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口苦口干便溏 本證多見於脾虛。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髒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洩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 ●方1、橘紅糕:鮮橘皮10克,打碎成細粒後用糖浸漬,再和入面粉制成糕點。適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饅頭:白豆蔻粉6克,撒入適量的面粉內,再蒸煮成饅頭,適用於腹脹、食欲不振。 ●方3、紅棗益脾糕:紅棗30克、白術10克,干姜1克,雞內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面粉500克及適量的糖制成糕,適用於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方4、山藥飯:山藥、蓮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淨切碎,蓮肉去皮,芯後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於脾虛洩瀉、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黃芪、白術、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各5克。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於脾虛洩瀉,食欲不振。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適量,將砂仁、三七研為細末,拌勻即成。適用於胃脹痛、嘔吐納呆。 ●方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30克,玉米粉、紅糖適量,將火麻仁研末、芝麻洗淨,放入玉米粉拌勻,再加入紅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適用於脾虛名血虧損引起的便秘。 臨床表現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加,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茯苓粉粥】 配方:茯苓細粉30克,粳米30克,紅棗7枚。 制法:先將粳米、紅棗加水適量煮粥,粥將成時,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攪勻煮沸,加少許白糖調味。 功效:健脾滲濕,調中止瀉。 用法: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薯蓣湯】 配方:淮山藥30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紅糖10克。 制法:上藥水煎頓服。 功效:補脾滲濕止瀉。 用法:每日1劑,頓服。 【八寶飯】 配方:薰米50克,白扁豆50克,蓮子肉(去心)50克,紅棗20個,胡桃仁50克,龍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制法:將前三味泡發煮熟,紅棗泡發,胡桃仁炒熟,糯米蒸熟備用,在大碗內塗抹一層豬油,放入青梅、龍眼肉、棗、核桃面、蓮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後放熟糯米飯,再上蒸鍋蒸10分鐘,把八寶飯扣在大圓盤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澆在飯上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補腎化濕。 用法:可作點心服食,一次不宜多食。 【黃芪山藥蓮子粥】 配方:黃芪100克,山藥100克,蓮子肉(去心)100克。 制法:將上三味洗淨共煮粥。 功效:健脾益胃止瀉。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脾虛者宜吃以下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鑒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髒,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雲:“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谷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髒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可以說凡虛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虛之人,最宜食之。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於“口苦”的問題。 口腔裡偶有異味,大家都知道可能是消化系統等暫時出現了狀況,可嘴裡經常苦苦的,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 1)西醫:心理因素也能引起口苦 有關專家講,口苦多由於膽囊功能差,特別是膽囊疾病(膽囊炎、膽石症等)的病人的一種反應。還有一些由於胃動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也可為膽汁反流至胃,也會引起口苦。另一方面,有的人生活不規律,睡眠休息不足,以及打呼噜、張口睡覺、口腔發炎等人群也易出現口苦的情況。 同時有研究顯示,現在也存在一種精神性口苦現象。一些人由於工作、學習壓力過大,精神緊張、氣憤、煩躁、焦慮、恐懼、忐忑不安、失眠時都可能出現口苦。這也要引起注意。 建議: 1.口苦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長時間或者經常出現口苦應及時到醫院查找病因。 2.有規律的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當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2)中醫:口苦是由濕熱引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