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的飼養吃什麼 鹩哥活潑喜動,飼養籠要高大寬敞,宜選用大號八哥籠。飼料以蛋米為主,每日加喂2次鹩哥粉,每次的量在1小時之內吃完為宜。另外,還要適量喂給水果和昆蟲。鹩哥食量大,糞便多,故鳥籠清潔要勤,必須每日洗刷一次,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一次。鹩哥比較耐熱,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每日供其水浴.冬季要讓它多曬太陽,室溫不能低於5℃.鹩哥在人工飼養下也能繁殖,但需成對飼養在較大的房籠內. 繁殖: 野生鹩哥的繁殖期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開始築巢於樹洞中,內墊雜草、細枝、羽毛等。每巢產卵3~4枚,卵呈橢圓形,卵殼呈鮮亮的藍綠色,有淡紫色和紅褐色斑點。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擔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 天津和北京動物園等單位經過試驗,於1980年成功的人工繁育了鹩哥。人工繁育要注意選擇親鳥,不但身體要健康,還要羽色艷美,鳴聲動聽。雄鳥發情時活潑好動,鳴聲比平時既高又多;而雌鳥發情時翅膀下垂抖動,並發出響聲,然後鳴叫著追逐雄鳥。當其情投意合後,就在箱底交配。此時應在籠內上方掛上150厘米x100厘米x140厘米的繁殖箱,並提供稻草、細枝葉等巢材。鹩哥在人工條件下每巢產卵2~4枚,一般一天一枚,也有隔日或數日一枚的,蛋齊後才開始孵化,這期間雌雄鳥都比較安靜,活動量減少。雌鳥除吃食和排洩外,晝夜孵蛋。雄鳥有明顯護巢現象,如有人靠近便用嘴啄,15~18天雛鳥出殼。 幼鳥出殼後,雌雄親鳥都參加育雛,不過初期以雌鳥為主,半月後以雄鳥為主。雛食以面包蟲和其他昆蟲為主,適量補充鈣質。雛鳥26日齡時就能出窩和回巢,30日齡後就可獨立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