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仔豬在產後20天就死亡什麼原因還長不大不論什麼季節正文

仔豬在產後20天就死亡什麼原因還長不大不論什麼季節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官水腫、小點狀出血;公豬辜丸腫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來活動前)給配種前半個月至一個月的公、母豬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如接種的是後備公、母豬,則一個月前後須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治療可選用混感快克飼料投喂。

細小病毒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豬細小病毒,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發,在易感豬群初次感染時,可呈急性爆發。傳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豬或母豬,被感染母豬通過胎盤將病毒傳給胎兒。發病母豬所產死胎、活胎及子宮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濃度病毒,所以圈捨污染也是一個重要傳染途徑。
2、症狀:
妊娠母豬早期感染,胎兒死亡會很快被母體吸收,此時母豬往往反復發情而又屢配不孕;中前期胎兒死亡後形成木乃伊,中後期感染常發生流產;母豬懷孕70以後感染,多數能正常生產,但有25-40%新生仔豬一周齡以內死亡。懷孕母豬表現為流產或產死胎外,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3、剖檢可見病變:
死產胎兒皮下組織水腫,各實質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腫或壞死,胸腹腔大量積液。豬細小病毒與乙型腦炎引起豬繁殖障礙的症狀和剖檢可見病變非常相似,確診需采集胎兒送實驗室作病毒分離。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豬獲得主動免疫,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初產母豬。治療可選用混感快克飼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偽狂犬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偽狂犬病毒,偽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種野生動物的急性傳染病,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發病,通常具有發熱、奇癢及腦脊髓炎症狀。有一定的季節性,寒冷天氣多發,豬場主要是感染豬排毒造成傳染。
2、症狀:
妊娠母豬發病主要表現流產、死胎、木乃伊,以產死胎為主。新生仔豬發病死亡率極高,往往是出生後第一天未見異常,第二天開始發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豬發病有明顯神經症狀,如全身顫抖、運動失調、四股僵直等。一月齡以後發病症狀顯著減輕,死亡率也大為下降,呈現發熱、精神沉郁或伴有嘔吐、咳嗽、拉稀等症狀,肥育豬感染後多不發病,但增重緩慢、飼料報酬降低。
3、剖檢可見病變:
病死豬皮下有漿液性、出血性滲出物,肺水腫淤血、腦膜充血,腦脊髓液增多,確診可用病死豬或脊髓組織液接種兔子,如2天後兔子的接種部位奇癢,兔子從舔接種點發展到用力撕咬,持續4-6小時死亡即可確診本病。
4、防治:
鼠類是本病的重要傳播者,滅鼠、消毒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終身潛伏感染、長期帶毒和散毒的危險性,對已發病豬場,建議進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劑消毒。治療可選用混感快克飼料投喂。

豬瘟
1、流行特點:
病原是豬瘟病毒,豬瘟是一種呈多樣性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的危害嚴重的豬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健康豬因接觸散布大量病毒的病豬尿、糞和各種分泌物及血、肉、內髒而發病。各種年齡、性別的豬均易感,新疫區發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區免疫效果不確實的豬群,感染豬瘟病毒症狀相對輕微或無臨診症狀,但會不斷排出病毒,使豬場內豬瘟不斷出現。
2、症狀:
豬瘟的臨床症狀比較復雜,最急性型多見於流行初期,高燒不退、全身痊孿、四肢抽搐、皮膚和粘膜發绀,有出血點,可在一至數天內死亡;急性型高燒不退,怕冷發抖,常臥一處或鑽入墊草內閉目嗜睡,眼結膜炎,眼險浮腫,分泌物增加,病後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膚出血嚴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糞困難,不久出現腹瀉,呈糊狀或水樣,混有血絲,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豬體溫升高不明顯,病程長,可超過一個月,貧血、消瘦,食欲時好時壞,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耳尖、尾尖及皮膚經常發生壞死。懷孕母豬感染可能不發病,但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死胎、弱胎或產出弱小仔豬或斷奶後出現腹瀉。此外,近幾年發現一種毒力較弱的豬瘟病毒,稱之為“非典型豬瘟”,臨床表現大豬症狀輕微,死亡率低,僅仔豬感染有較高死亡率。
3、剖檢可見病變:
典型豬瘟各內髒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結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嚴重的呈黑棗樣;腎髒貧血,呈土黃色,有針尖狀出血點;膀胱粘膜、喉頭、會厭軟骨、膽囊、粘膜等處有出血斑點;脾髒一般不腫大,邊緣有紫紅色梗死灶。病程較長的慢性豬瘟,以壞死性腸炎為特征,大腸(回盲瓣處)有鈕扣狀潰殇。
4、防治:
本病需特別重視綜合預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單聯豬瘟弱毒苗,首免時間25-30日齡。第二次免疫可用豬瘟、丹毒二聯茵或三聯苗,時間在二月齡(轉群時)進行。在緊急預防情況下,對新生仔豬可實施超前免疫,即仔豬出生後立即肌注豬瘟疫苗,預防注射後1小時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過初乳再注射疫苗,就會被母源抗體干擾,失去免疫效果)。實施超前免疫的仔豬達到35日齡時,必須進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劑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豬、繁殖母豬和育成豬每年春秋各注射豬瘟弱毒疫苗一次,對仔豬可采用兩種程序:
(1)一般情況下,於3-4周齡第一次免疫3-4頭份,9-10周齡第二次免疫
(2)發生過豬瘟的豬場,新生仔豬在吃奶前注射2頭份豬瘟弱毒苗,2小時後再自由哺乳,8-9周齡時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發病豬場的未發病豬用3-4倍量豬瘟弱毒苗進行緊急疫苗預防。
方案三:在豬尚未出現腹瀉時,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桿淨/桿菌快克投喂。

豬弓形體病
1、流行特點:
病原為動物細胞內寄生的龔地弓形蟲,屬人畜共患的原蟲病,以高熱、呼吸及神經症狀、繁殖障礙為特征。弓漿蟲的終宿主是貓科動物。病畜和帶蟲動物的髒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隨糞便排出的卵囊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損的皮膚都是該病的傳染途徑,通過胎盤傳染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2、症狀:
急性感染呈現出和豬瘟極相似的症狀,體溫升高達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喜飲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鏡干燥、被毛逆立。隨著病程發展,耳、鼻、後肢股內側和下腹部出現紫紅色斑或間有出血點,嚴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發作耐過病豬一般二周後恢復,但往往遺留有咳嗽、呼吸困難、後軀麻痺、斜頸等神經症狀。懷孕母豬急性感染除高熱、厭食、精神萎頓症狀外,數天後流產,產出死胎或弱仔,母豬分娩後常迅速自愈。
3。剖檢可見病變:
肺水腫是本病的特征性病變,氣管內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腹腔有大量積液,脾髒極度腫大,全身淋巴結,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蒼白、水腫、成繩索樣。確診應采集胸腹腔積液或病變淋巴結抹片染色鏡檢。
4。防治:
保持豬場清潔衛生,定期用消毒劑消毒,豬場內禁止養貓,經常滅鼠。流產的胎兒及排出物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防治的首選藥是磺胺類藥。

小結:
與繁殖障礙關系密切的傳染病的治療原則:病毒性的疾病,應以疫苗防疫為主,患病豬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繼發感染、緩解症狀為主;細菌、寄生蟲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蟲為主,同時要緩解症狀。

4、以神經症狀為主症的傳染病防治

豬鏈球菌病
豬水腫病
豬傳染性腦脊髓炎
破傷風
豬鏈球菌病
1。流行特點:
鏈球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主要經傷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氣候潮濕的環境和季節多發,常呈散發形式,多發於架子豬和育肥豬。
2。症狀:
本病根據臨診症狀,可分為敗血症、腦膜腦炎型、關節炎型和化膿性淋巴結炎型。敗血症型體溫41。5-42℃以上,高熱不退,精神萎頓,呼吸困難,病後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現紫紅斑,如不及時治療,可在1-3天內死亡,急性死亡可從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紅色血液。腦膜腦炎型多見乳仔豬和斷奶豬,以轉圈、磨牙等神經症狀為主。關節炎型表現關節腫脹、化膿、跛行症狀。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在咽、耳下、頸部、臀部及背部出現局灶性膿腫。
3。剖檢可見病變:
急性敗血型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積液,胸腔有大量黃色混濁液體,有纖維素出物,脾腫大;腦膜炎型主要是腦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纖維素滲出物,全身淋巴結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環境衛生,豬捨保持干燥和通風,並經常定期用消毒劑消毒。鏈球菌極易產生抗藥性,病豬用抗菌素治療劑量要足,療程要完整,並可交替或聯合用藥。膿腫應做外科處理,並注意創口及處理場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豬水腫病
1。流行特點:
病原是溶血性大腸桿菌,通常在斷奶後1-2周內發生,往往是一窩斷奶仔豬中生長最快、健康活潑的豬最易發生本病。飼料突變與仔豬吞食大量飼料引起腸胃功能紊亂與腸道微生物群紊亂,從而導致大腸桿菌繁殖,這是發生水腫病的根本原因。
2。症狀:
最典型的症狀是肌肉運動失調,步態蹒跚、盲目前進或作圓圈運動,喜側臥,口吐白沫,肌肉震顫、抽搐、四肢動作呈游泳狀。水腫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狀,仔細檢查時,眼險、眼結膜甚至前額皮下水腫。本病的發病率不高,死亡率卻達90%以上。
3。剖檢可見病變:
可見全身各組織、水腫,尤以胃大彎處、腸系膜及頭頂部、股部皮下水腫為特征,水腫液呈膠凍樣、清亮無色或淡紅色,心包、胸、腹腔積液,暴露於空氣後成膠凍祥。心肌、心外膜有時可見嚴重出血。
 

上一页  [1] [2] 

狗狗麻醉會有什麼後果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