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了。
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
雲吞(北方人稱馄饨)和雲吞面是深受廣州人喜愛的風味小食。清代何淡如有一副著名的“無情對”(上下聯字字對應,但意思毫無關系),“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可見那時雲吞和雲吞面都是大眾向往的美食了。位於西關有“食街”之稱的第十甫路127號“歐成記”制作的上湯鮮蝦雲吞堪稱其中的佼佼者,自1956年以來獲歷屆“名小食”稱號。其湯料是用蝦仔、大地魚、豬細骨等原料精心煮制;雲吞餡則采用鮮豬肉、鮮蝦仁、鮮雞蛋拌制,用碾得薄薄的雲吞皮包裹、煮熟。熟後的雲吞成粉紅的肉色,玲挑剔透,香味誘人,故有“玻璃雲吞”之美譽。1997年更榮獲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稱號。
順記椰子雪糕
荔灣區寶華路79號順記冰室制作的椰子雪糕是馳名遠近的西關歷史名牌小食。上世紀20年代由小販呂順首創,選用肥厚結實的椰肉作原料,加工成鮮椰絲後搾成椰汁,再配上新鮮的水牛奶和雞蛋、白糖,獨特的制作使雪糕格外軟滑可口,椰味濃郁,別具風味。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國元首、貴賓如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都曾慕名品嘗並津津樂道。自1956年以來均獲歷屆評比的“廣州市名牌美食”稱號。
開記綠豆沙
綠豆沙是極受廣州人喜愛的甜品。位於荔灣區龍津東路889號“開記”甜品店制作的“陳皮脫殼綠豆沙”,則以其香滑清甜、清熱解暑、別具一格的風味而獨樹一幟,飲譽羊城。老板葉健開還因此被人戲稱為“豆沙開”。開記綠豆沙選用顏色新鮮、品質優良的綠豆為原料,再加人適量的香草、陳皮,佐以白糖黃糖調味,以適當的火候熬制,將綠豆堡至起“沙”,去“衣”(脫殼)而成。 -----------------------------------------------------
北京路步行街:
魅力指數:
推薦理由:作為節假日最多人到的地方,北京路一帶(包括北京路步行街、大馬站美食街、北京南等地)幾乎成為廣州市內小吃和零食的天堂。傳統也好,新奇古怪也好,在這裡沒有什麼吃不到的,怕的就是你吃不過來。而且,因為地處商業旺地,有關部門管理得當,一般人吃小吃和零食常擔心的衛生問題幾乎不用怎麼考慮。
上下九步行街:
魅力指數: 推薦理由:作為廣州最為古老和富有風情的一塊地方,這裡老攤老鋪隨處可見,是一個能吃到最多廣東風味小吃的地方,而且在制作方法上也最為正宗。說不定你喝著香醇的姜撞奶,一不小心就在某個騎樓下和哪個西關女子撞個滿懷。
天河城:
魅力指數:☆
推薦理由:廣州近年新興的一個商業旺地,六樓美食廣場幾乎囊括小吃、零食中的精品,還有頗為舒適的中央空調。美中不足的是,也許是在這裡客流量太大了,一些原來非常可口的東西做得不很地道,味道要比上下九等地差了一截。
狀元坊和流行前線:
魅力指數:☆
推薦理由:它們都是中小學生常去逛悠的地方,常有許多新奇刺激、並非一般人敢下咽的小吃和零食。因為其新鮮蠱惑而吸引人。
石牌東路:
魅力指數:☆☆
推薦理由:一個字能概括這裡可吃到的東西的特點,那就是“雜”;令人有點提不起胃口的也是一個字:亂。這地方的人實在太多太雜了,多少讓人吃起來有點不爽。
廣州特色食物大概分幾種:小吃、海鮮、粵菜、茶點。
小吃是指一些逛街時在街邊隨處可以買到的零食,大多是一些流動的攤販(廣東叫走鬼的)販賣的。魚蛋是面粉+魚肉做成的丸子,以咖喱汁煮熟,街頭隨處可見的7-11便利店的咖喱魚蛋可一試,2.5元/串/四個。這種零食你可以在逛北京路的時候嘗遍。北京路是廣州一條購物步行街,比天河城便宜比上下九路時尚。在那條街上,你可以嘗kfc樓下有家大卡司的珍珠奶茶,也可以買視線所及的各種串燒串烤。在靠新大新那邊街口有家店叫“食街”的,蘿卜牛雜是一絕,可惜分量越來越少。如果還不滿足,走出新大新那邊街口,左轉前行20米,有條小巷叫大馬站的,這是小吃一條街,你們請隨意。
海鮮是北方人來廣東的一大吸引點。怎麼也比北方便宜了太多。春節前後海鮮市價不高,品種也算豐富。幾乎所以大一點的粵菜酒樓都供應海鮮,可是不便宜。我個人推薦廣州大道北,天河立交橋後,天龍酒店與時代廣場之間的食為鮮,價廉物美。前幾日看見,羅氏蝦是8元/斤,花蟹是13元。貝類也很豐富。如果你們全家住在河南(珠江的南岸),不想走這麼遠,那麼還有兩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廣州大橋橋腳客村公交車站的東江海鮮連鎖店總店,那裡海鮮味道不錯,但價格稍高一點。或者海印橋腳的明記,也算可以。
粵菜是指可登大雅之堂的廣東正餐菜系。大凡本地酒樓,都會有一些做的出彩的拿手菜。一定要試試廣東的老火湯,飯前飲用,如果你不知道那些材料是什麼,只管問今日例湯是什麼,就要那個,嘗嘗,營養很豐富的。粵菜以清淡為主,可以要條清蒸魚,很體現廣東人火候功夫的。你還會發現,這裡的青菜比別處綠很多,一因陽光二因做法。西蘭花和菜心和生菜都是常用的飯市青菜。如果覺得太清淡食之無味,那麼還有一種o者o者系列的類試燒菜但做法絕對不是的可以選用。還是再聽聽服務員推薦吧。
茶點在廣東盛行。早茶下午茶夜茶,各個時段交叉出現在飯市之間。本地人喝茶就近,外來喝茶去老字號,因為目的當然不一樣。建議去上下九路逛街的時候一並完成。上下九所在附近稱為西關,是廣州最古老的區域,至今還有很多有特色的古舊建築,因而老字號也是特別的多,通常這些酒樓是分時間段分別供應粵菜和茶點的。著名的陶陶居、蓮香樓和廣州酒家一分號都在這裡。價格稍高一點但絕對正宗。14:00-17:00下午茶,各種點心分幾類價格,大抵都幾元錢一份,小碟小碟的,有叉燒包、鳳爪、排骨、蘿卜牛肚、豬腳姜、粥粉面等。廣州的珍珠粉腸和布拉腸粉是獨到的。炒牛肉河粉又是另一種風味。艇仔粥與及第粥材料豐富可作代表,不過我還是更喜歡白粥裡附送的潮式小菜。
另:以下是一網友傻傻兔子的另外一些見解補充:
如果你有大把銀子,可以吃粵菜精華,推薦:
高檔的:東海漁村、新荔枝灣,出品精致美味,當然價格也不菲。
較高檔的:廣州酒家、沙面勝利酒家。
粵菜比較清淡,可能一些北方的朋友剛開始吃不慣。
還有一些著名的小吃,我上次的貼子也發過:在上下九的伍湛記及第粥、歐成記上湯鮮蝦馄饨、南信雙皮奶。
還有一些食家推薦的越秀南牛三星湯、江南西綠茵閣下面東莞燒鵝濑粉、長壽路堅記伊面的搾醬伊面、文昌路銀記鮮蝦腸粉。
這些小吃都挺便宜,一般5-10元就有一碗,包你嘗到廣州美味。:)
廣式點心我推薦:薄皮鮮蝦餃(一定要新鮮蝦仁的才好吃)
蛋撻(現在還有榴??蛋撻)
鳳爪(即制作好的雞腳)
還有叉燒包、蓮蓉包。 ----------------------------------------------------- 廣州的“精華”小吃。 廣州中山八路有一些專門吃杭州小吃的地方。在那裡有杭州最出名的西湖桂花藕片、杭州卷雞、貓耳朵、南瓜糊、酒釀丸子等著名小吃,品種多,而且價格實惠。萬佳商場旁邊的和茶館還特別推出了48元/位任吃,引得許多人爭相排隊等位。
西湖桂花藕片:看上去赭紅色的藕片原來是“中華名小吃”。藕片用一層薄薄的糯米糖漿裹著,吃起來糯甜酥口。行家說,其實不只是白糖,外面還加了有蜂蜜、糖桂花等燒至濃稠,才能有這種口感。
貓耳朵:這款小吃賣相其實並不特別,但它也是杭州知名的傳統風味小吃,也曾獲“中華名小吃”稱號。據說,由於制作貓耳朵時,用的是面粉,小塊小塊地,每一塊都要用小拇指按一按,形成極小的貓耳朵形狀,所以才叫貓耳朵。
杭州卷雞:其實所謂的“卷雞”並不是真正的卷雞,而是用筍干撕成絲,用腐皮包卷,再切成“卷雞”段。杭州卷雞非常講究做法,先用旺火熱油炸至金黃色撈出。鍋內留油少許,將筍片、香菇片略煸,放入醬油、白糖、湯汁調味,加入灼熟的綠蔬菜後,一套鮮嫩、濃香的杭州傳統名食就出爐了。天河美食城位於廣州天河城六樓,此處是小吃雜味之家,勝在中外風味兼收,節假日更是經常滿坐。
這個美食城有很多店檔,有東南亞式美食又有粵式快餐,有異國風味美食如印度薄餅、日本壽司、俄羅斯沙律、美國牛扒等。還有多種飲料及甜品,的確不錯。你還可以看看印度薄餅師傅簡尼的技藝表演,一陣“噼裡啪啦”,一個面團就被他甩成了一塊白白的、薄如紙的餅了!廣州街頭,你會見到各式各樣的小吃布滿街頭。告訴你,廣州街邊的特色美食,都很便宜,均在2~5元一份。
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炖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肉丸:像豬肉丸、牛肉丸、蝦丸、魚蛋等等,是逛街最流行的小吃之一。這些肉丸子不但彈牙爽口,而且色澤鮮嫩,口感爽脆,一串串浸在濃香的湯汁裡面,讓人一見就要流口水。這些美味肉丸食用特別方便,是年輕人最愛吃的小吃之一。
燒烤串:最近,廣州的外地燒肉突然多了起來,什麼山東羊肉串、內蒙古烤羊腿、燒肉串,真是應有盡有。在冬日的寒風下,味道特別香,吃起來感覺更像蒙古草原上吃的正宗燒肉,加點其他佐料,味道真是“無得彈”。 喝早茶已成了一種文化,無論是年輕人或是中老年人,都喜歡在周末時,約上三五知已,邊吃早點邊聊天。
廣州人吃早餐喜歡吃一些清淡的面制品,因此,廣州小吃就有了雲吞面、腸粉和沙河粉等名小吃。除此之外,早茶店還供應雙皮奶、龜苓膏等甜品。
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馄饨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都很多這種賣雲吞面的小吃店。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雙皮奶: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炖好後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具潤肺養顏之效。
龜苓膏:廣州人怕上火,因此最愛吃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麼形狀它便是什麼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廣州小食以西關為最。舊時,西關一帶就有“百步之內必有小食”的說法。許多風味獨特的街頭小食,一直流傳至今。
現在,荔灣廣場內的“西關人家”,集合了人們最愛吃的“西關小吃”。各款美食一律明檔經營,不僅匯聚了南信的雙皮奶、銀記的腸粉、伍湛記粥品,還將“梁英記裹蒸粽”、“容德麻蓉湯丸”“娥姐粉果”等名聲在外的古老西關小吃“一網打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