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發熱
*大便帶血
*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
小兒腹瀉4大預防方案
1.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嬰兒出生至4個月時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母乳不足可用代乳品補充,乳母在飲食上切忌辛、辣、油、膩及生冷過量。母乳營養豐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結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腸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並具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幾乎為無菌食品,直接喂哺,衛生經濟。所以,母乳喂養的小兒發生腹瀉的比例較人工喂養兒低得多。
2.按月齡合理添加輔食
避免夏季給小兒斷奶,天氣炎熱容易影響小兒的胃腸功能,引發腹瀉。從4個月開始逐步添加輔助食品,添加原則是流質→半流質→軟食→固體食物等。要注意從少量逐漸添加,不可過量。也切忌幾種食物一起添加,從而在滿足小兒營養需求的同時,使小兒的胃腸逐漸適應。
3.注意飲食衛生
對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時消毒,不用時蓋好,保持清潔衛生;給小兒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鮮,夏天食品容易變質,最好給小兒吃一頓做一頓,不要把食物儲藏太長時間給小兒吃;給小兒喝的飲料要在正規商店購買。
4.生活中注意手的衛生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充分注意手的衛生。父母在小兒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淨,提醒一點,避免用自己的嘴來試食物的溫度,或口對口給小兒喂食,這樣容易把細菌傳染給孩子。要給小兒勤洗手,保持小兒手的衛生。
小兒腹瀉2大飲食調理方案
1.及時補充液體以防脫水
造成小兒腹瀉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脫水和酸中毒,因而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否及時和充分,往往決定小兒的病情發展及痊愈快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英文縮寫為ors),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服用量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橼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被稱為“生命之水”。口服補液鹽可以從醫院和藥店購買,也可用自制的鹽米湯或糖鹽水在家裡進行補液。
2.調整飲食並繼續進食
過去認為腹瀉時禁食可減輕胃腸道負擔,減少大便排洩量,但目前的研究認為,腹瀉時禁食是有害的,繼續飲食可減少小兒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減少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有利於康復。給予小兒足夠的易消化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喂養的小兒,可以照常喂哺母乳;喝配方奶的小兒,可改用脫脂奶粉進行喂養。對於6個月以上的小兒,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可給小兒熬些小米粥,小米粥有補氣溫胃止瀉之功,還可加些胡蘿卜泥,既能調味又能補充維生素a,以協助腹瀉的治療。
小鏈接:家庭自制口服補液鹽
*鹽米湯:在500毫升米湯中加入1.75克的精食鹽即成。
*糖鹽水:在500毫升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即成。
愛心提示:
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
小兒腹瀉7個食療方
1.山藥粥
取山藥100克、小米100克,山藥洗淨切薄片,小米洗淨放鍋裡,加適量水急火煮開後,換慢火煮成稀粥,分次喂患兒。
2.蘿卜湯
把胡蘿卜洗淨後切碎,放在鍋裡加水煮爛。胡蘿卜中含有的果膠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細菌及毒素的作用,可以促使大便成形。
3.熟蘋果泥
把蘋果分為兩半,放在鍋中隔水蒸爛。蘋果泥纖維比較細,對於腸道的刺激性較小,其中含有的果膠對腸道有收斂作用。
4.蛋黃油
將數個雞蛋煮熟後取出蛋黃,把蛋黃放在小鍋裡加熱、翻炒,直至蛋黃逐漸變焦、變黑滲出蛋黃油,將渣去掉後給患兒服用。2歲以下每次服用5毫升左右,其他年齡小兒據症狀酌情加減,適應於夏季久瀉的患兒。
5.酸牛奶
酸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塊小,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可以增加胃的酸度,從而抑制細菌生長,還可以促進鈣在腸道吸收。
6.焦米湯
米粉炒焦後其中一部分會變成碳質,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的作用,可以幫助減少大便中的水分,避免或緩解脫水症狀。
7.蘋果泥
取新鮮蘋果1個,洗淨後去皮、切片,放在碗裡加蓋蒸熟。取出後將蘋果搗成泥狀喂食患兒,適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患兒。 腹瀉是小兒的常發病,飲食不節,喂養不當,加上小兒脾胃功能虛弱很容易導致腹瀉的。治療上要積極補液營養支持治療,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止瀉對症治療。
小兒腹瀉是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較輕的症狀多為每日大便次數在10次以下,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較重時多表現為腹瀉頻繁,每日排便數十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嘔吐。嚴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發熱、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等;如果腹瀉時間較長,每日的大便次數較多,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較為嚴重的並發症。 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飲食不潔:如吃了不干淨的食物或腐敗變質食物而發生腹瀉,這是人們常說的“小兒腸炎”或細菌性痢疾。而相當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則是由於飲食不當所造成的,俗稱“消化不良”。 二是輪狀病毒感染:主要在秋冬季高發,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小兒。由於小兒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發病後症狀又較重,所以稱為“小兒秋季腹瀉”。小兒秋季腹瀉以全球性、季節性、流行性和自限性為特征。一般無特效藥治療,就是說,即使不治療,多數病孩在一周左右也會自然止瀉。問題在:廠當嚴重吐瀉時,若醫治護理不周,小兒出現脫水,其後果就比較嚴重。 三是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良,對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 四是小兒機體防御能力較差,血液和胃腸道中的免疫球蛋白均較低,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弱。 五是小兒未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或由於使用抗生索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都可能導致腹瀉。 六是氣候突然變化:小兒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或因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都可誘發腹瀉。 控制時就要到醫院接受治療。同時還要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母乳喂養的小兒,不宜在夏季斷奶。因為在炎熱的夏季突然給小兒斷奶,改為食物喂養,小兒的胃腸一時不適應就容易導致腹瀉。 二是合理安排飲食,吃飯定時定量,不吃生冷油膩食物,講究衛生、定期消毒食品用具。 三是給小兒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 四是給小兒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另外。還有的小兒腹瀉是生理性的。這種腹瀉多見於8個月內小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後不久即腹瀉,大便次數增多且稀,但食欲好,無嘔吐及其它症狀,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到添加輔食後,大便會逐漸恢復正常。生理性腹瀉是某些小兒的正常現象,不屬病態,無須用藥。 1、護理腹瀉病兒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以隨時喂水、米湯、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橼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現各醫院2、對於腹瀉病兒的飲食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繼續母乳喂養,若病兒不是母乳喂養的可用病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病兒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不2、對於腹瀉病兒的飲食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母乳喂養的繼續母乳喂養,若病兒不是母乳喂養的可用病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繼續喂養。6個月以上病兒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面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細、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化食物品種或給不易消化食物。4、做好臀部護理:病兒每次大便後應及時更換尿布,並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如已形成臀紅,可塗鞣酸軟膏或金霉素魚肝油等。5、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還要注意觀察病情,如果病兒在家治療護理期間病情不見好轉,出現多樣便次數頻繁,口渴明顯、雙眼凹陷、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及高熱等症狀,應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6、緩解腸痙攣,減輕腹痛:腹瀉的病兒往往因腸痙攣引起腹痛,進行腹部保暖可以緩解腸痙攣,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要蓋好腹部,防止受涼;還可用熱水袋熱敷;喝些熱飲料或用溫手揉摸病兒腹部... 小兒嘔吐多見於胃腸消化道疾病,也可見於多種疾病,包括要命的急性腦炎或急腹症。因為嘔吐性質不同,病情輕重不同。做為父母,應當心中有數。
提醒:噴射嘔吐要立即上醫院
雲鷹主任說,嘔吐分為普通嘔吐和噴射性嘔吐。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孩子嘔吐的方式、次數和嘔吐物的性狀、氣味與進食的關系,以及嘔吐時的伴隨症狀,及時向醫生講明,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普通嘔吐
常先出現惡心症狀,緊接著吐一口或連吐幾口。根據嘔吐的伴發症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疾病。
①新生兒溢乳
大多屬於哺乳量過多或哺乳方法不對所致,表現胃內乳汁由口角少量外溢。
②急性胃腸炎
一般有過吃不潔或不易消化食物的病史,伴有腹痛腹瀉或發熱症狀。
③兒童慢性胃炎
該病近年發病一直呈上升趨勢。這類孩子容易出現反復嘔吐或干嘔,同時伴有腹痛和食欲差症狀。 ④單純消化不良
該病與飲食過多過雜有關,孩子有暴飲暴食的病史,嘔吐物酸腐難聞,老百姓說“吃住了”。
⑤感冒等。
噴射狀嘔吐
嘔吐前多無惡心,大量胃內容物突然從口腔或鼻腔噴出。這種嘔吐往往是中樞性的,多見於腦炎、腦腫瘤和腦外傷,需要立即上醫院確診。有個兩歲男孩,從床上摔下來後,掉到地毯上。因孩子頭皮沒跌破,神志也清醒,盡管一直嘔吐,家人也沒在意。3天後因嘔吐止不住,到醫院做ct,才發現孩子顱內出血,腦室擴張。
腸梗阻等外科急腹症也會出現噴射性嘔吐。吐出物可以是清亮或泡沫狀黏液、未消化的奶汁或食物、黃或綠色液混有少量食糜、淺褐綠色糞汁等,伴有劇烈腹痛、哭鬧,拒按腹部。
治療:病因不同療法不一
嘔吐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如外科急腹症引起的嘔吐應手術治療,感染引起者給予抗感染。消化功能紊亂者,可給予胃腸動力藥或胃腸黏膜保護劑,如嗎叮啉、金雙歧、思密達等。服藥困難者可用嗎叮啉栓塞肛。
如果孩子嘔吐比較嚴重,應當暫時禁食。注意側臥位或者頭低下,以防吐出物吸入氣管。可以讓孩子多喝淡鹽水,以防脫水。出現脫水時,應及時按需要補液和供給電解質。嘔吐停止或減輕後,可給予少量、較稠微溫易消化食物,或面湯等流質飲食,少量多次進食。
中醫藥治療也需針對病因。感冒咳嗽等引起的普通嘔吐,可用半夏6克,生姜兩片煎水喝。如屬乳食積滯,嘔吐物多為酸臭奶塊或不消化食物,腹部脹滿,可服用加味保和丸、小兒化食丸。也可用橘皮、蘿卜和山楂煮水喝。
護理:注意喂養方式
如果經診斷孩子只是喂養方式不當或感冒等引起的嘔吐,雲鷹主任認為,應注意正確的喂養方式。
小兒服藥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
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