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預防和減少攻擊行為正文

如何預防和減少攻擊行為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從心理學角度來談
 
曾經有位家長向我咨詢: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不是推人家,就是搶人家的東西,有時還要打小朋友,搞的我們家長很沒面子?孩子的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不良心理的表現,在小學生中是屢見不鮮的。

那麼,如何糾正小學生的攻擊性行為呢?筆者經過實踐,對小學生五種類型的攻擊性行為及糾正策略做了相應的研究。

一、不滿性攻擊行為及糾正策略

小學生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他們的需求一旦得不到滿足,就可能產生攻擊性行為。小學生攻擊性行為常常因受尊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引發。如某學生因為媽媽是環衛工人而常被同學笑話,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只要同學一提起環衛、掃地的事,他就以拳相對。這種攻擊行為我們稱之為不滿性攻擊行為。

糾正這種攻擊性行為,首先要盡可能滿足學生合理的需求。比如,老師可以請他的媽媽到班上來向同學們介紹環衛工作的意義,讓學生了解環衛工人的高尚,老師對他的媽媽表現出充分的尊重,讓該學生得到尊重的滿足,以此減少他的攻擊性行為。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延遲滿足需求”的能力。所謂“延遲滿足需求”,就是當自己的需求暫時得不到滿足時,能控制自己,延緩這方面的需求。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對7至9歲的小學生進行訓練,每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便引導他們同其他小朋友協作繪畫或解答難題,以此延緩滿足需求的欲望。結果,經過訓練的孩子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因此,當學生發生不滿性攻擊行為時,可以引導他們做其他的事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延緩他們的需求欲望。

二、取樂性攻擊行為及糾正策略

這種攻擊行為的目的是使自己獲得愉快體驗。如,一群一年級的學生走到培智班門口,便模仿有智力障礙、身體障礙的學生說話、走路的樣子,這就是取樂性攻擊行為。又如五年級小學生,以逗低年級小朋友哭為樂,這也是取樂性攻擊行為。那麼,小學生發生取樂性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呢?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發生取樂性攻擊行為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小學生共感能力較低。所謂共感能力是指從他人的觀點感知某種現象或體驗他人感情的能力。要提高小學生的共感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為了糾正小學生的取樂性攻擊行為,可以引導他們開展“假如我是殘疾人”、“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等活動,組織他們慰問、幫助殘疾人,關心愛護比他們年紀小的小朋友。這些都有利於小學生共感能力的培養。

三、遷怒性攻擊行為及糾正策略

小學生的攻擊行為,有時並不指向於直接刺激自己的對象,而是把脾氣、怒氣發洩到沒有與其發生直接關系的另一對象身上。如某個小學生在課堂上做小動作挨了老師的批評,他可能將這種怒氣遷移到課外,並用身體或言語去攻擊其他同學,他會抱怨其他人:“就是因為你,老師才批評我”。如何糾正這種遷怒性攻擊行為呢?筆者認為可以做好以下兩點:

1.在“源頭”上下功夫。就剛才那個事例,“源頭”是老師當眾的批評。為此,老師要避免在課堂公開批評學生,改用課堂提醒或課後談話較為妥當。

2.開辟情緒發洩道。如為了讓學生的情緒得到宣洩,可以開辟“心裡話我想說”、“我的心情”等交流活動;可以在班裡建立“心情角”,開辟“心事點點欄”,讓學生把自己的心事、感受寫下來張貼出來,既讓他的情緒得到發洩,又讓其他人來關心、理解他。

四、模仿性攻擊行為及糾正策略

心理學家班杜拉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被試兒童觀察成人對塑料大玩偶一邊大聲臭罵,一邊拳打腳踢。然後給兒童玩這些大玩偶,發現許多兒童模仿成人的攻擊行為,對玩偶施行攻擊。現實生活中,電影、電視、他人等所表現出來的攻擊行為都有可能導致小學生的模仿。如有一次,一個小學生模仿電視劇中的武術動作,把同學的牙齒打掉了兩顆。其實,這個學生主觀上並非有意去傷害他人,可是客觀上他確實造成了傷害他人的嚴重後果,這就是小學生模仿攻擊行為所導致的。

糾正小學生模仿性攻擊行為,筆者認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放任孩子的

興趣。現在,很多動畫片、電視劇都有武打和攻擊性內容,這些內容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這類電視劇看多了,攻擊性行為也隨之增多。為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指導孩子有選擇地觀看一些電視劇,指導孩子對好壞、美丑做對比性評價,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要讓學生知道,學武術,首先要學武德;練拳腳,尤其要練意志和毅力。

五、受誘惑性攻擊行為及糾正策略

由於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當外界事物具有較大吸引力的時候,他們中的一些人比較容易受其誘惑,進而產生攻擊性行為。如一學生帶來一本非常好看的連環畫,另一學生非常想看,急切的心情導致他產生攻擊行為。

如何糾正受誘惑性攻擊行為?筆者認為,創設情境,進行移情訓練,可以降低受誘惑性攻擊行為的發生率。在移情反應中,學生不僅可以覺察出他人的情感,還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產生與他人相同的心情。比如,在角色游戲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玩游戲,可以選一位平時較多去攻擊別人的學生扮演一個受人攻擊的角色,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了解被別人攻擊時的心理感受,知道攻擊性行為給別的小朋友帶來的傷害,使這位經常攻擊別人的小朋友在以後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能自覺地抑制自己的攻擊性行為,進而改掉自己的攻擊行為。

攻擊性行為在小學生身上是經常發生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這種行為,切不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教師應當運用教育的藝術去幫助學生糾正這種不良行為。
 

西安牽手精靈寵物美容師護理師訓犬師培訓學校這最好!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