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可卡犬發情如果沒配成功,下次什麼時候才會發情?正文

可卡犬發情如果沒配成功,下次什麼時候才會發情?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可卡犬發情如果沒配成功,下次什麼時候才會發情?
 
可卡犬分英卡和美卡,原產地分別是英國和美國,又稱獵鹬犬。獵鹬犬(spaniel)是“西班牙之犬”的意思,從古法文“espaignol”引深而來。顧名思義,獵鹬犬種來自14世紀西班牙。獵鳥犬中最小的犬種,擅長驅趕鳥類和尋回獵鳥。以前分為陸地獵鹬犬與水上獵鹬犬,1600年以前,在西歐地區已由許多獵鹬犬種被用來狩獵。18世紀,英國已成功的將其改兩為兩種品種,一種叫小獵鹬犬,另一種則為可卡獵鹬犬。19世紀以後逐步進入家庭,並發展成為以展示為目的的犬種。目前我們熟知的品種是19世紀固定下來的品種,1930年以前,在英國最受歡迎。
該犬性情開朗,聰明理性,工作認真負責,可是有時會表現非常頑固,容易激動和興奮,其尾巴一直激烈的搖擺,在行動和狩獵時尤其明顯。四肢和耳上的毛必須經常修剪和梳理。為了避免肥胖,必須保持足夠的運動量。此犬很容易成為忠實的伴侶,必須給與足夠的愛護。在世界各地極受歡迎。
英國可卡犬(englishcockerspaniel)
簡介:英國可卡犬又稱確架獚、英國可卡獵鹬犬、英國斗雞犬、英國可卡長毛獵犬等。因它具有精於狩獵山鹬的高超技巧,故在犬界中掘起而形成獨立的可卡血統。而英國可卡犬則是可卡犬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
歷史:該犬原產於英國。英國可卡犬的存在已有幾個世紀之久,早在1300年的畫中就有與該犬十分類同的獚存在。約5000年後,逐步分化為7個品種;即英國激飛可卡長毛獵犬威爾斯激飛可卡長毛獵犬、可卡長毛獵犬、薩西克斯長毛獵犬、牧場長毛獵犬,愛爾蘭水獵犬和克倫伯長獵犬。現代的可卡犬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1879年6月14日第一條英國可卡犬奧博的誕生開始的。該犬4年後開始在犬展上首次展出。19世紀初,它作為伴侶犬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在歐美更是倍受寵愛。1902年該犬俱樂部在英國成立。
外貌特征
體高:公犬39~41厘米;母犬38~40厘米。
體重:13~15千克。
頭部:頭部呈四方形,前額稍平坦,額段稍平坦、明顯;鼻梁筆直,鼻肥大,鼻端顏色與毛色相協調;吻部方形,惹人喜愛,上唇邊緣下垂,齒呈剪式咬合。
耳部:耳根位置低;耳朵位於眼睛水平線上,為碩大的大型垂耳,其上布滿長、密實的波浪狀飾毛,很具特色。
眼睛:眼睛大而呈暗褐色,眼睛明亮、快樂、炯炯有神。
頸部:頸部肌肉發達,在肩之間成斜坡狀。
軀干:軀體結實、較短;胸深而寬闊,肋骨彎曲度好;背部堅實,向尾部平穩傾斜;臀部稍圓,肌肉豐滿。
四肢:骨骼結實,短而有力,站立姿勢好;前肢直,後肢強勁,膝關節彎曲度好,財部低下,腳圓而緊湊,貓型趾爪,趾間多長飾毛。
尾部:斷尾,尾平翹與背成水平。
被毛:被毛中長,豐密柔軟,呈波浪狀長絲毛;耳、胸、腹和四肢長有長飾毛。
毛色:赤褐、黑、深藍、金黃、豬肝色、紅色、檸檬色等,全身常有白毛分布。英卡還有一種特別的黑白麻色(除白褐色外,其余顏色均可參賽)。
步態:步伐輕松,步子大,奔跑迅速。
特性:天性善良、甜美溫和,服從性高,極富感情,精力旺盛,十分活躍,善於奔跑,動作敏捷、機警、聰慧,樂觀活潑。
上品:頭方正,額段明顯,鼻直、大,上唇邊緣下垂,齒呈剪式咬合,耳應大而下垂,布滿長而豐厚、波浪狀飾毛,眼大有神,頸粗,軀干結實、短而緊湊,臀部圓,四肢短而有力,後肢強勁,被毛豐密柔軟呈波浪狀;尾巴應斷尾平翹至背水平線者。
次品:頭尖狹,額段不明顯,鼻短狹,上唇邊緣上提,耳小、耳根位置高,耳飾毛稀少,軀體長狹,四肢細長者。
--------------------------------------------------------------------------------
美國可卡犬(americancockerspaniel)
簡介:美國可卡犬又稱可卡獚、斗雞獚、斗雞犬、可卡獵鹬犬、小獵犬、可卡長毛獵犬等。因該犬善獵山雉,故取名“cocker”,意為獵雉犬,它擅長驚起或尋回鳥類等獵物。其原名“spaniel,(意即長毛獵犬)。
歷史:美國可卡犬原產於美國,其祖先是西班牙的獵鳥犬。大約10世紀初,由西班牙帶到英國,變成英國種,而後帶到美國大量繁殖和改良,成為較小型和美麗的犬而稱之為美國可卡犬。1946年該犬被公認為新犬種,引起了人們對它的狂熱。至今該犬仍是美國流行的犬中最受歡迎的犬種。
外貌特征
體高:公犬36~38厘米;母犬34~36厘米。
體重:10~13千克。
標准體型:身高:公狗38公分,母狗36.8公分體重:10.9~12.7公斤。若狗兒大於或小於以上標准,比賽時將失去資格(美國標准)。
頭部:頭蓋圓,額段明顯,頰部不寬。鼻端至額部的距離為頭蓋頂至鼻端距離的1/2。口吻寬而深,下颌方短而平,上唇蓋住下唇,牙齒粗壯,呈剪式咬合;鼻孔開張,鼻端色黑。
耳部:耳根位置低;耳長而下垂,布滿長而密實的波浪狀飾毛;耳朵質地柔軟,耳長達鼻孔。
眼睛:眼睛大而圓,表情豐富而溫柔,眼色深色。
頸部:頸部肌肉豐滿,稍呈拱形。
軀干:體軀短而堅實,結構緊湊,肩部傾斜適度,胸深而寬闊,肋骨適當擴張,背部至尾幾乎成一條直線而略為傾斜;臀部稍圓,肌肉豐滿。
四肢:四肢粗壯而短,肌肉發達。前肢直立,肘不外展;後肢股部肌肉豐滿,膝關節彎曲明顯,跗關節低下,腳寬大,多長飾毛,但絲毫不影響活動。
尾部:常斷尾,僅留1/3;尾平翹,與尾根、背成一直線或稍高,興奮時上揚搖擺。
被毛:被毛豐厚密實,毛質柔軟,長而呈大波浪狀。
毛色:有黑色、褐色、紅棕、淺黃、銀色以及黑白混合等色。
步態:步伐靈活自如,後肢強勁有力,運步姿勢優美而不凌亂,為典型的獵犬步態。
特性:性情溫和,感情豐富,行事謹慎;性格開朗,活潑;精力充沛,熱情友好,機警敏捷,外觀可愛甜美,易於服從,忠實主人。
用途:該犬過去用於捕獵山禽,現已是兒童和女士們最喜愛的伴侶犬和玩賞犬。在歐美許多男士也喜愛帶它隨行作為伴侶犬和護衛犬。該犬亦可作為看家犬。
上品:精力充沛、性情溫和、活潑開朗、機警的犬。被毛應長而呈波浪狀,豐厚密實,切忌短而稀疏;眼睛大而圓,眼神溫柔,眼色深色;耳應長而下垂至鼻,飾毛豐富,長而呈大波浪狀。體軀結構緊湊,肌肉豐滿而結實,胸厚,背部稍呈斜度,短尾;四肢粗短,強健有力,頭圓,吻寬深,下颌短而方平;指爪緊湊如貓爪,步伐優美而不凌亂者。
次品:體高和體重超過標准過多,混色或雜色品種;吻長而尖細,眼小色淺淡,耳小,胸狹窄,背拱,四肢纖細,長尾均為缺陷。
飼養管理要點:美國可卡犬活潑好動,應保證適當的運動量,每天讓其自由庭院活動兩次。每天應定時定量詞喂,不能任其貪食,防止過肥。該犬毛長,最忌纏結成團,故每天需進行梳理刷毛修剪,8~10周洗澡一次。大垂耳犬易患耳病,要常清潔耳道。眼睛亦應保持清潔。爪易長,應按時修剪,贅生趾則需除去。
顏色分類
黑色分類:由全黑色至黑褐色。全黑應該是沒有棕色和豬肝色。只有在胸和頸下有很小一些小白毛是容許的,白色在其他地方是失格。
其他單色(除黑色以外的)類:由最淺米色至最深紅色包括棕色和棕褐色(巧克力色)。全身純色,只在耳朵、胸、腹和腳可以容許有略淺一點的同色,在胸或頸下可以容許很少一些白毛,但其他地方有白毛是失格。
花色分類:有兩種(如:黃白色、黑白、巧克力白色)或兩種以上顏色(如:三色,黑白黃、巧克力白黃)。一定要有白色,如黑白、紅白(紅色可以由最淺的奶油色到最深的紅色)、棕白和三色(有褐點,褐點的位置和黑褐色的位置相同)。主要顏色不能多過全身的90%,不然就是失格。褐點的顏色可以是最淺的奶油色到最深的紅色,但只能占全身顏色的10%或更少,褐點過多就是失格。
可卡家族的歷史
可卡(cockerspaniel)家族是最古老的陸地獵犬之一。早在1386年,就有“spanyell”的提法,它們分作兩類:陸獵犬和水獵犬。根據體型,陸獵犬中的可卡和小型或者玩具型獵犬被劃分出來。到了19世紀,“可卡”的發展道路開始分岔:其一,由田野犬或者可卡分支出塞薩克斯獵犬(sussexspaniel)、田野獵犬(fieldspaniel)和毛色通常是黑色的可卡犬(cockerspaniel),它們的功用仍然是打獵;其二,由馬爾伯若(marlborough)獵犬加入東方血統被繁殖成了圓頭短鼻的英國玩具獵犬(englishtoyspaniel),它已經是地道的寵物犬了。這第二次劃分完全是因為用途引發的。
英卡的誕生要早於美卡,它來自於不同體型、類別、毛色和狩獵能力的犬。17世紀之前,這一類犬無論高矮、長短、胖瘦和跑動快慢,都被統稱為西班牙獵犬(spaniel)。後來,獵人們漸漸發現了它們的不同,大些的可以激飛獵物,而小些的也可以捕獵丘鹬(woodcock)。於是,就流傳了各式各樣的名字:史賓格,也稱激飛獵犬(springerspaniel),可卡(cocker),獵鹬犬(woodcockspaniel)……現在我們當然知道了英國激飛獵犬(簡稱史賓格)和英卡的區別,但當時是大家亂叫若干年後,在1892年才被英國養犬俱樂部(kc)承認為兩個獨立的品種。要知道,在此之前,它們都是飼養在同一個
窩裡的。
美國人較晚認識了英卡,他們的英卡俱樂部在1935年才成立,同年在賓西法尼亞的e.s.威林莊園進行了第一次展示。下一年的年底,他們才開始采用kc的標准。但是,他們出格的想像力造就了一個新的品種——美卡。最初,連大部分美國人自己也分不清純種英卡、純種美卡和它們的雜交品種的區別。雖
然英卡支持者竭力反對這種“荒唐”的雜交,但是事實上,美卡已經進入了犬展,盡管最初數量沒有英卡多。為此,當時的美國英卡俱樂部主席mrs.geraldiner.dodge費盡心力,進行廣泛血統調查,甚至追溯到1892年英、加、美的可卡官方歷史,就是為了分離出沒有美卡血緣的純種英卡的繁殖線路。她終於在1941年如願以償,確立了她主持的俱樂部的權威性。
現在,美卡與英卡之間的“戰爭”已經結束,人們可以平心靜氣地同時欣賞並鑒別這兩種近似而又不同的狗。因為,它們越來越漂亮,差別也越來越明顯。
外形的差別

猛地看上去,英卡總比美卡高一些,尤其是兩只標准身高的兄弟站在一起時。
akc標准摘錄——
英卡:肩高,雄性為16—17英寸;雌性為15—16英寸。
美卡:雄性的理想肩高為15英寸;成熟雌性的理想肩高為14英寸。
誤差不應該超過0.5英寸。
算來,它們的理想肩高,平均相差1.5英寸。要知道,美卡是獵犬裡面體型小巧之最。如果一只肩高低於15英寸的英卡或者高於16英寸的美卡突然出現,你一定有種怪怪的感覺。這不僅緣於它們的身高,也緣於它們的整體感覺。
雖然它們都是結構緊湊的狗,但英卡更加簡潔樸實,像一個收拾停當隨時准備出發的戰士,而美卡顯得誇張華麗,宛如化妝等待上台的演員。
顏色差別
在akc標准裡,對毛色進行了煩瑣的說明,尤其是美卡。
美卡有3種分類:
1.黑色:全身單一黑色,但允許喉部和胸部有少許白色。
2.非黑色的任何單色(ascob):從最淡的奶油色到最深的紅色及其中間過渡顏色。也是允許喉部和胸部有少許白色。
3.雜色:兩種或更多界限分明的單色組合,其中一種必須是白色。
英卡具有多樣性:
1.雜色:整潔清晰的斑塊或花斑色,白色為主,結合了黑色、肝色或不同深淺的紅色。
2.黑色、肝色或不同深淺的紅色。純色帶有白色足爪屬於缺陷;喉部帶有少量白色是允許的。
在akc比賽中,美卡和少數幾種狗一樣擁有一個特權,根據毛色給它們再分成3個組分別比賽。所以經常會看到具有bov頭銜的3個不同毛色的美卡出現在group的角逐裡。而英卡則孤零零地獨自上

[1] [2] 下一页

豬的尿能直接進入魚池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