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32周早產兒能養得活嗎正文

32周早產兒能養得活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32周早產兒能養得活嗎
 
這裡是討論早產兒話題的圈子,所有關於早產兒聯盟,36周早產兒,早產兒護理,34周早產兒,早產兒喂養早產兒奶粉,32周早產兒,33周早產兒,早產兒智力,35周早產兒的...尚能迅速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成活率較高,可以在家庭的適當環境中進行護理,養得和.
 
早產兒在活產嬰兒中的發生率為5.6%,美國為7.1%至17.9%不等。國內報道早產兒死亡率為12.7%~20.8%。隨著醫療護理技術的提高,早產嬰兒的存活率已有所提高,但其日後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較正常足月兒差。為此,人們開始關注早產兒發育性照顧的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起,發達國家的醫務人員已開始對早產兒發育性照顧進行研究,並作了相關報道。現將國內外早產兒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加強環境管理

●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

由於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產熱不足,散熱增加,導致早產兒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適中的環境溫度能使早產兒維持理想的體溫,早產兒室的溫度一般應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在55%~65%,並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早產兒的中性溫度(是指能保持早產兒正常體溫,而新陳代謝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種最適宜的環境溫度)一般在32℃~36℃之間,體重越輕者,周圍環境應越接近早產兒體溫。因此,早產兒往往需要置於暖箱中保暖,體重1001~1500g者,箱溫應在32℃~34℃;體重〈1000g者,箱溫應在34℃~36℃。

●減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對早產兒正在發育中的大腦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急劇波動,還可帶來長期的後遺症,如聽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等。國外調查資料顯示,在nicu中聲音的水平在50~90分貝,最高可達120分貝,遠遠超過1994年美國環保署(epa)推薦的白天45分貝,晚上35分貝的指數。因此,護理人員應盡力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如說話輕柔,尤其在靠近早產兒時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產兒暖箱或床旁說話;走動輕柔、避免穿響底鞋;監護儀及電話聲音設定於最小音量,及時回應監護儀的報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門,避免敲擊暖箱等。

●減少光線的刺激

光線對早產兒腦部發育有很大影響,光線刺激可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增高,生長發育緩慢,持續性照明能致早產兒生物鐘節律變化和睡眠剝奪。然而,大多數新生兒病房都采用持續的、高強度熒光照明。因此,必須采取措施,減少光線對早產兒的刺激,如拉上窗簾以避免太陽光照射,降低室內光線,暖箱上使用遮光罩,營造一個類似子宮內的幽暗環境。24小時內至少應保證1小時的昏暗照明,以保證寶寶的睡眠。

●減少疼痛的刺激

疼痛對新生兒,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產兒和危重兒,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遠期不良影響,應引起臨床重視,並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包括:護理時盡量減少操作;在執行侵入性治療如打針、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時,應給予肢體支持(一手握住嬰兒的雙膝將雙腿靠近軀體,另一手掌輕壓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體位;盡量減少對肢體的捆綁;在去除膠布、電極等粘貼物時應使用去除劑以減輕不適感;撫觸、非營養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減輕疼痛感;必要時使用止痛劑。

合理喂養

人類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是從妊娠3個月到生後18個月,快速增長的大部分時間在生後。大腦快速增長的時期很容易受營養的影響,可能導致智力及運動功能的長期損害。有人在屍檢中發現,重度營養不良兒的腦細胞較正常兒減少15%~20%,體重〈2000g的營養不良早產兒腦細胞則較正常減少60%,表明營養不良對早產兒極易造成損傷。1997年美國兒科學會表示,早產兒營養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支持接近於宮內生長率的最佳飲食,而不給生長發育中的新陳代謝和排洩系統增加壓力”。三大營養物質提供熱能比例為:碳水化合物40%~45%,脂肪40%~45%,蛋白質15%。母乳喂養是早產兒的重要營養來源,它能有效降低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的發生率。然而,單純母乳不能滿足早產兒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還需加上一定的熱能、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國外一些醫院裡,一般使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早產兒配方奶或者經過比例配制的三大營養物質來滿足母乳喂養的不足。早產兒的住院周期已縮短,出院時早產兒仍然很幼小。因此,國外已有人開始關注如何為出院早產兒提供安全合理的營養,但目前開展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有待進一步探索。

保持舒適體位

舒適的體位能促進早產兒自我安撫和自我行為控制,有利於早產兒神經行為的發展。在安置早產兒體位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促進屈曲體位:用毛巾或床單制作早產兒的臥具,使其腳能觸及衣物,手能觸及毛巾床單,能感覺邊際,有安全感;另外,包裹嬰兒時要確定嬰兒的手能觸及面部,以利頭手互動。(2)頭顱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產兒中常見的雙側頭部平坦,因頭部平坦可造成持久的體格及心理社會適應困難。(3)國外有資料報道俯臥位可以減少早產呼吸暫停的發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產兒潮氣量及動態肺順應性,降低氣道阻力。俯臥位對於改善早產兒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俯臥位時容易將口鼻俯於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且與傳統的護理和監護方法不同,因此其臨床利弊有待研究。

促進親子關系建立

嬰兒在撫育過程中有被觸摸、擁抱及關注的需要。親子之間親密的接觸對於父母和嬰兒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後數周內親子間互動,對於日後親子關系建立有深遠的影響。母子間的親密感主要通過親密行為表現出來,包括:觸摸、親吻、擁抱、面對面注視。護理人員必須了解親子之間親密感的重要性,並設法提供促進親子關系建立的途徑,鼓勵親密行為的表達,如鼓勵母親采用“袋鼠式喂養”方式,鼓勵父母參與嬰兒的護理活動。

對父母的心理支持

父母往往認為早產兒易於出現各種健康問題,而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國外有人經過一年有目的的觀察,結果表明,那些較易患病的早產兒都有一個失望、悲觀和生活滿意度較低的母親。醫務工作者應該給早產兒母親更多的支持,可以通過開設網上和電話咨詢,定期舉辦早產兒健康講座,或制定宣傳小冊子等途徑來為早產兒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醫療資源,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醫務人員不僅要重視早產兒出院後對其父母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干預,還要在早產兒住院期間為他們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如允許父母每天1~2次進入nicu參與護理他們的嬰兒。這種護理方式在發達國家已廣泛實施,而國內目前只允許病情危重的新生兒的父母入內探視。

此外,預防感染和加強呼吸道的管理也是早產兒管理的重要內容。

總之,早產兒是一個極其脆弱的群體,醫務人員為其提供良好的醫療護理,對提高早產兒存活率及日後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大多數早產兒的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早產兒的死亡率較高,因為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多種合並症,因此,大多數早產兒需要在醫院治療護理一段時間。

當早產兒能自己吮奶並保證每日吸入量;在室內溫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體溫;體重每日增加10~30克,並達到2300克以上;無並發症;不須吸氧,無貧血及其他營養缺乏等疾病症狀,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後,身體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護理。

防止感染: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干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對早產兒要注意保溫問題,但保溫並不等於把孩子捂得嚴嚴的,在家庭護理中,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28℃,室內相對濕度55%-65%之間,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可以考慮用暖水袋給孩子保溫,但千萬注意安全。嬰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當嬰兒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在寒冷季節,應特別注意洗澡時的室內溫度和水溫。

1、精心喂養: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喂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後吃到母乳。母親要盡可能地與早產兒接觸,如孩子住院的醫院有母嬰同室病房,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嬰同室病房。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三小時擠一次),然後將擠出來的奶喂嬰兒。

2、嬰兒撫觸:撫觸給孩子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會在孩子大腦形成一種反射,這時孩子的眼睛、手腳跟著活動起來,當這種腦細胞之間的聯系和活動較多時,就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育。還有一個好處是孩子可以減少哭鬧,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

3、有下列情況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系:①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②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時;③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④突然發生腹脹時;⑤發生痙攣、抽搐時。

在護理早產兒時,千萬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觀察孩子變化,但不要過分緊張,要科學調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的。實踐證明,2歲前是彌補先天不足的寶貴時間,只要科學地喂養,在兩周歲以前早產兒的體質趕上正常兒是完全可能的。這樣的早產兒,體力、智力都不會比正常人差。
 
完全可以的
祝寶寶健康成長
 
你的侄子患的是溶血病,可利用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的方式,為患兒進行全身換血,是治療本病的最佳方法。

介紹下面的資料供孩子的父母參考,希望對他們以後的生育會有所幫助:

1、何謂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而引起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的破壞。人類的血型系統有26個,目前已知血型抗原有160種以上,有多個血型系統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見。在我國,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發病率更是明顯高於rh血型不合。對於abo溶血病,以母親血型以母親血型為rh陰性,新生兒血型為rh陽性最多。溶血病的發病包括6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中斷即可終止發病,因此夫婦血型不合的多(約占1/4),真正發病的少(約占其初生兒的10%)。由於自然界存在類似a或b物質,abo血型不合所致溶血者約40%-50%在第一胎即開始發病。對於o型血產婦,其"天然"抗a、抗b體有1gg,可以通過胎盤屏障,而對於a型或b型血產婦,其抗b或抗a"天然"抗體主要為1gg,不能通過胎盤屏障,故當產婦為a型血,胎兒為b或ab型血,或產婦為b型血,胎兒為a或ab型血時,溶血病發病者很少。

2、溶血病有何表現?對於孕期一般無特殊症狀,較重者出現宮底高與孕月不符,體重、腹圍的增長大於正常,臨產前可自覺全身出現雜音,也要以出現死胎前的胎心胎動改變。嚴重者(以rh血型不合多見)可致死胎、流產或是早產。胎盤與新生兒體重之比不足1:7,甚至僅1:1.3-4,羊水黃色。對於新生兒,

可表現為:

(1)心髒擴大,全身水腫,部分患兒因心力衰竭而致腫加重;

[1] [2] [3] 下一页

不是東西小人心裡很毒很黑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