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皮膚可以打甲hn1疫苗嗎 塵螨是誘發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重要變應原。近年研究證實塵螨與過敏性疾病關系密切,根據美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的調查相繼證實了塵螨是許多國家重要的過敏原。目前全球已有幾百項研究證實了塵螨與哮喘等過敏性疾病之間的密切關系。因此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免疫學會聯盟曾聯合舉辦過三次國際塵螨過敏的工作會議,擬訂了關於塵螨與過敏性疾病的指導性文件,指明了今後科研和主攻方向,在全球范圍推動了塵螨與過敏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1與塵螨相關的基礎研究 1.1塵螨的種類和特征塵螨為微小生物,如針尖大小,肉眼可見。在屋塵中有大量塵螨生長,約有150種,分為兩大生態類群。一類是孳生在家具和生活用品(尤其在臥具、沙發、地毯、毛衣、棉衣中)中,取食人體皮屑的屋塵螨類;另一類是孳生在貯藏物如糧食、食品和草藥倉庫中的倉塵螨類,都是人類自己生活活動帶進屋裡的。塵螨密度的季節消長與哮喘急診的人數增減基本吻合,也說明了塵螨與哮喘發病的相關性。 1.2塵螨的孳生條件主要孳生在臥具和衣物中,如棉花及其制品、羊毛、羽毛和麻絲等,化學纖維中也可大量生長。臥室中床褥、枕頭、地毯和沙發中最多,不常洗的衣服中也能孳生。塵螨的食物為粉末性物質,如人類的皮屑、面粉、奶粉,也可吞食植物花粉和霉菌孢子及植物纖維。 塵螨呈全球性分布,除了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難於生存外,各地都有。特別適於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帶,如我國華東華南沿海沿江地區。初期繁殖較慢,以後則成幾何級數增長,數量驚人。35℃以上氣溫,塵螨出現滯長。在溫帶地區,寒冬和盛夏的氣候不適塵螨生長,故而在春秋兩季出現塵螨種群兩個密度高峰,秋季密度高於春季。在空調房間可全年繁殖。臥室內的臥具和地毯是塵螨最適合的孳生場所,起居室中地毯上的塵螨少於臥室,沙發上也有較多塵螨生長。 1.3塵螨過敏的患病率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亞洲、澳洲和歐洲,塵螨過敏的流行已接近或超過花粉過敏。某些地區的調查證實,低齡發病的哮喘患者對塵螨過敏的發病率可高達70%以上,有報告還證實80%以上的哮喘兒童和青少年對塵螨變應原皮試呈強陽性反應。根據漢城和印度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在室內塵螨密度高的地區,其哮喘的發病率也相應增高;我國上海地區的調查也獲得類似的結果。研究還發現,塵螨過敏發病率高的地區,病人血清中特異性ige均值也顯著增高。根據法國二個地區的調查,在海拔較高、塵螨密度低的地區,塵螨過敏的發病率很低。上述研究證實,哮喘的發病率與室內塵螨的密度有密切關系,並有一定地區差異。一般認為寒冷、內陸干燥地區及海拔較高的地區的發病率較低,溫熱帶、沿海地區則發病率較高。全球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80%以上哮喘患者對塵螨過敏,尤其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由於空氣濕潤,室內地面普遍鋪厚純羊毛地毯,或將羊皮作為嬰兒睡墊,為塵螨的大量孳生提供的有利條件,是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塵螨過敏和哮喘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2.塵螨過敏的臨床研究 2.1特異性免疫診斷塵螨過敏的診斷主要依賴免疫學檢測。目前臨床上有許多體內和體外的免疫學檢測方法,包括塵螨變應原皮膚試驗、血清塵螨特異性ige測定、塵螨支氣管或鼻腔激發試驗、肥大細胞脫顆粒試驗、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水平測定等。現重點介紹臨床常用的幾種方法。 2.1.1皮膚試驗 目前臨床常用的皮試方法有皮內試驗和皮膚點刺試驗二種。皮內試驗是傳統的皮試方法,目前已經不常用。皮膚點刺試驗是目前最常用的試驗方法。是在患者前臂曲側面消毒的皮膚上,自上而下排列滴對照液、組胺、1:100濃度塵螨浸液各一小滴(小米粒大小即可),間距不小於3cm。分別用3個一次性點刺針,將針尖垂直在每一滴正中刺破皮膚使藥液滲入皮膚,2-3分鐘後可將留在皮膚上的液滴分別擦干,在15分鐘根據風團和紅潤的大小判斷結果。 2.1.2支氣管或鼻粘膜激發試驗 塵螨支氣管激發試驗是塵螨過敏性哮喘的確診依據,可通過觀察氣道對吸入塵螨的反應程度來判斷哮喘患者是否對塵螨過敏,由於該試驗有激發哮喘發作的危險,故臨床較少使用。對懷疑塵螨過敏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可進行鼻粘膜激發試驗以幫助確診。 2.1.3血清塵螨特異性抗體檢測 塵螨過敏患者的血清特異性抗體水平增高。可通過elisa或rast方法檢測塵螨特異性抗體。有臨床意義的指標包括特異性ige、igg和iga抗體。檢測特異性抗體水平可以幫助確診塵螨過敏及其過敏程度,同時可作為臨床療效評價的指標。 2.2塵螨變應原疫苗治療(塵螨脫敏治療) 脫敏治療是針對塵螨過敏的有效病因治療,已經為許多國家的變態反應科醫師、兒科醫師、呼吸科和鼻科醫師所常用。 2.2.1常規皮下注射脫敏采用變應原浸液皮下注射是傳統的脫敏治療,劑量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逐漸遞增,使患者達到最大耐受量並維持注射脫敏三年。由於塵螨的變應原性較其他變應原的變應性強1-2倍,故用於塵螨脫敏治療的劑量一般較小。臨床常根據對塵螨的過敏嚴重程度將濃度稀釋成為10-6-10-10,從0.1ml開始注射,每周2次,每次遞增劑量0.1ml,至1ml後增加一個濃度,也從0.1ml開始,每周2次,遞增劑量為0.1ml,直至1ml,再依此分別增加濃度,每個濃度均從0.1ml遞增至1ml,直至10-2、的濃度,這一階段的免疫治療稱為為遞增期,之後進入維持期。維持濃度為10-2,每周2次,每次維持劑量0.5ml。應維持2?3年。在進入維持期治療症狀穩定後,每次注射劑量不變,間隔時間可逐漸延長至每周注射一次、兩周一次、一月一次直至停藥。 2.2.2舌下塵螨疫苗脫敏通過舌下或口服給藥途徑可以減少過敏性休克發生幾率,其中舌下給藥脫敏被認為是依從性最好的劑型。由於給藥方便,副作用少和療效可靠,舌下脫敏治療已經在西歐、澳洲等國家廣泛應用。舌下給藥通常無年齡限制,使用簡便,只要將數滴脫敏液滴於舌下,2分鐘左右即可自然吸收。對塵螨過敏的哮喘患者經過舌下塵螨免疫治療3個月後,可減少哮喘的發作次數,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吸入劑量、降低氣道反應性和改善肺功能指標,在治療前後體內免疫學指標也有改變,包括ige水平下降,血清igg4水平上升,th2/th1細胞比值改善等。由於是通過舌下給藥,通常不會產生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極少數患者偶有輕度皮疹或輕度腹瀉,停止治療或減量即可恢復。舌下脫敏治療的機制是因為舌下粘膜有極多的朗格罕細胞,通過吸收微量塵螨變應原後將其加工轉變成螨多肽信息,通過提呈給th0細胞,使th0細胞向th1細胞轉化,阻止變態反應的發生。目前國內常用的舌下塵螨脫敏制劑的商品名為暢迪,成人從暢迪1號-5號逐次增加劑量和濃度舌下給藥,用暢迪5號進行維持治療;兒童從暢迪1號-4號逐次增加劑量和濃度舌下給藥,用暢迪4號進行維持。 2.3預防措施 臥室內往往是塵螨孳生的主要場所,患者往往又每天在臥室呆較長時間,因此臥室要保持整潔衛生無塵,采光良好、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避免潮濕。臥室避免雜亂,易於清掃,不用地毯,不養寵物,減少塵螨孳生的條件。 其次,被褥、枕頭、衣服、窗簾勤洗勤曬,床鋪臥具應每周經常暴曬和拍打,將其中的塵土、皮屑和螨等拍打出來,清掃工作應由患者家屬完成。所有可清洗的臥具如床罩、被套應隔10日左右用55℃以上熱水燙洗殺死螨,當用100℃熱水可使致敏蛋白變性,效果更佳。枕頭是較難處理的臥具之一,枕芯極易積塵和塵螨孳生,又與呼吸道接觸密切。根據情況所有臥具如棉被、枕頭應在1-3年內更新一次。采用微孔防螨套包裹臥具,可隔絕塵螨鑽入褥墊和減少塵螨孳生,可明顯降低塵螨數量,同時也可防止床塵飛揚。家具表面和地板的積塵應該濕布擦拭,至少每周一次。(青島市過敏性疾病防治中心李明華) 荨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各種致敏因素,如藥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皮損形態不規則,一般24小時內會消退,也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治療是以去除致敏因素為主,用抗組胺藥物為輔,嚴重者可予以皮質激素治療。 【處方】 1.注意發病前的服藥史、飲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況,其中可能與發病有關的應努力避免。 2.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服抗組胺藥有鎮靜作用,服後不應從事登高、開車等工作。 3.病人如有氣促、喉頭水腫或吞咽困難應立即就診。
慢性荨麻疹是一個非常頑固的皮膚病,經常反復。目前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的原則是:口服抗過敏的藥物,如:息斯敏,撲爾敏,仙特敏等等很多。口服維生素c及各種維生素。嚴重者使用激素,靜脈,肌肉,口服視病情而定。還可以用中藥治療。 常用的一個中藥成方,供您參考:莪術9克,干漆3克,紅花9克,桃仁9克,麻黃3克,桂枝9克,連翹9克桑白皮9克,生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副。建議您最好到醫院的中醫科就診。 荨麻疹是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俗稱“風疹塊”。其特點是皮膚出現白色或紅色疹塊,發作時突然,並無一定位置,時隱時現,瘙癢無度,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 治療: 本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配合情志、飲食、針灸等療法。病情嚴重者,尤其是有過敏性休克或喉頭水腫時,必須立即送醫院救治。 預防: 荨麻疹的病因是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藥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妝品等等。治療應從兩個方面著手: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盡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並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熱刺激而復發者,不應過分回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膽囊炎、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平時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加強體育鍛煉。 但大部分患者很難找到明確的過敏源,治療辦法就是口服抗過敏藥,可同時配合加服鈣劑,維生素c,皮質激素等。 慢性荨麻疹有時治療比較困難,需要從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入手,如堅持較長時間(3-6個月)聯合服用二類抗組胺藥,即撲爾敏、賽庚啶、賽特贊、敏迪這一類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這一類。需要調整用藥時間,為了防止晚間發作,可在下午服藥。另外,為加強療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組織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針等。部分患者隨著身體發育,機體免疫功能會發生變化,慢性荨麻疹也會自我緩解。 荨麻疹 俗稱風疹塊,為皮膚和粘膜因血管擴張.血漿外滲而引起的一種暫時性紅斑和水腫反應,臨床上較為常見。 【病因】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藥物2.感染3.食物4.環境因素5.全身性疾病的一種表現6.遺傳因素 【臨床表現】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發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或蒼白色,皮膚色,亦有水腫性紅斑的;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有的可達10cm直徑或更大,有時在風團表面可出現水疱,疏散排列,能相互融合,形成環狀,地形圖等不規則形,風團常泛發全身,亦可局限.數小時後即可消退,一般不超過24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有時一天反復發生多次。有劇癢、燒灼感或刺痛感,極少病人有癢。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當累及消化道時可有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累及喉頭和支氣管時可導致喉頭水腫,出現咽喉堵塞感,氣促、胸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時,要考慮由急性感染因素引起。 據病程的不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疾病可短期內(數天至1~2周)痊愈者稱為急性荨麻疹;若反復發作達數月(1~2月)以上甚至經年不斷者稱為慢性荨麻疹。慢性者一般全身症狀較輕,風團時多時少,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