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兩歲了。健康檢查時囪門還有0.2*0.4,檢查醫生也沒見說什麼,42天時頭已能抬起,十四個月時走路,現在已會跑了,出生時甲狀腺檢查正常,現在就是不喜歡說話,常只見說一個字的,喜歡看廣告看兒歌,會模仿,請問有什麼問題嗎 正常情況下,前囟門在出生後12~18月閉合。嬰兒剛出生時,因為頭顱受壓迫,顱骨互相重疊,因此囟門比較小。不久,由於大腦迅速生長,顱骨縫被腦內部的壓力分開,囟門也變大。同時,每塊顱骨又在各自的邊緣處軟骨上下不斷加上新骨,待新骨的增加超過腦的增大時,顱骨縫就開始接合好(約3個月),囟門也逐漸縮小。 對幼兒,應該經常測量一下他的頭圍(一般出生時頭圍約為32~34公分,6個月時約42公分,1周歲時約46公分,2周歲約48公分)。如果頭圍發展正常,不會影響智力的發展,家長則不必擔憂。如果頭圍過小,則囟門早閉可能是由於腦不發育或發育太慢所造成,則可能是頭小畸形或腦發育不全等。 1-1.5歲。早了不好,晚了也不好 嬰兒的頭頂部有一個柔軟的、有時能看到跳動的地方,醫學上稱之為囟門。囟門在出生時主要有兩個:一個稱靜囟,在頭頂前部,由兩側頂骨前上角與額骨相接而組成,出生時斜徑為2.5厘米,一般在1~1。5歲閉合;另一個稱後囟,由頂骨和枕骨交接而組成,在頭頂後部,一般出生時就很小或已閉合,最晚在2~4個月時閉合。 後囟門3-5個月閉合.前囟門10個月-1.5歲閉合,這些都算是正常的,超出或提前這個時間閉合,最好去醫院及時檢查治療。 正常閉合時間是一歲半左右。 正常情況下,前囟門在出生後12~18月閉合。嬰兒剛出生時,因為頭顱受壓迫,顱骨互相重疊,因此囟門比較小。不久,由於大腦迅速生長,顱骨縫被腦內部的壓力分開,囟門也變大。同時,每塊顱骨又在各自的邊緣處軟骨上下不斷加上新骨,待新骨的增加超過腦的增大時,顱骨縫就開始接合好(約3個月),囟門也逐漸縮小。 對幼兒,應該經常測量一下他的頭圍(一般出生時頭圍約為32~34公分,6個月時約42公分,1周歲時約46公分,2周歲約48公分)。如果頭圍發展正常,不會影響智力的發展,家長則不必擔憂。如果頭圍過小,則囟門早閉可能是由於腦不發育或發育太慢所造成,則可能是頭小畸形或腦發育不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