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六周歲小孩應該怎樣教育正文

六周歲小孩應該怎樣教育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孩子的記憶力極好,對老師的喜怒非常敏感,有時是為老師的喜歡而學,為老師的冷漠而產生抵觸情系,甚至就開始逃學,聽課時無精打采,打瞌睡,玩小動作。老師布置作業時不聽也不想做,常常打電話詢問,對老師的批評無動於衷。根據孩子的這些優缺點,老師在講課時就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盡量把課文講得生動、活潑,把一些難懂的問題編成順口溜或舉一些常見的東西來增強記憶,要求在課堂上完成的,絕對不能放在課後完成,家庭作業的份量盡可能少一些,給他們多一些時間和空間發揮自己的特長。讓他們緊張地學,輕松地做,無意當中積累一些新知識、接受一些新教育。
②建立生生互助活動。生生互助活動有利於彌補一些家長不能正常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缺陷,把成績較好的學生充分調動起來,幫助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調動這一主體力量,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大部分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學生與學生之間,思想感情比較容易溝通,沒有緊張感,學起來也輕松,培養了差生的學習興趣。氣氛活躍了,很多難題一下變得簡單起來,原來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現在半小時就能完成,提高了學習效率,加快了教學進度。原來怕上課的學生也變得勤奮了,老師提問也爭先恐後地回答,變得主動起來,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點名。回答得正確,心裡美滋滋的。他們會想:“我也能得到老師的賞識、重視!”差生的學習自覺性就這樣提高了。
③家教對孩子的影響。我在調查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家長們都說:“老師的話當‘聖旨’,一說准靈。”他們對孩子的管教還是嚴的,打也打得凶,罵也罵得狠,他們就是聽不進去,反正收效不佳。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就是引導和教育方法不得當。現在的孩子,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非常大,他們的很多想法,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實際年齡,如果家長還把他們當作娃娃看待,平時語無忌憚,口無遮攔,做起事來也不會看看事像,總認為小孩子家不懂事。其實,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娃娃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只是口頭上不說而已。當他們布局做錯事時指點他,假如跟他所看到的聽到的不符,他們就會反問,問得家長哭笑不得。為了掩蓋自己的尴尬,只能說:“小孩子家不懂事,不要管大人的事。”他們心裡當然不服,只是沒有辦法罷了。自己的言行舉止起不到典范作用,怎樣去培養孩子?因此,作為家長,不僅要嚴格要求孩子,還要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不至於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一些壞形象。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和生活作風,是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依靠長時間鍛煉和培養。
3.學生、家長、老師如何才能統一起來?
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質性問題。說白了,就是要解決孩子的健康成長。從以上調查的內容看,歸根結底是找准問題的症結所在:學生家長總體素質不高,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它並不代表下一代孩子就不能教育好,關鍵要看方法得不得當,是否盡到責任了?大家既然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就要團結起來,努力拼搏,把自己的不足看作是動力,從而推動教育事業向前發展。如何才能把學生、家長、老師團結到一起來呢?
①交流思想。人是世界上的高等動物,從腹中的胎兒到百歲老人,都有思想,只是每個時期的思想不同。孩子的思想有依賴性,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贊揚和鼓勵,即便有時做錯了事,也想聽到循循善誘的教導。家長和教師的想法幾乎是相同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老師希望自己教的學生成才。思想和目的的一至,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家長與老師思想溝通,想法和做法的協調統一。
②分工合作。學生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紐帶,既然大家走到一起來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的成長和未來。學生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有義務把知識傳授給每一位學生,教他們做人的道理,為人的准則;監督和管教孩子是家長的義務,不但要管好他們的吃飯穿衣問題,還要督促好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家長義不容辭的義務。
總之,素質教育實施的好壞,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興旺,孩子的未來。學校家庭加強合作,統一步調,家庭不能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撒手不問,要齊抓共管。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受他人歡迎的人,尊重和關心他人,誠實友善,樂於分享……人生中的這些“大道理”,怎麼能夠讓孩子聽進去,並且成為他們自身的良好品質呢?

作為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則,用行動來引導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恰當的教導也是不能少的。

例如當我們遇到孩子撒謊或者表現出無禮舉止的時候,只是簡單對他說“不許這樣做”,或者給他一個復雜的解釋,這些都不能在他的腦海裡留下持久的印象。那麼,適合孩子年齡的教導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怎樣的說話方式才能向孩子傳授真正的價值觀,並且深入孩子的心靈呢?

大道理1:公平——游戲時遵守規則

棘手的難題:你和5歲的兒子正在玩那種撒色子看誰最先到達終點的游戲,可是他卻不按點數走,為了自己能贏,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終點。雖然你的初衷也是讓他贏,但是你並不想對他的作弊行為加以肯定。

簡單的教導:不要用“作弊”、“耍賴”這些詞指責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玩游戲時應該公平、公正,並且給他指出他應該到達的位置。道理可以這樣來講:

“這樣走不合理,對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時候我可以讓你這麼走,但是當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你這樣走他們會很生氣,因為你沒有遵守游戲規則。”

或者對他說:“你想想,如果沒有人按規則來玩游戲,那結果會是什麼樣呢?”

大道理2:感激——謝謝別人的好意

棘手的難題:你邀請朋友到家裡來做客,朋友給你4歲的兒子帶來了一件禮物。他打開看了一眼,然後就把禮物扔在了一邊,也沒說“謝謝”轉身就去玩了。

簡單的教導:期望四五歲的孩子懂得感激還為時過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必小題大做,簡單講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訴他:

“你先到這兒來,我有話和你說。阿姨送給你一件禮物,你卻忘記對她說聲‘謝謝’了。”

如果你願意先讓他去玩,過後再講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覺前再提起這個話題:“在我們家裡,無論誰收到了禮物都應該說聲‘謝謝’。”如果你的兒子告訴你他不喜歡這件禮物,那麼你就應該告訴他:“阿姨原以為你會喜歡的,所以才送給你這件禮物。而且,即便我們不喜歡別人送的禮物,也該說聲‘謝謝’,因為我們要謝謝別人心裡還惦記著我們。”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時幫助別人

棘手的難題:晚飯過後,你讓6歲的兒子幫你收碗筷。他說累了,拒絕幫你做家務。

簡單的教導: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別動,然後告訴他:

“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這個家出一份力,使家裡更干淨、更整潔。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也能夠為這個家做點什麼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麼我就列出一個清單,寫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務活,然後由你自己來選擇你願意做哪個。”

或者對他說:“幫助別人能夠使別人生活得更輕松。你還記得我幫你收拾好玩具的時候你的感受嗎?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樣。現在,你能幫幫我嗎?”

大道理4:諒解——原諒他人的過失

棘手的難題:你5歲的女兒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沒想到被她2歲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對小表弟雙眼含淚的道歉,你的女兒堅決不原諒他,還大聲抱怨道:“太晚了!”

簡單的教導:允許你的女兒在原諒別人之前,先發洩一下心中的怨氣,然後再開始給她講明道理。

“你很傷心和氣憤,我不會為這而責備你。我知道你搭好這個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這是一個意外。你表弟還小,他還不能像你一樣那麼小心翼翼做事情。”如果你的女兒仍然認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傑作碰倒的,那麼你就讓她回憶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時候也會無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確實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該怎麼辦呢?最好用自己的經歷來向孩子說明諒解他人的好處:“我記得,當我接受別人道歉的時候,我的感覺也很不錯。你願意嘗試一下嗎?你可以說服自己原諒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覺會是什麼樣的?”
 

上一页  [1] [2] [3] 

控制狗子上床的辦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