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鴿子喂完幼鴿就瘦了正文

為什麼鴿子喂完幼鴿就瘦了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為什麼鴿子喂完幼鴿就瘦了
 
一個鴿捨的未來是否充滿活力,充滿希望,某種程度上取決於“這一輪”作出幼鴿的質量。然而在造物主(神奇的大自然)的“意思”和“安排”(孟德爾遺傳分離法則)下,作出的幼鴿往往不能皆盡人意,子代群質量多呈橄榄狀分布--最好的、最壞的都占極少數,大部分皆乃碌碌無為之輩。客觀地說,目前我們大多數鴿友仍為業余選手;可以為愛鴿付出的時間多半有限,加上居住空間的限制,准確地講應該是無力養好更多數量的鴿子。在這種情況下,筆者一貫認為,在挑選幼鴿上一定要高標准、嚴要求,狠下心來淘汰大多數一般的和少數差的,把有限的精力、物力留給極少部分“精英”。話說回來,以我們鴿友目前對賽鴿僅是淺表了解的現狀(很多“大師”不承認這一點),淘汰的過程中無疑要出現很多“冤假錯案”,但換一個角度再想,總比所有的鴿子都養不好要強吧!就此筆者談一點小經驗與讀者交流,一家言,一孔見,說錯了不算,請別介意。鴿蛋透露信息筆者雖然不是唯血統論者,但是自始至終堅信:一只鴿子最終能飛多大的距程、有多快的飛速,不能說同後天的飼養、訓練沒有關系(增、減色彩而已),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內因,而這個內因是從父母鴿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瞬間就已鎖定,且為終生不能改變的。所以說,挑選應該從一枚受精卵開始,獨蛋、蛋不大、不光(砂亮)、色彩晦暗、氣室偏大者均應淘汰。形成獨頭蛋的情況,一般發生在炎熱夏季,雌鴿在自身生理時鐘指導下,知道需要損耗大量體能的換羽期很快來臨,成為生產的不易期,但遇到“勁兒足”的雄鴿,“感情好還能不應付一下”?再就是由於夾蛋訓、賽,或突發疾病導致的緊迫,也容易出現獨蛋,所以說獨頭蛋應淘汰,而並非我們主觀意識很強的前輩們倡導的“獨頭蛋,金不換”。蛋夠不夠大是相對而言,不能在不同品系間作橫向的簡單機械比較,而是應該同本品系的一般生殖規律相比較,略大者,說明營養充足,必須做重點保留;一般者,屬於正常發揮,僅算可以;偏大、偏小者皆應淘汰。導致砂殼蛋的原因:一是死棚種鴿活動量少、接受陽光照射不足,體內無法轉化、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從而影響磷、鈣這一類微量元素的吸收;更多的可能是雌鴿生殖腔內真(霉)菌感染,必須先行消炎,否則會經蛋垂直傳染,後患無窮。蛋的色彩應白中透紅。晦暗者說明配對前,雌鴿疾病纏身或營養匮乏,不可保留。氣室偏大者,說明孵化期內可供胚胎生長發育吸取的營養液欠缺,應淘汰。夏季17日、冬季18日幼鴿破殼而出。春、秋季節介於兩者間,稍微提前、推後亦屬於正常情況。凡延期破殼超過2日者(筆者陋聞,從未見過有提前超2日者),說明孵化的這程中,曾出現短暫的發育停滯,多半是受凍一類原因,不能保留。不能自行脫殼者,反映是某幾種維生素欠缺,用土話兒說叫“元氣兒”不足,橫豎不要。脫殼而出後,蛋殼斷裂處不似“一刀劈”者,說明孵化的過程中,尤其是後期蛋周圍的濕度過低,(影響孵化的兩大外部因素是溫度與濕度,所以用來孵化雞、鴨、鵝一類的電溫箱除了能加溫外,都有加濕功能),造成破殼時幼鴿無法規律地轉動身體,用破殼齒擊破蛋殼,“難產兒”應淘汰。較大的一半蛋殼內壁血絲或蛋白積垢過多者,應淘汰。破殼當日,鴿體、絨毛不鮮活水嫩,塗了油似的,不能要。破殼第二天,翻看肚臍處,臍帶外露,不能要;臍帶雖收得很利索,但不干爽的不能要;將其置於一平底容器內,頭部歪向一邊,尤其是用手扶正後,松手又有歪向另一邊的,不能要;兩腳爪不肥潤者,不能要。第七天,套環仍偏松者(套上又自行脫落者),不能要。第十五天,將手伸進巢箱,不知振翅作攻擊狀者,反應遲鈍,智力不佳,不能要。第二十四天、不知啄食小顆粒料者,不能要,但所處巢箱位置較高,可以耳聞目睹父母鴿進食的應除外。第二十八天,腋下、大腿兩側根部小毛不能覆蓋肌肉者,不能要。第三十天,不知振翅躍躍欲試作飛翔狀者,不能要。從出殼到出巢這段時間內,凡發生二腔異味,乃寄生蟲、病菌感染的征兆,不能要。此番“過篩”,已去所出幼鴿十之三四。此時可憑“手感”挑選二龍骨、脖、腳長短,羽條長短、疏密,眼色濃淡...,均無一定之規。如果是自家長久發揮之血脈,尺度(分寸)自己拿捏最准。筆者的標准不可套用別人,反之亦然。如果是乍初引入血緣,短程、快速講究體型略大,重心前移;長程、抗逆講究體型略小,整體平順。但對於有規律卻乏定律的賽鴿運動來說,就這些也不可笃信,僅僅借鑒參考而已。實際關於個體選擇,真的是“取捨之間,有乎一心”。筆者有一淺見願與大家溝通:諸如凹背、斷腰、散尾...,缺陷雖然也會發生在各種賽距的前名次或冠軍身上,但賽鴿運動除了爭一時之“勇”外,應該還有審美的層面。朋友說我濫殺(淘汰的力度過大,不是好漢不知愛惜“英雄”),我給自己找借口:主要是想改變棚裡少部分“領銜主演”,大部分白吃白喝的局面。朋友,你想改變否?
 

什麼東西不能與狗肉同吃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