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兩條斗魚不知是公是母,他們有時會張開腮嚇唬對方。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要打架~
斗魚品種很多,有雙尾斗魚、藍帶斗魚、巨口斗魚、哈維斗魚等等,但泰國斗魚色彩最為艷麗,一直是“斗家”最寵愛的對象。其品種按魚鳍分類可粗略分為單尾及雙尾。單尾泰國斗魚系列又大致可分為短尾、長尾、團尾以及扇尾。此外,另一種各魚鳍邊緣呈康乃馨花瓣般的美麗鋸齒狀的泰國斗魚,則被稱為冠尾泰國斗魚,又稱為“高棉斗魚”。一般在我國國內的水族市場上常看到的大都是長尾型的泰國斗魚(或稱:馬尾型),只有很少一部分短尾型的泰國斗魚(或稱:圓尾型),還有一些水族經銷商引進雙尾型的泰國斗魚,這是一種隱性基因的尾型。按體色分類可以分成淺色身體和深色身體兩大類。
改良型泰國斗魚的詳細體色分類,是以色彩斑紋分為單色、雙色、大理石紋及蝶翼。一般水族市場上較常看到單色的泰國斗魚個體,其它就頗為稀少。改良型泰國斗魚在色彩方面,由四種基本色素或有或無組合而成,有256種可能,色彩再加上其斑紋分布的遺傳基因,為愛好者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單色系泰國斗魚主要可以分為:紅、藍、黃、白、黑這五種體色。雙色系在泰國斗魚體色上專指身體與魚鳍各一種顏色,最常見的是白身紅鳍或黃身紅鳍的泰國斗魚個體。隨著斗魚品種的不斷改良,玩友們的玩法已不同於以前,而是改為主要欣賞它美麗的魚鳍和尾部,還有體色。斗魚最初被人們用於搏斗或者由此產生的賭博,氣勢、技巧、力量是一條斗魚在戰斗中得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於是,在展開戰斗之前它們的胸、腹、背、尾、臀鳍會盡全力展開,發出有規律的顫動,在炫耀之後再開始激烈搏斗,人們因而懂得可以通過引發斗魚的斗意來更好地欣賞斗魚。但現在玩友們根本捨不得將辛苦培育的優良品種用來打斗。他們的做法往往只是將兩條斗魚所在的魚缸靠近,或者在斗魚的缸前放上一面鏡子,讓斗魚以為對方接近了自己的水域而引發斗意,展示最美麗也最具戰斗性的魚鳍和魚尾。而玩家則坐在一旁靜心欣賞,或是拿起數碼相機拍攝那精彩時刻。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和改良,一種熱帶魚的新品———展示級斗魚已經問世。一些國外的專業水族館都以擁有高品質的展示級斗魚而自豪。展示級斗魚與傳統斗魚的區別除了色彩豐富外,還在於魚鳍的分裂,其尾鳍每一支鳍條可分叉為2、4、8,甚至16。尾鳍完全張開時的角度可超過180度。目前的展示級斗魚可分為三類:一是短尾將軍,各鳍都短而小,最初用於打斗,現在是欣賞其無窮的顏色變化;第二類是冠尾,其尾鳍條突出於各鳍末端,按分叉多少,有2針、4針、8針和16針,充分展開時如同皇冠;第三類是三角尾,按照尾鳍展開角度,分為三角尾、超級三角尾和半月。展示級斗魚飼養十分容易,當水中溶氧缺乏時,其褶鰓可以直接呼吸水面以上的空氣作為緩解,可以用較小的容器將展示級斗魚放在客廳、臥室和辦公室等處。
是的! 不管公母放在一起都打架!斗魚只能分開來養,只有發情期才可以公母放在一起,交配完馬上分開. 斗魚養殖與飼育 泰國斗魚因為所需生活空間不大而且顏色艷麗,常成為大家第一次養魚的經驗,但也因為大家都認為它容易養,所以真正養得好的人並不多,其實斗魚如果好好照顧,它會以您從未見過的美麗來回報您.台灣每年進口泰國改良型斗魚在十萬只以上,但這些斗魚的余生通常是在窄小的容器,混濁而充斥排洩物的水中度過,筆者甚至曾在網絡上看到有網友問斗魚需不需要喂食,可見一般人對斗魚的誤解,在此筆者不得不為斗魚叫屈;在它原生的環境中常有劇烈的環境變動,所以造就了它對惡劣環境的適應力,可是大家可不要因為它對水質及食物不好的忍受力強,就不斷的考驗它,它可是會生病抗議的. 一般一只成熟的雄斗魚約需要五到十公升的容器,如果您用的容器不是方形的,你可以用1.25公升的保特瓶來測試,至少要能裝超過4瓶才算及格;如果您肯每天幫它清理排洩物,它更會在心中默默感謝你這個好主人,清理排洩物,並不代表一定要換水,用一根筷子綁上適當長度的風管,再利用虹吸現象,就可以幫助您快速清理缸底的污穢,此外一根簡單的滴管也是個不錯而方便的的選擇;只要空間夠大,勤於清除廢物再加滿水,幾乎就可以替代所有換水的工作. 除了生理環境方面,心理的層面也很重要,通常這是斗魚主人最不注意的部份,但這也是最令觀察入微的人沉醉的地方;一般養斗魚的人常覺得他的斗魚只有喂食的時候較有精神,其它時候常靜靜的不動,您可能不知道,它不一定正在生氣您不肯幫它找些娛樂;您可以常常幫它找些活餌,讓他它享受一番狩獵的樂趣,活的水蚤小豐年蝦絲蚯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有打死的蚊子也可以丟給它補一補,畢竟它絕不是素食主義者;或者您也可以養一只以上的斗魚,讓它們隔缸相望彼此炫耀,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減少環境的緊迫因子,讓它過得舒服自在,就如同剛開的百合花,如果把雄蕊摘去,則因雌蕊的等待授精會延長花開的時間一樣,了解它並給它良好的生活環境及朝氣蓬勃的伙伴,會讓您的斗魚對疾病抵抗力增強,而且更能快樂長壽. 以斗魚強健的體質而言,如果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是很難生病的,不過在一些意外的情況下生病,我們還是要盡一個好主人的本份加以治療.斗魚最常見的疾病是有縮鳍,體色變暗及食欲不振的現象,這通常是因為空間過小或者長期水質不良,所引起鰓或全身的細菌性感染,除非感染過久或病入膏肓,否則用市售一般細菌性的藥就可以讓它病情好轉,不過如果您不能改善它的生活環境,它會一再的染病;白點病也是它常得的疾病,尤其是在冬天溫度較低時,或換水溫差過大;另外絲絨病也是它常得的疾病,絲絨病的病征是全身布滿細小的白粉,其白色點狀物比白點病小很多,這是一些原生蟲的寄生,可以用治原生蟲的藥來醫治.適當的空間不過低的溫度,多變的食譜及可以炫耀的鄰居,是斗魚不容易生病的快樂天堂,就看您怎麼幫它安排了. 一般在水族館中我們常看到的都是長尾型的斗魚(或稱馬尾型),也有少部份圓尾斗魚(短尾型),今年有一些業者引進雙尾斗魚,這是隱性基因的尾型,提供了斗魚愛好者另一個選擇,其實改良型斗魚的種類不僅於此,它的分類可以依鳍型及顏色來判別.在鳍型方面,可粗略分為單尾及雙尾,一般我們用英文縮寫來代表,st代表單尾(singletail),dt代表雙尾(doubletail),如果有第三個英文字母,則是以m和f代表雄性和雌性,以dtf為例便是代表雙尾的母魚;單尾又大致可分為圓尾,長尾,團尾及扇尾,此外還有鳍緣呈康乃馨花瓣般的美麗鋸齒狀,被稱為雞冠尾. 團尾斗魚市面上很少見,在這裡特別提到它是因為它是扇尾斗魚的前身,扇尾斗魚便是由此改良而來的,不過您想自己做出扇尾斗魚,可不是一兩代就能達成的目標;這兩三年日本因為扇尾斗魚的出現,而掀起了一陣斗魚的熱潮,雜志也爭相報導,因為它飽滿而圓大的鳍型,在日本它們被稱為showbetta這種改良品種出現至今不到五年,當初筆者第一次見到照片,對它的美麗也是驚歎不已,它鳍型的飽滿固然是基因的影響,但鳍型長而大卻與營養及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筆者才會在前面提到,給斗魚好的環境您會發現它不止那麼美麗,即使是一般的長尾斗魚,好好照顧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改良型斗魚在色彩方面,由四種基本色素或有或無組合而成,有256種可能,這也是它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色彩再加上其斑紋分布的基因,提供愛好者無限的發展空間;斗魚簡單的顏色分類,可以分成淺色身體(lightbody)及深色身體(darkbody)兩大類,淺色身體的類型在國外被稱為combodia,據說是因為50年代有魚商在柬埔寨進口的魚貨中,發現這種近似白化的美麗斗魚,以地名稱之而延用至今;改良型斗魚的詳細分類,是以色彩斑紋分為單色(concolorous),雙色(bicolor),大理石紋(marble)及蝶翼(butterfly).一般市面上較常看到單色的個體,其它就頗為稀少. 單色系我們可以分為白黃紅藍黑等五個主要的顏色.紅色及藍色在市面上是最常見的,尤其純紅色的斗魚更是為多數魚迷所喜好,藍色除了一般常見帶有強烈金屬色的藍以外,還有一種純樸高雅帶較少金屬色的藍,被稱為steelblue,有些業者將其譯為鐵銹藍,有些業者則因其底色中往往有黑色圓點而稱它為黑珍珠.白黃兩色就單色魚種而言難度是較高的(97年時筆者尚未接觸白色,98年後開始繁殖才知道白色的難度不高,約與紅藍色同等級),白色系可分為不透明的白和完全無色透明的膚色,都是黑色素缺乏所致,有些白色個體帶有藍色或綠色,因而呈現粉蠟筆顏色的筆觸(pastel),有些業者將它翻譯為淡彩系列,黃色亦可分為透明及不透明兩種,目前市面上黃色的透明型可以以黃金長尾斗魚為代表(97年時,不像現今還有黃色圓尾斗魚).就難度而言,黑色系可說是各國斗魚玩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目前全世界尚沒有人能夠培養出百分之百的純黑斗魚,也因此使得許多高手醉心投入廢寢忘食,只希望能夠突破. 雙色這個名詞在斗魚顏色上專指身體及鳍各一種顏色,最常見的是白身紅鳍或黃身紅鳍的個體,鳍、身兩色以分明為佳。大理石紋是以膚色或白色等淺色身體為底色,覆蓋黑色或藍色等斑塊,大部份的個體我們可以用淺或斑駁的頭部顏色來判斷,它身上斑塊的大小及分布有無限的可能,極富趣味性,它的顏色變化我們可以用錦锂來比擬,只不過它比較少出現黃、紅等暖色調的顏色。而所謂的蝶翼則是指鳍的顏色由內而外呈現環狀的清晰分布,可能有兩層或兩層以上,基本上內層以紅色為主,其它顏色則很少見,不過您如果想培育兩層以上的蝶翼斗魚,光用紅色是不夠的,蝶翼的個體一般人在第一次看見時,除了訝異它的美麗之外,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只是挑出來的個體,而不是基因遺傳,筆者當初亦是如此認為,但其實際確為基因遺傳,可以繁殖驗證。 斗魚基因的問題,不似孔雀魚基因已有許多人在討論,目前國內外都很少文獻發表,筆者也僅能了解自己已繁殖過的種類,不過就因為它的一片空白,相信一定可以為你帶來更多像是發現寶藏的樂趣。在水族寵物世界中,有許多魚種因為人工繁殖改良的可行性高,而吸引許多玩家投入這迷人的水族世界,而泰國斗魚也是其的一種,在這些繁殖改良可行性高的魚種中,除了歷史悠久的錦锂、金魚外,七彩神仙、孔雀魚及泰國斗魚,算是三個主要代表性的改良魚種。 七彩神仙雖然高貴美麗,體型較大適於展示,但一般七彩神仙一個世代約需八個月至兩年的時間,野生七彩神仙可能更不止於此,除非是職業魚場,空間及時間都許可,否則想要做品種改良殊為不易。孔雀魚因為顏色艷麗,繁殖容易且世代短,目前受到許多玩家的喜愛,不過泰國魚鳍型及顏色變化決不遜於孔雀魚,其自出生到生育下一代也趴需四到六個月,而且它的體形較大,更提升了觀賞價值,它在基因方面也非常的多變,新的顏色及鳍型容易出現,像95年所發表的黃金雙尾斗魚,便是一個例子,它的黃色是帶有金屬色澤的金色,而不是一般的黃色斗魚,雖然它還帶有部份藍黑色不是純色,不過也是非常特別。斗魚在育成方面和孔雀魚一樣,良好的鳍型及體型還是需要細心的照料,它才能完美的展現出它的美麗。 泰國斗魚在台灣水族愛好者的市場一直沒有被注意,粗俗廉價,不容易死,好象是一般人的印象,此外還有更多以訛傳訛是而非的觀念;日後筆者會再為大家介紹泰國改良型斗魚的種種,希望事實上俱有沉穩王者風范及積極進取個性的斗魚,在您了解它後會喜歡上它,此外筆者另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目前府上的小斗魚請命,希望在您更了解它後,可以給它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屈時你會發現它每天都會精神抖擻的展現它最美麗的一面。 改良型斗魚繁殖飼育 【斗魚的前世今生】 廣義上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亞目)所有小型熱帶魚的通稱,狹義上指攀鲈亞目斗魚科的小型熱帶魚,亦專指暹羅斗魚(bettasplendens)及其亞鐘。與其他魚類相似,主要以鰓呼吸,但另有一種輔助呼吸器官──迷鰓,並因之得英文俗名。迷器位於鰓上方一腔內,滿布血管,空氣經口吸入腔內,斗魚便能靠這些空氣中的氧存活於低氧水中。斗魚見於亞洲及非洲的淡水生境內。多數種類[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