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 金魚目錄 體色的變異 頭形的變異 眼睛的變異 一、動物性飼料 二、植物性飼料 三、合成飼料 金魚的換水方法 怎樣辨別金魚的雌雄 金魚的繁殖 金魚的種類 金魚和鲫魚可以雜交嗎? 金魚的繁殖 金魚的種類 金魚和鲫魚可以雜交嗎? 金魚 goldfish [類別]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魚綱--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鲫屬--鲫魚。 金魚和鲫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auratus)。金魚也稱“金鲫魚”,是由鲫魚演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龍種、蛋種三類。 金魚起源於我國,12世紀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我國引種的。 金魚易於飼養,形態優美的金魚能美化環境,很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特有的觀賞魚。價格:1~100元一條。 盆養及池養的觀賞鯉科(cyprinidae)魚類,學名carassiusauratus。原產於東亞,但已移殖許多其他地區。近似鯉魚(cyprinuscarpio)但無口須。在中國,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養。野生狀態下,體綠褐或灰色,然而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變異,可以出現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銀白色以及三尾、龍睛、或無背鳍等變異。幾個世紀的選擇和培育這樣不正常的個體,已經產生了125個以上的金魚品種。包括常見的具三葉拂尾的紗翅,戴絨帽的獅子頭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雜食性,以植物及小動物為食。在飼養下也吃小型甲殼動物,並可用剁碎的蚊類幼蟲、谷類和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飼料。春夏進行產卵,進入這一季節,體色開始變得鮮豔,雌魚腹部膨大,雄魚鰓蓋、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現針頭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約需一周。觀賞的金魚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壽命要短得多。在美國東部很多地區,由公園及花園飼養池中逃逸的金魚,已經野化了。野生後復原了本來顏色,並能由飼養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長到30公分。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和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鲫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鲫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鲫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鲫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裡,開始出現紅黃色鲫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鲫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颌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鲫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鲫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auratus)。 魚類和人類的關系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點有鯉鲫鳅數種,鳅尤難得,獨金鲫耐久,前古罕知……。 以上可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鲫”即顏色變為黃、紅的鲫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鲫,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只代表由金鲫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由我國傳出去的。根據日本學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偏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鲫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裡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編輯本段]體色的變異 金魚的種種顏色,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產生。金魚的顏色成分只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的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鲫魚中。家養金魚鮮艷多變的體色,這只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有些同種魚類的不同個體間具有不同的色彩。有些魚類同一個體的一色,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背景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這是魚類對生存環境的特殊適應。這種變化,隨著物種的不同,變色的能力、速度會有所不同。 會變色的魚類特別多,金魚是其中一種,變色主要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控制,大多數對顏色的感應主要依靠頭部神經系統。主要原因是為了適應環境色彩,同時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在受電光照射後,就會把一定的顏色和斑紋顯示出來。當魚受傷、生病或水中缺氧、水質變差時,魚的體色會變暗,失去光澤。 [編輯本段]頭形的變異 我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在這裡根據陳桢教授的命名,把頭形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 1、平頭型:其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稱為平頭型。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 2、鵝頭型: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 3、獅頭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編輯本段]眼睛的變異 可分為正常眼、龍眼、朝天眼和水泡眼。 1、正常眼:與野生型鲫魚的眼睛一樣大小者稱為正常眼。 2、龍眼: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龍眼。 3、朝天眼:朝天眼與龍眼相似,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向上轉了90度而朝向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 4、水泡眼:這種眼的眼眶與龍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的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只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只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面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 其實,生物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一個形狀簡單的類型可以逐漸進化成多種多樣的形態。 金魚的飼料種類金魚雖是一種經人類完全馴化的雜食性魚類,但是,它和鲫魚等其他魚類一樣,飼料是否選擇合理,投喂是否正確可直接影響金魚的生長發育、色彩深淺和鮮艷程度、特征的顯現、豐滿與否、以及產卵數量、孵化率和金魚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魚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情況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鮮而活的紅蟲者,則魚體生長發育特大,尤其是獅子頭、水泡等特征(指肉瘤和水泡)更為發達,這也許就是紅蟲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營養物的緣故。 [編輯本段]一、動物性飼料 動物性飼料是金魚最喜愛吃,而且營養最豐富的飼料之一。它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 1)魚蟲(俗稱紅蟲、水蚤) 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游動物,是各種水蚤類的俗稱。其體型有大有小,像紅蜘蛛蟲,它的體色呈血紅色,體形偏小,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它以浮游植物為食,有利於淨化水質,所以,我們常用鮮活的紅蟲適當投喂(指不過剩)的金魚要比投喂其他代用飼料的金魚發育快,顏色鮮艷、魚病發病率也相應減少。 2)劍水蚤,體呈青灰色,(俗稱青蹦) 它屬甲殼動物中的桡足類。它的優點是生命力強,游動快,能存養幾天不死。但缺點是體型小,如果用來投喂數齡的老親色,因它們游動快,就更難捕食,而且劍水蚤還能咬傷小魚苗,所以,投喂劍水蚤時,最好用開水燙一下。 3)草履蟲(俗稱灰水) 它是浮游生物中幾種原生動物的俗稱。如草履蟲,可用稻草培養,最適宜投喂剛孵出的魚苗。輪蟲,它是單細胞動物(即由許多細胞組成其本身的),如龜紋輪蟲、水輪蟲、柱輪蟲、泡輪蟲等等。 4)孑孓蚊子的幼蟲,(南方稱為血蟲,北方地區稱為油蹦) 是搖蚊的幼蟲,體色血紅,故得名為血蟲,其營養豐富,價格也比較貴,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愛好者直接將其冷凍後投喂。 5)水蚯蚓 它的種類很多,水蚯蚓金魚最愛吃,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它們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陰溝污泥表層,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隨水擺動,它的個體細小、柔軟、體鮮紅色或深紅色,容易被金魚吞食,但在投喂前必須進行反復漂洗,有條件的話,必須養幾天後,水蚯蚓將泥吐淨後再投喂。 [編輯本段]二、植物性飼料 金魚的飼料當然是以動物性飼料為最理想,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缺乏動物性飼料的情況下,植物性飼料可以成為救急或維持生命的輔助飼料。常見的有蕪萍、水草等,其中蕪萍是種子植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植物體無根莖細小如砂,營養成分也較好。另一種是小浮萍,它有一條細絲狀根,金魚在饑餓時也要吃,一般只可喂較大的金魚,但不可多喂,喂前要仔細檢查有無害蟲和蟲卵,或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片刻再喂,否則很容易帶入病菌和蟲害。 [編輯本段]三、合成飼料 發展規模金魚養殖業,光靠捕撈天然餌料魚蟲不能滿足需要,除開展人工培養魚蟲外,還必須發展配合顆粒飼料的生產,供應市場,一方面可解決養殖場的飼料來源,另一方面也可滿足金魚愛好者家庭養玩金魚的需要。有了人工飼料,家庭飼養金魚就方便多了。 配合顆粒飼料要求營養成分齊全,符合金魚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成分應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5大類。 1.蛋白質是金魚身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在體內的作用是生長新組織,修補舊組織,也是熱能供應的組成成分。餌料中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促進金魚快速生長。 2.糖類是金魚體內熱能的主要物質,是金魚的主要飼料成分。 3.脂肪是儲存熱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樣,在體內氧化供給能量。一般來說飼料中缺少脂肪,金魚生長慢、個體小,會降低魚體對低溫、缺氧的耐力,越冬時易造成死亡;脂肪過多,魚體過肥,會阻礙性腺的發育。 4.無機鹽類是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鈣、碳酸鈣。魚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和磷。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鈣又能促進消化和幫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魚除了能從飼料中獲得鈣和磷外,也能通過皮膚、鰓將水中的鈣和磷滲透到體內。金魚還需要鐵、銅、鎂、鈉、鉀、鑽等微量元素,缺少了這些元素就會生長緩慢,發生疾病。為了保障金魚的正常生長,飼料中應含有這些元素。 5.維生素這也是金魚生長必需的。長期缺乏維生素,魚體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甚至會產生畸形,對外界不良環境和各種魚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色鳍斷裂,魚體色素消失,體色變淡,不鮮艷;缺乏維生素e,會使性腺發育不良或不發育,同時對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為降低,在飼料中加少量維生素b12,能夠促進生長。
[編輯本段]金魚的種類 1、草種魚草種魚體型近似鲫魚,是金魚中最古老的一種,身體側扁呈紡錘形,有背鳍,胸鳍呈三角形,長而尖。其主要品種有: (1)金鲫尾鳍較短,單葉,呈凹尾形;全身均為橙紅色,是最古老的金魚品種。 (2)草金魚直接起源於金鲫。尾鳍較長,雙葉或三[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