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介紹一下 蛔蟲正文

介紹一下 蛔蟲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介紹一下蛔蟲
 
蛔蟲線形動物門,線蟲綱,蛔目,蛔科。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體表有橫紋,雄蟲尾部常卷曲。蟲卵隨糞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前者金黃色,內有球形卵細胞,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育。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桿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然後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1月余就發育為成蟲。蛔蟲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受感染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狀,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鑽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對人體危害很大。預防蛔蟲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生,防止蟲卵進入人口。
似蚓蛔線蟲(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簡稱蛔蟲,是人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成蟲寄生於小腸,可引起蛔蟲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線蟲(toxocaracanis,簡稱犬蛔蟲)是犬類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其幼蟲能在人體內移行,引起內髒幼蟲移行症(viscerallarvamigrans,vlm)。
【病原學】似蚓蛔線蟲(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簡稱蛔蟲,人體經口誤食感染期蛔蟲卵。
【生活史】成蟲寄生於小腸,多見於空腸,以半消化食物為食.雌、雄成蟲交配後雌蟲產卵,卵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環境,受精卵在蔭蔽、潮濕、氧氣充足和適宜溫度(21~30℃)下,經2周,其內的卵細胞發育成第一期幼蟲,再經一周,在卵內第一次蛻皮後發育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腸內孵出幼蟲.幼蟲能分泌透明質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腸粘膜和粘膜下層,鑽入腸壁小靜脈或淋巴管,經靜脈入肝,再經右心到肺,穿破毛細血管進入肺泡,在此進行第2次和第3次蛻皮,然後,再沿支氣管、氣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經食管、胃到小腸,在小腸內進行第4次蛻皮後經數周發育為成蟲.自感染期卵進入人體到雌蟲開始產卵約需2個月.成蟲壽命約1年.每條雌蟲每日排卵約24萬個.宿主體內的成蟲數目一般為一至數十條,個別可達上千條.
【病理改變】幼蟲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線檢查,可見浸潤性病變,病灶常有游走現象;成蟲致病期可損傷腸粘膜、荨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結膜炎、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甚至發生膽管壞死、穿孔、以及腸扭轉和腸壞死。蛔蟲幼蟲在體內移行、發育、蛻皮還可引起loffler`s綜合征(呂弗勒綜合征)。臨床上以肺部炎症症狀為主,伴有全身表現:患者發熱、咳嗽、哮喘、血痰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x線檢查可見浸潤性病變,重度感染時可出現肺水腫、肺出血等。多在1-2周內自愈。
【流行病學】蛔蟲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溫暖、潮濕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人群感染較為普遍。蛔蟲感染率,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目前,我國多數地區農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達60%~90%。1.幼蟲期致病:可出現發熱、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等臨床症象.2.成蟲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間歇性臍周疼痛等表現。b.可出現荨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以及結膜炎等症狀。c.突發性右上腹絞痛,並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間歇性加劇,伴有惡心、嘔吐等。自患者糞便中檢查出蟲卵,即可確診。對糞便中查不到蟲卵,而臨床表現疑似蛔蟲病者,可用驅蟲治療性診斷,根據患者排出蟲體的形態進行鑒別。疑為肺蛔症或蛔蟲幼蟲引起的過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檢查痰中蛔蚴確診。
【並發症】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胰腺炎,闌尾炎或蛔蟲性肉芽腫等。
【輔助檢查】由於蛔蟲產卵量大,采用直接塗片法,查一張塗片的檢出率為80%左右,查3張塗片可達95%。對直接塗片陰性者,也可采用沉澱集卵法或飽和鹽水浮聚法,檢出效果更好。對蛔蟲病的防治,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帶蟲者,處理糞便、管好水源和預防感染幾個方面。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知識,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生食未洗淨的蔬菜及瓜果,不飲生水,防止食入蛔蟲卵,減少感染機會。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防止糞便污染環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糞做肥料的地區,可采用五格三池貯糞法,使糞便中蟲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於糞水中游離氨的作用和厭氧發酵,蟲卵可被殺滅,同時也會增加肥效。利用沼氣池發酵,既可解決農戶照明、煮飯;又有利糞便無害化處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糞渣。此時,絕大部分蟲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於糞做肥料的地區,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後,糞堆內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殺死蛔蟲卵。對病人和帶蟲者進行驅蟲治療,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措施。驅蟲治療既可降低感染率,減少傳染源,又可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驅蟲時間宜在感染高峰之後的秋、冬季節,學齡兒童可采用集體服藥。由於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個月驅蟲一次。對有並發症的患者,應及時送醫院診治,不要自行用藥,以免贻誤病情。常用的驅蟲藥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構橼酸哌嗪(商品名為驅蛔靈)等,驅蟲效果都較好,並且副作用少。
 
無脊椎動物,線形動物門,線蟲綱,蛔目,蛔科。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體表有橫紋,雄蟲尾部常卷曲。蟲卵隨糞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前者金黃色,內有球形卵細胞,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育。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桿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然後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1月余就發育為成蟲。蛔蟲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受感染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狀,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鑽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對人體危害很大。預防蛔蟲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生,防止蟲卵進入人口。
似蚓蛔線蟲(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簡稱蛔蟲,是人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成蟲寄生於小腸,可引起蛔蟲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線蟲(toxocaracanis,簡稱犬蛔蟲)是犬類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其幼蟲能在人體內移行,引起內髒幼蟲移行症(viscerallarvamigrans,vlm)。
 

有一只小小白is但是不能打鳥怎麼辦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