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裡有白色粘液像鼻涕是怎麼回事啊 有時還出血 糞便與人體健康狀況關系
腸內菌群對人體健康有各種各樣的影響。在健康條件下,腸內菌群中的有益菌占優勢,其代表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然而身體條件的改變,飲食、壓力等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腸內菌群,並導致身體健康的綜合變化。所以維持身體的健康,保持腸內有益菌占優勢是十分必要的。
通常很難確切地知道腸內菌群的狀況,而用微生物法分析糞便中各種細菌的數量又相當繁鎖,然而簡單而又相對准確的方法就是通過觀察大便的各種狀態來獲得。從糞便的軟硬度、顏色、氣味和體積來判斷腸道的健康狀況。
正常糞便含有70—80%的水份,形狀就象香蕉或類似由管中擠出來的形狀。腸內容物從大腸通過的速度是每小時10厘米左右,當速度過慢,水份被吸收過多,就會產生硬便而形成便秘。排洩時糞便干硬,同時伴隨疼痛或不適,就是便秘的信號。如果糞便的形狀似香蕉狀,即便每隔3天排洩1次,也屬於正常。當糞便水份含量超過80%時,大便為軟狀和稀狀;水份超過90%時就會出現水樣便,從而發生腹瀉便。
每個人糞便的形狀和體積是不同的,食富含食物纖維的飲食,其大便量多體積大;而食西方型的飲食,食物經過精制,富含肉類、高蛋白、糞便的形狀就細長而且體積少。
糞便的顏色也可做為識別身體健康與否的一個信號。體內分泌的膽汁和膽紅素的顏色使糞便構成特殊的黃色。膽汁是在肝髒產生的,並暫時貯存於膽囊中,而後通過十二指腸被排出。膽紅素起源於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降解。膽汁的原始顏色是綠色,但經過腸內細菌的作用,使糞便變成黃色或棕色。通常灰白色糞便暗示黃膽病的信號;血紅色糞便暗示痔瘡或腸內出血;而焦黑色糞便暗示癌症、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信號。
糞便的氣味主要由食物的成份和腸內細菌類型所次定的。糞便的氣味與腸氣的氣味相一致,主要由氨、吲哚、硫化氫、糞臭素,乙酸、丁酸等成份構成。通常糞便的氣味具有輕微的酸味、不特別難聞。這主要是腸內細菌進行發酵時產生乙酸、丁酸的氣味。如果腸內細菌發酵異常,就會產生難聞的刺激性氣味。在食用高蛋白性食物時就會出現腐敗性氣味,這主要是由腐敗菌分解蛋白質時產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