,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氣所致;內傷發熱,多由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導致陰陽失調,氣血虛衰所致。外感發熱多實,見於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證;內傷多虛,有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虛勞發熱、陽浮發熱、失血發熱等。發熱類型,有壯熱、微熱、惡熱、發熱惡寒、往來寒熱、潮熱、五心煩熱、暴熱等。以發熱時間分,有平旦熱、晝熱、日晡發熱、夜熱等。以發熱部位分,有肌熱、腠理熱、肩上熱、背熱、肘熱、尺膚熱、手心熱、手背熱、足熱、四肢熱等。又有瘀積發熱、食積發熱、飲酒發熱、瘀血發熱、病後遺熱等。 [編輯本段]發熱的原因 發燒是因為體內白細胞為了吞掉細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發燒,雖然體溫37c是一般的正常值,但這數字並非固定值。"每個人的正常體溫都不盡相同,而且在一天當中會有很大的波動。食物、過多衣物、情緒興奮、激烈運動等,都會提升體溫。 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發熱(fuo)的病因診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近10%的fuo病例始終不能明確病因。發熱本身可由多類疾病,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無法明確歸類。過去這類患者通常由內科醫師診治,在大多數分科較細的醫院則主要由呼吸內科醫師接診。目前很多醫院開設了感染科,並把fuo歸於感染科診治,這種專科化管理是一種進步,可以提高診治水平。fuo有准確的定義,其包含3個要點:①發熱時間持續≥3周;②體溫多次>38.3℃;③經≥1周完整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後仍不能確診。可見,雖然fuo本身是症狀診斷,不是疾病診斷,但診斷要求卻十分嚴格。 [編輯本段]發熱程度的判斷 以口腔溫度為例,發熱程度可劃分為: 低熱37.3~38℃(99.1~100.4f) 中等熱38.1~39℃(100.6~102.2f) 高熱39.1~41℃(102.4~105.8f) 超高熱41℃(105.8f)及以上 腋窩溫度 分為低熱型(<38℃)中熱型(38-39)高熱型(39~40℃)、超高熱型(>40℃)。 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100.4~102.0f),直腸溫度持續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高熱持續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以嚴重並發症。體溫高達43℃則很少存活。 [編輯本段]發熱的診斷 發熱很少是單一病理過程腫瘤與結締組織病在發熱過程中可夾雜感染因素,致使臨床表現復雜,但絕大多數根據臨床特點與全面檢查後仍可明確診斷了解原因不明發熱病因分布的頻率,有助於提供臨床診斷的邏輯思維。根據熱程熱型與臨床特點,可分為急性發熱(熱程小於2周)、長期發熱(熱程超過2周且多次體溫在38℃以上)、和反復發熱(周期熱)。一般認為急性發熱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為腫瘤、血管-結締組織病。這三類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發熱的病因診斷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發熱中占多數,以細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膿腫泌尿系感染、膽道感染為多見,結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結核遠多於肺結核。惡性腫瘤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者,依次為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和各種實質性腫瘤,在原因不明發熱中所占比例較既往增高。 原因不明發熱的診斷原則是對臨床資料要綜合分析判斷熱程長短對診斷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感染性疾病熱程相對為最短。如熱程短呈漸進性消耗衰竭者,則以腫瘤為多見。熱程長無中毒症狀,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者,則有利於血管-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在原因不明發熱診治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重視新出現的症狀和體征並據此做進一步檢查,對明確診斷很有意義。 一病史與體格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包括流行病學資料)認真系統地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緩急,發熱期限與體溫的高度和變化有認為畏寒多數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瘤等約2/3也有畏寒說明畏寒並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顯寒戰則常見於嚴重的細菌感染(肺炎雙球菌性肺炎、敗血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等)、瘧疾輸血或輸液反應等。在結核病、傷寒立克次體病與病毒感染則少見。一般不見於風濕熱。發熱同時常伴有頭昏頭暈、頭痛、乏力食欲減退等非特異症狀,無鑒別診斷意義。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狀有重要參考價值。如發熱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及驚厥、腦膜刺激征等則提示病變在中樞神經系統,應考慮腦炎、腦膜炎老年患者有嚴重感染時,常有神志變化,而體溫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詢問流行病學史如發病地區、季節、年齡職業、生活習慣、旅游史與同樣病者密切接觸史、手術史、輸血及血制品史外傷史、牛羊接觸史等,在診斷上均有重要意義有時一點的發現即可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 二分析熱型 臨床上各種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熱型在病程進展過程中,熱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了解熱型對於診斷、判斷病情、評價療效和預後均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按溫度高低(腋窩溫度) 分為低熱型(<38℃)中熱型(38-39)高熱型(39~40℃)、超高熱型(>40℃)。 (二)按體溫曲線形態分型 如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雙峰熱消耗熱、波狀熱、不規則熱等熱型的形成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大多認為熱型與病變性質有關。決定病變性質的因素為內生致熱原產生的速度量和釋放人血的速度,這些均影響體溫調定點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三區別感染性發熱與非感染性發熱 (一)感染性發熱 感染性發熱多具有以下特點: 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的發熱。 2全身及定位症狀和體征。 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於1.2x109/l,或低於0.5109/l。 4四唑氮藍試驗(nbt):如中性粒細胞還原nbt超過20%,提示有細菌性感染,有助於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的鑒別(正常值<10%)應用激素後可呈假陰性。 5c反應蛋白測定(crp):陽性提示有細菌性感染及風濕熱,陰性多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增高:正常值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於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當除外妊娠癌腫、惡性淋巴瘤者更有意義。應用激素後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陽性 (二)非感染性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具有下列特點: 1熱程長超過2個月,熱程越長,可能性越大 2長期發熱一般情況好,無明顯中毒症狀。 3貧血、無痛性多部位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四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床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塗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對大多數發熱患者診斷性治療並無診斷價值鑒於臨床上治療問題,對長期發熱原因不明者,除腫瘤外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但必須持慎重態度,選擇特異性強療效確切、副作用最小的藥物,如甲硝酸治療阿米巴肝病抗瘧藥治療瘧疾。大多用於診斷性治療藥物有抗生素、抗原蟲藥抗風濕藥等,這些藥物均有副作用(如藥熱、皮疹肝功能損害、造血器官損害等),如應用不當反而延誤病情。須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診斷而言特效治療的結果,一般否定意義較確診意義大。如疑為瘧疾者用氯隆正規治療無效,認為瘧疾的可能性很小。 發熱鑒別診斷: 一急性發熱 (一)感染性發熱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後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其臨床特點為多種表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多較輕而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症狀較重。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白細胞計數和x線檢查及對抗生素的治療反應等近年由於診斷技術的進展,可用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快速診斷方法可確定病原。常見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結膜熱;疱疹性咽峽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須與呼吸道細菌性感染鑒別。 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respire-atory、、syndrome,sars)該病於2002年11月首發在我國廣東省,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以發熱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具有明顯傳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而死亡。對[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