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一年或者一個月注射一次疫苗。以下是免疫覆蓋鵦人的狂犬病90%以上是由患狂犬病的狗引起的,而控制狗狂犬病的首要方法便是對狗進行群體接種,並要限制狗的遷移以及消滅無主狗。為消除或預防狗狂犬病的暴發,who建議應將占群體70%的狗進行免疫,這一臨界比例(pc)是在世界范圍內通過觀察對狗的接種覆蓋率與狗的群體發病串之間的關系而得出的經驗數據。作者在這篇短文中,應用流行病學的分析方法,采用在美國、墨西哥、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城市和農村地區4次狂犬病暴發的數據對pc進行了估算.從這些狂犬病流行之初病例數增加的速率得出基本病例重現數的估計值ro在1.62—2.33范圍內,這時的pc值當在39%一57%之間.從這些fc估計值的誤差可以說明,建議的70%的覆蓋率將有不低於96.5%的機會預防較大范圍的狂犬病暴發。專家說: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病死率高達百分之百;近年來我國年發病死亡人數顯著上升;狗、貓、豬、牛、馬及野生動物等都可能成為傳染源;除了被咬傷,人與帶病毒動物接觸也可能感染狂犬病;應做好預防性免疫接種;人一旦被瘋動物咬傷抓傷,要及時、規范處理傷口,並全程足量接種疫苗。不要離狗太近!查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種人、獸(畜)共患的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多由攜帶狂犬病病毒的犬、狼、貓、鼠等肉食動物咬傷或抓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流涎和咽肌痙攣,終至發生癱瘓而危及生命。已感染狂犬病毒未發病的動物同樣能使人發生狂犬病。人的狂犬病絕大多數是由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發病。潛伏期短到10天,長至2年或更長,一般為31天至60天,15%發生在3個月以後,視被咬部位距離中樞神經系統的遠近和咬傷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劑量而異。狂犬病往往有一個短的前驅期,約1天至4天,表現為中度發熱、不適、食欲消失、頭痛、惡心等;然後進入神經系統的症狀期,約2天至20天,出現應激性增高,胸部壓迫感、胸痛及氣流恐怖症,即用風吹面部時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這是一種典型的症狀,有助於診斷。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樣的感覺,有的病人伴有對光、噪音和感覺剌激的應激性增高,通常表現有肌張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痙攣。交感神經系統病損後出現多汗、流涎、狂躁行為、焦慮、痙攣性痛性肌肉收縮,在吞咽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怕飲水,故又稱恐水症。在症狀出現後的14天內,病人往往在痙攣後出現繼發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預防,但無特異的有效治療,發病後90%以上病人都會死亡,因此做好預防至關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