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人工喂養甲魚 甲魚學名鱉,又叫團魚,廣泛分布於江河、湖沼、池塘、水庫中,是淡水魚類的珍品。鱉甲可治痔瘡、陰毒等;鱉甲膠可治陰虛潮熱、久瘧不愈、痔核腫痛等症;鱉肉不僅為酒席佳肴,還可治關節炎、腳氣病等症,並有滋陰涼血的功能。人工養鱉飼料簡單易取,可喂給田螺,魚類下腳料、小雜魚、動物內髒以及瓜皮,菜葉等。甲魚人工養殖技術如下。
一、建造甲魚池
甲魚是生活在水中的卵生爬行動物。它常棲息於水底,有喜陰怕驚、喜靜怕風、喜潔怕髒等特性。故魚池應選擇在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和排灌方便,遠離人畜車道的地方營造。魚池面積以0.5~1.5畝,水深1~1.5米為宜。池內四周用石塊,水泥砌成60度斜坡,便於甲魚爬行。池內底部和岸邊鋪一層0.3米的細沙;並在池內遮陰處堆築一個超出水面0.5米左右的沙床,以供甲魚活動和產卵。池內四周築防逃堰,池的進出水口應用鐵絲網封住,以防甲魚外逃。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分別建池,把親鱉,幼鱉和成鱉分開在三種池中養殖。成鱉池還應根據鱉齡不同和個體大小分開飼養,減少大小鱉的互相殘殺。因為甲魚長到十五個月後如不賣掉它,公母鱉就會互相殘害。鱉是無情的動物,公咬母很殘忍。親鱉池岸上應設一個或幾個產卵場,產卵場的土質要求疏松,但要保證挖洞而不塌陷,便於親鱉鑽洞產卵,池底還要有疏松的上層,便於鱉在軟泥中棲息和過冬。出殼後的小鱉越冬後就發育成幼鱉。幼鱉池要大些,池底鋪10厘米厚的細沙,在池於的周圍,要設一個場地,讓幼鱉休息。生長期超過三年的鱉稱為成鱉,可以上市出售。
二、選擇種甲魚
鱉種可選用板平而體大肥厚、背甲呈褐色或橄榄綠,黑暗綠色,腹甲呈乳白色或淺紅色的野生鱉。具有這些特征的鱉比較好養,繁殖力強。自己繁殖鱉苗應選擇體重2千克左右的體質健壯、肥大,無傷無病的個體作鱉種。親鱉不可經常換,要堅持飼養數年,一般來說當鱉性成熟時,雌鱉的尾巴短而不突於甲殼外,後肢間距離稍寬些,腹部比較厚;雄鱉的尾巴長,突出甲殼外、後肢間的距離較窄,腹部也較薄。雌雄個體要相仿,雄鱉可略大些,平均每平方米投放甲魚2只。雌雄鱉的比例為3∶1。挑選親魚的時間最好安排在過冬前或開春時。親鱉產卵時間較長,從3月到10月都可產卵,最盛期在芒種至大暑間。在雌鱉產卵前,要多放些含蛋白質多的餌料,同時要保持水質的清潔及環境安靜。母鱉每年有生蛋期,春天後開始,20~30天生一次,每年可生八次左右。最初一次生七、八粒蛋,正常時是15~20多粒。鱉蛋要經過40~60天才能出小鱉,與氣候、室溫有很大關系。
三、飼料管理
關於鱉的飼料,從出殼到發育成成鱉的各個生長階段食性基本不變。甲魚以食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喜食魚、蝦、河蚌、螺獅、蠶蛹、蚯蚓,昆蟲,動物內髒和各種豆類等。切忌鹹食。養鱉以喂低級海魚和特有飼料為主,但是,喂海中低級小魚最好要預先進行加工處理。飼料每天投放一次,最好做到定時,定量、定位。每天投餌料量占魚體重的1~3%,也可參考甲魚食後所剩餌料決定下次投餌量。冬季水溫降到15℃時,甲魚開始停食;降到10℃以下時,便鑽入池底泥沙中,處於冬眠狀態。此時池水應保持清新,嫩綠。
四、甲魚的人工孵化甲魚一般在池邊沙灘或沙床上產卵,雌鱉產卵後八小時到一天內,即可把蛋收集進行人工孵化。孵化箱可用木板釘成深10~20厘米;長、寬視卵的多少而定,內鋪5厘米厚的干淨細沙。然後將卵有白點的一端朝上按相隔1厘米的距離排放在沙上,可排列整齊,防止積壓,覆蓋5~8厘米厚的細沙。經常,灑水,並保持恆溫30℃左右,經50~60天即可孵化出小甲魚。剛孵出殼的仔鱉,適應能力較差,對外界環境的要求比較嚴格,因此,應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仔鱉健康生長。8月份出殼的放室內飼養,9月份以後出殼的仔鱉,室外早晚溫度較低,也應放在室內飼養。孵化出的幼甲魚要放在淺水盤中單獨飼養,喂給精細的動物性飼料,不要與母甲魚混養,以免被其傷害。也可以在一般方形或長方形鱉池的中央或一角設“產房”即墊出一處無水而有沙的地方,沙要30厘米厚且濕潤,讓母鱉夜間能自動來此生蛋,為了保險,人可以在白天挖開沙子,將所有的鱉蛋取出移到另一安全池中埋好。
小鱉放入一般池中,公母不分,要喂十五個月才大小適合食用;小甲魚在孵出三個月內,發病較多,死亡率較高。主要有“腫脖子病”、“水霉病”等,可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另外,要預防螞蟻、田鼠和蛇等危害甲魚卵。
五、鱉與魚混養
為了充分利用水面,鱉池中可放養適量的魚。鱉的膽子小,一般不捕食活魚,只捕食已死亡的魚、蝦等,而鱉的排洩物又可培育浮游生物,為魚類提供優質餌料。 養小甲魚其實也不是太難的,和養烏龜差不了多少。養的時候水不要太多,水沒過它的背部就可以了。飼料方面,喂些小魚小蝦就行了,蚯蚓、面包蟲也可以。不過像你養的這麼小的甲魚,那就只能喂些碎的魚肉或是蝦肉了。另外換水是肯定要換的,差不多3~4天換一次就可以了,不過現在天氣轉涼,一星期換一次就行了。祝你好運! 人工喂養如果無法為小貓找到養母,您可以用奶瓶人工喂養小貓.為了給小貓提供預防疾病的抗體,如果可能的話,給小貓喂一頓貓媽媽的初乳(母貓生小貓後最初幾天分泌的乳汁),是十分必要的.從貓的乳頭為每只小貓擠幾滴初乳,並用滴管將初乳喂食小貓.貓乳的代用品貓乳的蛋白質及脂肪比牛乳及人乳豐富,而所含糖類比牛乳稍少,比人乳少得多.因此,用純牛乳或羊乳喂貓就嫌太淡.但是,有幾種補救辦法:特制的貓用代乳粉,按規定加水. 供嬰兒飲用的合成奶粉,加石灰水或水. 供嬰兒飲用的罐裝合成煉乳,加石灰水或水.小貓喂奶的分量及次數出生~7天,每2小時喂一次,每次3-6cc7-14天,白天每2小時一次,夜晚每4小時一次,每次6-8cc14-21天,白天每2小時一次,晚上11點至早晨8點喂一次,每次8-10cc 人工喂養小貓的注意事項人工喂奶後,為了促使小貓順利排出大小便,需要給小貓按摩.用溫水浸濕的毛巾輕輕揩擦小貓的肛門部分,並用手指按摩小貓的腹部.用海綿擦臀部,使之保持清潔和干燥,再用毛巾擦干,並塗上潤膚油.在不喂奶時,讓小貓睡在溫暖清潔舒適的小箱子裡,箱內放些用一次就丟掉的墊草,保暖墊或紅外線燈以及裹著羊毛套的暖水袋之類的東西,來代替貓媽媽的作用.箱內的溫度在前兩周應為25-30度,到第六周時,逐漸降到攝氏20度.喂奶的步驟有三種普通的用具可以用來給小貓喂奶:一根單眼滴管,一個2cc皮下注射器,附加一根5厘米的塑膠管代替針頭,最理想的是一個專門設計的貓用奶瓶.如果這三種用具都沒有,也可以用早產兒使用的奶瓶.無論什麼方法,一定要先把奶加熱,大約熱到貓的血溫(攝氏38度).照下列方法做.奶中摻熱水後(如果加冷水,水和奶不易溶解混合),把它放涼,然後灌入瓶中,再把奶瓶放在一碗熱水裡幾分鐘.在給小貓喂奶前,用手背試試,保證奶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如同為人類嬰兒哺乳一樣,為了防止小貓感染,講究衛生極為重要.在兩次喂奶中間,必須將所有用具徹底清洗消毒(請用商店出售的供嬰兒奶瓶消毒用的物品)輕輕抓住小貓的頸部,把奶瓶的奶嘴慢慢插進小貓嘴裡.但動作不能太猛,否則會使小貓受驚.輕輕擠壓奶瓶,奶就會慢慢得滴入小貓的嘴裡. 烏龜是一種 鱉、甲魚是一種
烏龜是硬殼,殼面有裂狀紋,堅硬,頭橢圓,有硬喙,無牙齒,頭及四肢都有花紋。 鱉,又叫甲魚,水魚。軟殼,殼面較光滑,殼深綠色,無花紋,較軟,頭尖,有牙齒。
“王八”非常復雜。 它的原義是“縱容妻子與人偷情的男子”,當時寫做“忘八”。 後來人們用“鴨子”來指代或比喻“王八”,因為中國過去的品種,那鴨子的頭是綠色的。(見《水浒》) 後來也指過“烏龜”,見(《紅樓》,薛蟠:“嫁個男人是烏龜”“丈夫是個王八”) 現在則基本上在全國都通一用做“鱉”的別稱。 據我所知,在相當於明朝時期的朝鮮出版的漢語教材中,就已經有用“王八”指代“鱉”的說法,但是,它那裡面的“王”寫做(左月右王),“八”寫做“霸”。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愛問知識人1.一個叫王八,一個叫烏龜! 2.一個頭圓,一個頭尖! 3.一個1000歲,一個10000歲! 4.一個有別名:鱉,另一個沒有! 5.一個長用來罵人,另一個稍常用來罵人!
如果問你:烏龜與王八有什麼區別?相信很多pop都會說:原來她們不一樣麼?
確實,烏龜和王八是完全不同的。下面讓我幫您講解一下:
兩者應屬於同一科的兩種不同的動物。 烏龜和王八是不同的動物。烏龜是硬殼,殼面有裂狀紋;王八是軟殼,殼面較光滑。王八的學名叫鱉,有的地方又叫甲魚。
鱉,又叫水魚、圓魚、甲魚、腳魚、爬魚、團魚、王八。鱉的活動規律歸納成四句話:“春末天暖爬上灘,夏日炎熱柳蔭潛,秋涼天氣入洞間,天冷冬眠鑽泥潭。”
烏龜殼有十三瓣花紋,堅硬,頭橢圓,有硬喙,無牙齒,頭及四肢都有花紋。 王八(甲魚、鱉、元魚、鼋魚、團魚......)殼深綠色,無花紋,較軟,頭尖,有牙齒,頸部可以伸的很長,有旱龜\水龜\和兩棲
烏龜是龜的一大類有很多種,大多性情溫和,不主動攻擊其他動物(不包括它認為是食物的東西)。而王八是甲角的俗稱,是餐桌上的大補之品(大多數人這樣認為),它和烏龜不同性情凶猛,常在其認為會受到危險時才主動攻擊其他動物。 <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百度烏龜 (一)概 況
烏龜(chinemysreevesii)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龜亞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和朝鮮。
烏龜殼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動,背甲長10一12厘米、寬約15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和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四肢略扁平,指間和趾間均具全蹼,除後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烏龜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澤、水庫和山澗中,有時也上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烏龜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也吃植物的莖葉。烏龜是一種變溫動物,在氣溫150c以上時,活動正常且大量攝食,而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下時則進入冬眠狀態。每年4一10月烏龜活動頻繁,在此期間,每天日落時,烏龜便開始在水中游動覓食,一直到天明前才停止覓食,潛入水中,並且常常在晴天上午10時到下午16時爬上岸,靜優於岸邊曬太陽。6一8月為烏龜盛食期,10月其食量逐漸下降,11一3月處於冬眠狀態。
此外,烏龜還具有如下特性:繁殖率低且生長較慢,一只500克左右的烏龜經一年飼養僅增重100克左有。但烏龜的耐饑能力較強,即使斷食數月也不易被餓死,抗病力亦強,且成活率高。所以烏龜是較易人工飼養的動物。
(二)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
人工飼養烏龜有池養、缸養、木盆養和水庫池塘養等多種方式,各有利弊,可以因地制宜地自行選擇。對一般專業戶和小規模的養殖場,以建池養殖較好,因為此方式管理方便,經濟效益也較大。
養殖池的建造:幼龜池和繁殖池可參照金錢龜的幼龜池和繁殖池的規格和方法建造。成龜池的建造也和金錢龜的成龜池差不多,但面積可以更大些,以便養殖數量更多的烏龜。如果成龜池較大,還可以魚龜混養,在池中養一些草食性和濾食性的魚類,以提高養殖的綜合經濟效益。要注意烏龜亦有會打洞、易逃跑的特性,因此圍牆的牆基要深[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