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發霉後會長紅毛 饅頭有時會長紅毛 原因:曲菌發酵,如果是發霉的話就是綠毛了。只有曲菌發酵才是紅毛。
不知道這個做饅頭的又添加了什麼化工原料,估計是面粉改良劑之類的東西、 蛋糕在一定溫度下有一個保質期,但過了這個保質期則會變壞,發霉。要是在冰箱裡冷藏還可以長一點。 貴州蠟染
是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工藝美術品。所謂蠟染就是蠟畫和染色兩種工藝的簡稱。貴州安順生產的蠟染最著名,安順蠟染花紋細致,色彩濃郁。
貴州茅台酒
茅台酒,素有中國“國酒”之稱。曾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被評為世界第二名酒,榮獲金質獎。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台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名甲天下,成為國內外市場的“酒中名珠”。
中國的茅台酒,產於貴州仁杯縣的茅台鎮(原為村),迄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享有“風來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裡香”之美名。這種“特殊的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凡盛過茅台酒的杯子,瓶子隔了多天仍然芳香馥郁,被譽為“空杯香”、“瓶瓶香”。由於茅台酒因郁而不猛、柔和芬芳,故清代詩人鄭珍對其曾賦予“酒冠黔人國”的美稱。位於赤水河畔的茅台,自古以釀酒出名。清人曾有詠句為“集靈泉於一身,匯秀水東下”贊美赤水河,而茅台酒的出名,這或許與當地水質優良有關,據有關文獻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仁懷附近的酒曾以“甘美”而受漢武帝的贊賞。北宋時在茅台鎮附近便生產出優質大曲酒,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它質量佳美載入酒史。至清康熙四十三年經反復試驗,無數次改進和提高,終於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釀造技術,制造出別具一格的茅台酒來。《黔語》雲:“尋常沽貫,皆燒春也”,時稱“茅台春”。茅台酒經過不斷釀制提高,便成了名滿天下的中國名酒。
茅台酒為醬香型大曲白酒。它是用高梁和小麥作原料,再加上當地的優質礦泉水,應用傳統獨特的工藝精釀而成。整套工藝長達8個月這久,比其它酒類發酵時間長得多。成酒後,清亮透明,濃郁醇香。然後入庫三年,方准出廠。據專家們分析,其酒內含有70多種成分,因此構成了醬香、醇甜香和窯底香合成的特殊風味。雖酒度為53度到55度。但酒液晶瑩透明,口感醇厚柔和,無烈性刺激感,入口醬香馥郁,回味修長,余香綿綿,為醬香型白酒的曲型。從而形成了茅台酒舉世無雙和獨有奇特風格。
董酒
產於貴州遵義。 據文獻記載它只有200多年歷史。現今董酒的生產始於30年代期的程氏酒坊,當時遵義北郊董公寺有好幾家作坊釀酒,唯有程姓一家,由於曲好,釀出來的酒香。後來,他又收留自茅台流浪來的一位重病難行的釀酒師傅,吸取了茅台酒之長,使之名聲日益遠揚,這就是董酒。其名沿用至今。
董酒是以優質糯高梁為主要原料,采用140多種中藥材和小麥制曲,以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一次串蒸而得酒。然後,再經過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精心包裝而成。董酒,由於采用大小兩種酒曲釀造,工藝操作過程又不同於其他名酒,所以,它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的特點,並微帶使人產生快感的藥材香。故董酒的香型介於濃清之間,就是說濃香、清香兼而有之,別開生面,獨具一格。它被定為其他香型白酒。其特點為以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的獨特風格,享有中國名酒的美譽。
都勻毛尖
又稱“魚鉤茶”、“雀舌茶”。產於貴州都勻。
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面東山屹立,西面龍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黃山、哨腳、大槽一帶,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產出“魚鉤茶”、“雀舌茶”已列為“貢品”進獻朝廷。 都勻毛尖采用“清明”前後數天內剛長出的一葉或二葉未展開的葉片,要求葉片細小短薄,嫩綠勻齊。嫩度和長度超標准的,受病蟲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來制作毛尖茶。都勻毛尖茶經過高溫殺青、低溫揉捻、搓團提毫、及時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素以“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的“三綠三黃”特色著稱。成品毛尖茶芽尖細呈條索狀,白毫特多,色澤鮮綠,品質潤秀,香氣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國內外市場有盛譽。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
桐梓玉蘭片
產於貴州桐梓。 桐梓玉蘭片按生產季節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冬片、桃花片、春片、尖片、蘭藻、筍衣6個品種。其中“冬片”是用“冬至”到“驚蟄”期間內采挖的冬筍制成,質地輕脆,素“玉蘭王”之稱。“尖片”用筍尖制成,為玉蘭片中的佳品。“蘭藻”,是以剛含苞的筍苗為原料制成,其肉質細膩,營養豐富,被譽為“蘭參”。貴州歷來就有生產玉蘭片的傳統,以桐梓縣加工的玉蘭片量最多,品質最好。 桐梓玉蘭片是以楠竹鮮筍精心加工而成的干筍片。鮮筍是竹的嫩苗,楠竹鮮筍具有體粗壯,質地細嫩的特點,用它加工出來的玉蘭片色白味鮮,糖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豐富,歷來是我國傳統年節和喜慶筵席的佳肴。
每年“冬至”到次年的“清明”是這裡采收竹筍、加工玉蘭片的最好季節。人們把竹筍挖出,抖掉泥沙(不能水洗),砍掉老蔸,然後將整理好的竹筍帶殼放入木甑內蒸。蒸時火候要均勻,生熟要適度。蒸好後取出陰干,剝去外殼,再放入篩內進行烘焙。烘烤時要注意火力,並隨時翻動,以免烤焦。經過50加工工序後,便是半成品玉蘭片了。將半成品放入大桶內,以每100斤加清水30至50斤,浸泡一小時左右取出,濾去水分,最後放進熏磺箱內悶蒸一晝夜,取出就是成品玉蘭片。玉蘭片熏磺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色白,更重要的是為了殺菌防霉,便於貯存。若跑磺,會造成霉變。
畢節臭豆腐干
產於貴州畢節。 畢節臭豆腐干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清朝道光年間,畢節縣城內的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做得豆腐過多,未賣完。店主人怕老鼠咬吃,就分別放在幾個木櫃內。第二天取時,有一個櫃子被忘了,沒有取出其中的豆腐,到第三天取出看時,豆腐已經發霉長毛了,可是卻散發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主人捨不得扔掉,便抹上食鹽用木炭火烤後出售,結果因其別有風味,很快就賣完了。這就是畢節“臭豆腐干”的由來。
將磨好的豆漿過濾後點成豆花,濾去清水,用小白布分別包成八厘米見方、兩厘米左右厚的豆腐包,平擺在木板上,上壓木板、石塊,將水分搾干;然後剝去布,抹上食鹽,五塊一疊,靜置兩小時,使鹽味滲入豆腐內;在備好的木櫃內下鋪稻草,一層豆腐干鋪一層稻草,一般碼四層,碼好後蓋上櫃蓋。室內溫度要保持在二十五度左右,三天後取出,用木炭火烤好,即可上市出售。“臭豆腐干”名曰臭,其實不臭,相反有一種獨特的香味。這種臭豆腐干質地酥嫩細膩,食之清爽適口,佐以辣椒、花椒、鹽末等調料,味道更為鮮美。內含蛋白質、脂肪、糖、鈣、鐵以及維生素等有益成分。
鎮遠陳年道菜
產於貴州鎮遠。 鎮遠陳年道菜已有5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最初由貴州鎮遠縣青龍洞中的道士所創,故稱“道菜”。由於此菜儲藏愈久,品質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稱“陳年道菜”。鎮遠是貴州東部的水陸碼頭和交通要道,又是許多商品的集散地。隨著客商往來,陳年道菜的美名也享譽四方。到了清代,曾為進奉皇室的貢品。
鎮遠陳年道菜專選取當地生產的頭大、葉長、苔短的特等青菜作主料,經過選料、搓鹽、翻曬、揉搓、剔筋、甑蒸、噴酒等十四道工序,精心加工制成。要求選好的青菜先去掉老幫葉,在陽光下曝曬。曬至菜葉發軟,用水洗淨,再掛起晾曬。待曬到八成干時,加鹽揉搓(一般每百斤干青菜苔加鹽二十斤)。搓好後,放缸裡腌一夜;然後取出再曬,再揉,反復搓揉四、五次,直到莖、葉柔軟,鹽分浸入菜苔、菜葉為止。最後,進行抽筋、噴酒、甑蒸,裝壇密封,過二、三個月後,即可開壇食用。加工道菜最費時的是抽筋工序。青菜的莖、葉內均有菜筋,只有抽去筋的道菜才格外鮮嫩爽口。因此,抽筋工序的好壞是決定鎮遠陳年道菜品質優劣的關鍵。抽筋完全靠手工操作,就是用針把菜內的筋一根一根地挑出來。鎮遠陳年道菜既可佐餐下酒,又可炒菜煮湯。用道菜炒肉、蒸肉別有風味;用其煮湯也十分鮮美。如果用道菜和生姜、紅糖煎湯飲服,有治療感冒和腹瀉等疾病的功效。
安順百花串醬菜
產於貴州安順。 安順百花串醬菜已有悠久的生產歷史。據說,最初是四川峨眉山一老僧雲游至安順,在臨終前將制作百花串醬菜的技藝傳給弟子夏紹榮。夏紹榮腌制的百花串醬菜質鮮味美,品質殊佳,曾博得中外食者的贊賞。
百花串醬菜是選用四季時令鮮菜紅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瓜、棒瓜、茭瓜、羊角菜、大頭菜、苤藍、箭桿白、洋姜、蒜苔、蒜頭、洋芋、嫩子姜和豇豆等為主要原料,再配以花椒、胡椒、八角、公丁、小茴香、山奈、草果、桂皮、桂仁、藿香、草香、木香、蘇麻、桐花、瓜婁仁、黨參、當歸、川芎、杏仁、芯極、香松、救架、甘草、芯松、青果、交香、紅牡丹、白牡丹、環草、死蘭、銀蘭、白蘭、香花、芍葉、金瓜、瓜片、香蕉片和桔皮等香料和中草藥,經腌制而成,故名“百花串”。安順百花串醬菜選料嚴格,加工精細。鮮菜采收後洗淨,剔除病蟲害部分,削掉纖維及精老部分,根據具體情況加工成片狀或絲狀,然後用5%鹽水浸泡五天。腌過的菜坯按一比一重量比加入醬油浸泡五天。再按本法分三次倒缸醬制,每次浸泡五天,最後一次在料缸內浸泡七天,即為成品。香料和中草藥的加工方法是:將各種香料和中草藥研成粉末裝入紗布袋內,然後與菜同時放入缸內浸泡醬制。腌好的百花串醬菜吃起來清香爽口,鹹中帶甜,鹹甜鹹口,佐粥佐飯皆宜。它還具有潤肺、止咳、健腦、降血壓的功效。
獨山鹽酸菜
產於貴州獨山。 獨山鹽酸菜源始於明代,最初多為家庭自制自食。真正成為商品進行大規模生產則是清代後期的事。清時,獨山有袁、熊兩家最善制作此菜,質量好,名聲大,曾作為貢品進奉皇宮。
獨山鹽酸菜是以獨山附近出產的一種優質青菜為主要原料,選取用粗壯鮮嫩的菜苔和嫩葉,經日曬、清洗後,再日曬一兩天。將曬好的青菜用鹽揉搓、排除部分水分,再入池鹽漬。把鹽漬好的青菜削去老葉、粗皮,用甜酒、糖拌勻,再按比例加入蒜苗、蒜頭、辣椒粉、冰糖、食鹽和適量白酒,調好後分壇包裝,密封貯存。香氣撲鼻,色澤鮮艷,菜綠椒紅蒜白,十分好看;吃起來,口感酸中有辣,辣中有甜,甜中有鹹,清香脆嫩,風味獨特,用作佐粥小菜能刺激食欲,為病弱者歡迎。
貴州雄精雕刻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