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鹦鹉 鹦形目(psittaciformes)有鹦鹉科(psittacidae)與鳳頭鹦鹉科(cacatuidae)兩科,種類非常繁多,有82屬358種,是鳥類最大的科之一。 鳥是人類的朋友,鹦鹉指鹦形目眾多艷麗、愛叫的鳥。它們以其美麗無比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鐘愛。這些屬於鹦形目、鹦鹉科的飛禽,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鹦鹉的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鹦鹉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 鹦鹉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鹦鹉,身長可達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維亞和巴西。雖然在某些地區常見,但人們為盈利而大量誘捕,已使它們面臨嚴重威脅。最小的是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的藍冠短尾鹦鹉,身長僅有12cm,這些小精靈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鹦鹉,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 侏鹦鹉屬有6種,全長都在10厘米以內。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這是鹦形目中最小的。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鸮鹦鹉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鳳頭鹦鹉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鹦鹉。新西蘭的鸮鹦鹉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蘭的啄羊鹦鹉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鹦鹉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鹦鹉。鹦鹉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鳥類學家已確定我們這個星球上我國原產的鹦鹉只有6種,全部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啄羊鹦鹉 鹦鹉大多色彩絢麗,音域高亢,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美麗的鳥兒。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這種生活在稀木灌叢中的鳥兒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新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鹦鹉。鹦鹉的平均壽命為50~60歲,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歲左右,世界上最長壽的一只鳥就是一只鹦鹉,它是一只亞馬遜鹦鹉,名叫詹米,生於英國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是鳥類中的老壽星。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玄風雞尾鹦鹉 鹦鹉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羽色艷麗。有華貴高雅的粉紅鳳頭鹦鹉和葵花鳳頭鹦鹉、雄武多姿的金剛鹦鹉、塗了胭脂似的玄風雞尾鹦鹉、五彩缤紛的亞馬遜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姹紫嫣紅的折衷鹦鹉、形狀如鴿的非洲灰鹦鹉。泰國2001年發行了一套鹦鹉郵票,其中绯胸鹦鹉、花頭鹦鹉、紅領綠鹦鹉在我國境內都有野生種群,尤以绯胸鹦鹉為最,是馳名中外的籠鳥,主要產於我國四川省,也稱四川鹦鹉。 隨著人類文明的足跡的延伸,工業化程度的發展,這些美麗的鳥也同樣面臨生存環境的惡化,種群銳減,一些種類已經或接近絕滅。新西蘭的鸮鹦鹉,是唯一一種夜行性绯胸鹦鹉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鹦鹉科鳥類。它們原來分布於新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由於棲息地的老鼠和鼬而瀕臨滅絕。以塔布堤島命名的塔布吸蜜鹦鹉,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這個小島上絕跡,人們顧及它的名實相符,只有新從庫克群島引進,但仍岌岌可危。這兩種鹦鹉的天敵是鼠和貓,而它們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敵。是人類活動的蹤跡打破了這裡的和平與寧靜,船把開拓者、旅行者送到這些島嶼上的同時也將鼠和貓送上了島。這些殺手吞吃鳥蛋和幼雛,讓它們陷入滅頂之災。無奈,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幸存者遷往沒有天敵的島嶼,不再公知於眾。我們今後也只能在圖片和郵票上看到這些美麗的鹦鹉了。 [編輯本段]品種分類 全部:82屬,358種。情侶鹦鹉郵票 鳳頭鹦鹉科: 【鳳頭鹦鹉】(6個屬、21種) 鹦鹉科: 【紐澳鹦鹉】(13個屬、38種) 【玫瑰鹦鹉】(1屬、9種) 【錐尾鹦鹉】(7個屬、42種) 【吸蜜鹦鹉】(10個屬、54種) 【侏鹦鹉屬】(1屬、6種) 【情侶鹦鹉屬】(1屬、9種) 【無花果鹦鹉】(2個屬、23種) 【金剛鹦鹉】(6個屬、17種) 【混種金剛鹦鹉】(人工培育新種、14種) 【亞馬遜鹦鹉】(1屬、34種) 【非洲鹦鹉】(4個屬、22種) 【環頸鹦鹉族】psittacula(13種) 【虹彩吸蜜鹦鹉族】trichoglossus(1屬、21種) 【凱克鹦鹉】pionites(1屬、2種) 【斑翅鹦鹉屬】brotogeris(1屬8種) 【bolborhynchus鹦鹉屬】(1屬8種) 【短尾鹦鹉屬】loriculus(1屬14種) 【派翁尼斯鹦鹉屬】pionus(1屬8種) [編輯本段]疾病防治 在飼養鹦鹉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有呼吸器官病、消化器官病和寄生蟲病等。現介紹其防治方法如下:1.呼吸器官病:呼吸器官常見的是感冒,其症狀是流鼻涕。鳥兒感冒後,立即移到室內飼養,並給以保溫,很快就會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將硼砂溶於溫水中,配成2一4%的硼酸溶液,用來沖洗鼻孔周圍,並喂給金絲雀草種子飼料,以增強抵抗力。也可在飲水中滴幾滴葡萄酒或喂給維生素制劑,幫助它恢復健康。2.消化器官病:由於吃了不清潔的青飼料或飲水不衛生,引起拉痢,病鳥一般排白色漿狀稀糞,下腹部羽毛沾污。鳥兒患此病後,主食飼料只喂稗子,並轉放暖和的地方飼養,要一鳥一籠隔離,防止傳染。在飲水中滴入紅酒數滴。重者可使用藥物,在飲水中加痢特靈0.01%(每片研碎後加水1000毫升)。連飲3天即愈。3.寄生蟲病: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須注意消滅。除虱的辦法可用獸用消滅清粉或用神奇藥筆塗抹。此外,虎皮鹦鹉還受吸血蟲的危害。巢箱往往是產生吸血蟲的大本營。每次孵窩完畢,要馬上用開水燙一遍巢箱,再在箱內塗上對鳥無害的殺蟲藥bgp水溶液,保持清潔干燥,預防寄生蟲。另外:鹦鹉熱又稱飼鳥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於它來自家養的鹦鹉,故取名為“鹦鹉熱”。目前已發現海鷗、鴿子、金絲雀、相思鳥、紅雀、蒼鹭、雞、鴨等190余種鳥類和家禽可傳播此病。當人們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時即會感染此病,而養鳥老人在清掃鳥籠、鳥糞、投喂飼料或撫弄愛鳥時,如不當心就會成為被感染者。鹦鹉熱的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不振、咳嗽、惡心嘔吐,像得了重感冒一樣。有的患者皮膚還會出現玫瑰疹、淋巴結炎等。得了鹦鹉熱首選藥物為四環素,日服2g,連服半月左右,直至體溫下降到正常為止。土霉素治療鹦鹉熱肺炎,效果較好。日服600mg,每日2次,平均治療期限為2周。此外,在飼養和逗弄愛鳥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打掃鳥籠,清除糞便時,應戴口罩,防止干燥的鳥糞塵土吸入鼻腔。鳥籠應經常使用2%漂白粉噴灑,或用5%的甲酚皂液沖洗。發現病鳥要及時隔離、消毒或宰殺。防病須知(如何讓你家的鹦鹉遠離疾病)環境衛生狀況差是伴侶鹦鹉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鹦鹉的糞便、羽毛在溫暖潮濕的居家環境中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為保證鹦鹉及家人的健康,對籠子、棲架和鹦鹉接觸的其他物品要經常清洗消毒。當鹦鹉在家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如地板、沙發和床上)游玩時,要用報紙、塑料袋或布片等進行襯墊,防止被鹦鹉的遺留物污染。鑒於鹦鹉有用舌舔物的嗜好,籠具和棲架不能用消毒液處理,最好是用熱水沖洗後置於陽光下曝曬消毒。鹦鹉咬著玩的玩具可采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溫的物件可以用流動清水漂洗後在室外通風處晾干。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統疾病是伴侶鹦鹉的常見病,主要是由誤食了不潔食物引起。很多書上都介紹了鳥食物中毒之後如何搶救的方法,但是等事情發生後再去補救,對鹦鹉的身體和情緒都是極端不利的。積極的做法是避免鹦鹉在各種情況下發生誤食。伴侶鹦鹉比其他任何家養動物都更能接受熟食,這是非常有利的。食物中的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可以在蒸煮過程中被殺死,熟食也更有利於食物中的營養被消化吸收。伴侶鹦鹉的食物加工方法與我們習慣的烹調方法應有所不同,不能添加油脂和各種調料,煮熟的食物要放涼至室溫後才能喂鳥。有的鹦鹉在進食了熟食後會出現腹瀉症狀,可以在幾個方面尋找原因:食物未煮透,尤其是魚、肉、蛋等葷腥原料;有些食物被放入冰箱保存,取出後未解凍就喂給鹦鹉;有的食物不宜熟食而被煮熟喂給;原料不潔。瓜果蔬菜最好是生喂,但在喂給前先要洗淨、消毒。食物的消毒不能采用通常的家用洗滌劑和消毒液,您可以在清潔的盆中放入冷水,加入幾匙精鹽和少許檸檬汁釀成浸泡液,水果和蔬菜在其中浸泡5-10分鐘、葉菜浸泡3分鐘左右後取出,再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漂干淨。室內的溫度不適可以使鹦鹉的體質下降、免疫力變差,嚴重的還會導致鹦鹉死亡。大多數種類的鹦鹉都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有的鹦鹉主人不了解這一點,於寒冬季節額外在鳥籠附近加溫,結果是當鹦鹉往來於籠子和活動場所時,太大的溫差變化使鳥感冒。只要保證鹦鹉不挨餓,不被寒風直吹,冬季保持5℃以上的室溫,就能讓鹦鹉舒適地越冬。鹦鹉其實是很怕熱的,炎熱對鹦鹉的傷害遠甚於寒冷。環境溫度超過35℃時,大多數鹦鹉就會煩躁不安;超過37℃時,個別體質差的鹦鹉就可能因為中樞神經麻痺而死亡。預防鹦鹉中暑的做法很簡單:夏季注意室內通風,別把鳥籠和棲架放在光照強烈的地方,飼料中多給新鮮蔬果,有條件的可用空調或冰塊給室內降溫,當鹦鹉出現熱現象時可以朝它噴水霧 [編輯本段]鹦鹉文化 泰國2001年發行鹦鹉郵票小全張 人們喜愛這些美麗的飛禽,為它們發行郵票,建立網站,組織保育協會,設定保護區。甚至把它們作為智慧的象征。在位於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國它被奉為國鳥,這個國家的國徽上是一只名叫"西色羅"的金剛鹦鹉,它是這個中美洲島國獨立自強的象征。鹦鹉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鹦鹉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鹦鹉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甚至幫助人們治愈疾病。 人們對鹦鹉最為鐘愛的技能當屬效仿人言。事實上,它們的"口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在英國曾經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鹦鹉學話比賽,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非非洲灰鹦鹉洲灰鹦鹉得了冠軍,當時揭開裝有這只鹦鹉的鳥籠罩時,灰鹦鹉瞧了瞧四周道:"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鹦鹉!",全場哄動。幾天後,興奮的主人請了許多貴賓到家中慶賀,籠罩一打開:"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鹦鹉!"全場嘩然。一心想自己聰明的鹦鹉會說:"哇噻!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貴客!"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狽。由此可見,鹦鹉學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詞匯量也有限。"鹦鹉學舌"在人們的生活中引起的小故事,為人們茶余飯後增添了許多談資和笑料。 我們喜歡這些美麗的鹦鹉,可以到鳥市和動物園去觀看已被馴化和人工繁衍的鳥兒。大家都有責任保護它們,不要去購買鳥類販子盜賣的野生鹦鹉。曾有報紙記載,從野生鳥類捕獲,長途返運,進入市場,[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