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欄5萬只以下的中小規模養殖場(戶)肉雞生產情況進行監測。 (二)監測內容和指標 1.祖代種雞場監測 祖代種雞場的生產數據是把握全國生產總體情況的最基礎數據。 由中國畜牧業協會每周從祖代種雞場采集一次監測數據,通過網絡上報中央數據庫。 主要監測指標包括養殖品種(配套系)、引種數量、實際入捨雛數、入孵種蛋數、出雛數、母雛數、母雛銷售數、父母代雛雞價格等。通過以上各項指標,全面反映全國祖代雞生產和效益情況,推算和預測未來一個時期父母代種雞生產變化情況。 2.父母代雞場監測 由定點監測場每月采集數據,通過網絡上報,由有關省級畜牧部門匯總審核後上報中央數據庫。 主要監測指標包括養殖品種(配套系)、實際種雞入捨母雞數、入孵種蛋數、出雛數、母雛數、母雛銷售數、商品代雛雞價格等。通過以上各項指標,反映全國蛋雞和肉雞父母代種雞生產和養殖效益情況,並推算出未來一個時期商品代雞的生產變化情況。 3.蛋雞孵化場監測 定點監測的60個蛋雞孵化場每月采集數據,通過網絡上報,並由有關省級畜牧部門審核後上報中央數據庫。 主要監測指標包括:入孵數,出雛數,雛雞銷量,雛雞價格等。 4.較大規模商品代養雞規模場監測 年出欄5萬只以上的較大規模商品代養雞場每月通過網絡上報數據,經有關省級畜牧部門初步審核後上報中央數據庫。 蛋雞規模場主要指標包括進雛數、存欄、鮮蛋價格、淘汰雞價格、死淘率等;肉雞規模場主要監測指標包括養殖品種(配套系)、進雛數、存欄、出欄、死淘率、淘汰雞周齡、活雞價格等。 5.農村地區中小規模商品代養雞情況監測 農村地區中小規模商品代養雞定點監測村的數據每月通過有關市縣畜牧部門錄入,通過網絡上報中央數據庫。 主要監測指標包括:蛋雞存欄、產蛋雞存欄、產蛋量、養殖規模情況、肉雞存欄、肉雞出欄、出欄活重、銷售收入、養殖成本等。 四、形勢分析會商 為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及時准確把握生產形勢變化,建立固定監測點生產形勢分析會商制度。 每月定期舉辦監測結果分析會。根據監測數據,分別對蛋雞及肉雞的生產形勢進行分析,形成生產形勢月度分析報告。 五、信息采集人員培訓 由於定點監測養殖場(戶)均為初次接觸報表,且養殖場(戶)的人員流動性較大,需要對信息采集點的人員進行培訓,統一對數據指標的理解,掌握監測信息采集方法,熟練使用信息傳遞平台,確保信息采集准確、高效。 2008年下半年,擬共計培訓約2400人次。委托中國畜牧業協會對36個祖代種雞場信息采集人員進行全面培訓;委托全國畜牧總站對365個父母代種雞場信息采集人員和省級代培員進行培訓;委托省級畜牧部門對60個蛋雞孵化場和1500個商品代規模養雞場的信息采集人員進行培訓。 六、職責分工 農業部畜牧業司作為全國畜禽生產監管的主要職能部門,負責監測項目總體方案的制定及組織實施工作;全面統籌數據采集分析平台建設;組織數據核查和形勢會商;針對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組織臨時性和基礎性的調查研究;負責形成年度的蛋雞和肉雞生產形勢分析報告。 有關省份畜牧獸醫部門負責父母代和商品代雞場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包括推薦確定監測雞場名單、信息采集人員培訓、數據的匯總和初步審核以及數據核查等工作。 全國畜牧總站具體負責365個父母代種雞場、60個蛋雞孵化場、1500個商品代養雞場生產監測數據的收集、匯總和處理,組織信息采集軟件平台建設,參與生產形勢會商,組織有關父母代種雞場信息采集人員和省級代培員的培訓。 中國畜牧業協會負責36個祖代種雞場的跟蹤監測任務,制定年度監測方案,參與軟件平台的建設,組織實施企業監測工作,組織祖代種雞場信息采集人員培訓,收集匯總監測數據,參與形勢會商和數據核查,並形成有關企業跟蹤監測季度和年度報告。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項目組織領導與協調 項目實施牽涉的協作單位較多。在加強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認真協調全國畜牧總站、中國畜牧業協會以及各有關省份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形成合力做好監測工作的格局。 (二)強化監測預警工作的考核管理 針對蛋雞和肉雞監測預警工作涉及面廣的特點,建立明確的責任制與考核制度,尤其是針對監測點、各省份畜牧部門主管處室、全國畜牧總站和中國畜牧業協會等數據采集匯總單位,制定相應的評分考核標准,形成獎懲機制。 (三)強化蛋雞和肉雞行業發展趨勢的預警分析 根據既定實施方案定期開展蛋雞和肉雞生產的預警分析,綜合祖代、父母代種雞場監測數據、規模化商品代雞場監測數據、農村地區中小規模養雞定點村監測情況以及市場價格變動趨勢等情況,建立形勢會商制度,加強生產與市場供應的分析預警,為行業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四)強化對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督 嚴格進行資金用途的檢查監督,做到專款專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確保蛋雞和肉雞監測預警項目的順利開展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