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個國家把隨地吐痰用中文 第一要表明這是對我們國家的侮辱,第二要說明這正是對我國個別素質低下人的提醒,由此敲響警鐘,發出呼吁所有的中國人都要行動起來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改變我國原來在國際上的不良影響,文章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去寫。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游局聯合頒布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要求國人在境內外旅游時能夠注意自身形象,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看風景的人也是風景的一部分,當游客游覽精彩的世界時,何不也留給世界一個美好的印象呢? 美國:到處拍照、大聲喧嘩 到美國旅游的中國人最經常犯兩大“毛病”,一是到處拍照,二是大聲喧嘩 國際先驅導報駐華盛頓記者李學軍報道華裔導游王先生在華盛頓的一個華人旅行社任職,干這行已有十多年,接待了很多中國來的旅游團。他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的采訪時說,絕大多數中國游客的表現是好的,但確有一些人的行為舉止非常不妥,最常犯的兩大“毛病”,一是到處拍照,二是大聲喧嘩。 美國是個非常注重私人權益的國家,很多人在自家大門上寫著“私人財產,不許進入”的字樣。一些不明情況的中國游客,看到人家的房子或院子很漂亮,不但私自進入觀賞,還四處拍照,這當然會遭到房子主人的嚴厲警告。即便在公開場所,中國游客也應注意哪些設施可以拍攝和錄像,哪些不可以,否則可能陷入麻煩。《紐約時報》曾報道一位來自尼泊爾的游客為家人拍攝關於紐約的錄像時,無意中把聯邦調查局的一個辦公室拍了進去,結果他當即被美國安全人員拘捕並被關押了3個月。 一些中國游客在旅游場所以及飛機、車廂、酒店和電梯等場所大聲喧嘩、高聲說笑的行為,顯得很刺眼。王先生說,有一次,他帶領中國游客參觀華盛頓附近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墓也位於其中。公墓管理機構要求游客保持安靜,以表示向已故者的尊敬。但有兩名中國游客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路高聲說笑。王先生不得不趕緊過去提醒他們要小聲說話,以免引起他人不滿。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游局聯合倡導國人在境內外旅游時能夠注意自身形象,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圖為在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 王先生認為,個別中國游客的行為固然是陋習,但更多的是出於無知。如美國公共場所的自動傳輸帶扶手電梯,一般是站著不走動的在右邊,左邊則保持暢通,以便他人走動快速通過,但很多中國游客不知道這一點,喜歡並排站立,堵住通道,這在美國人看來很沒有教養。 美國每年有很多人出國,也有一些美國游客的行為舉止不當而獲得了“丑陋的美國人”的壞名聲。為此,美國有關機構編寫了《世界公民手冊》,對走出國門的美國人的行為舉止進行建議和規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中國近來推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之舉在逐步生效。中國人在走向世界的同時,也用自己的點點滴滴的言行,勾畫著中國人的形象。每位走出國門的中國人都要用心當好“形象大使”。 法國:隨地吐痰陋習難改 近十年來,到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組成、旅游方式以及舉止態度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國際先驅導報駐巴黎記者林曉軒報道說起中國游客在國外不受“待見”的地方,似乎許多人都能舉出一大堆: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不愛護賓館裡的公共設施,甚至自助餐時間夾帶食品出餐廳,等等。法國文華旅行社副總經理李曉彤女士在談到這些情況時卻認為,中國游客確實存在一些素質問題,但不是普遍現象。總的來看,中國游客整體素質正逐步提高。近十年來,到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組成、旅游方式以及舉止態度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 出境游剛興起時,來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多為兩種:一是公務團,二是在法國定居的華人子女為表孝心為父母報團游玩。現在來歐洲的游客可分為四類:不帶孩子的年輕人;帶孩子的年輕父母;中年游客(多為公務團)和老年游客。其中,中國年輕的游客人數增長迅速,這與他國游客以中老年人居多的情況形成了對照。年輕人選擇自助游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在接觸資訊、接受教育和行為舉止等方面都與西方相近,這帶動了中國游客整體形象的提升。 中國出境游興起才十多年,中國旅游市場遠沒有國外成熟。中國人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可能一時難以改變。在歐洲的各種旅游項目中,“荷比盧德法五國四日游”是一條常年開設、很受歡迎的旅行線路,報團走這條線路的游客很多。就在這條線路上的一些旅館中,早餐時間會專門劃定一個區域,用中文寫著:“中國游客用餐區”。這些字確實讓中國人不舒服。可中國游客吃飯時說話聲音總是很大,影響到同時進餐的其他顧客。這其實是生活習慣差異的一種表現,中國人一邊吃飯一邊和同伴旁若無人地聊天在中國司空見慣,但對於習慣了安靜吃飯的西方人來說,就無法接受。 至於將自助餐食品帶出餐廳的情況,李女士說,現在已經很少發生這種情況。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國游客不在乎買幾塊面包、幾個水果的錢,並且越來越多的人更希望能夠品嘗到旅游地地道的餐飲。不過,隨地吐痰確實是一部分中國游客存在的陋習。如果在國外隨地吐痰,肯定會招致周圍人異樣的眼光,這種無言的批評讓一些中國人臉紅。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現象,還需要中國游客整體質量的提升。 馬來西亞:穿著睡衣漫步酒店 上海游客喜歡用方言說“阿拉”如何如何,發音與“安拉”接近,容易在穆斯林中引起誤解 國際先驅導報駐吉隆坡記者陳麗華、熊平報道馬來西亞華人旅游公會會長蔡伍向本報記者表示,作為最早向中國大陸開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馬來西亞並沒有覺得中國游客有“另類”行為。部分中國游客素質確實有待提高,但總的來看,中國游客在當地並沒有造成“文化震蕩”。馬來西亞的華文和英文報紙也很少報道中國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舉止等。事實上,馬政府官員和旅游界還不斷通過媒體,頻頻向中國游客發出邀請,希望他們來此感受獨特的多元文化和缤紛的熱帶風情。 在馬來西亞,記者也很少看到專門用中文提醒游客注意文明禮儀的牌子。但也有少數出租車裡有類似“不要亂扔垃圾”字樣的中文提示語。 不過,蔡伍也指出,有的中國游客身著睡衣、短褲和大背心在星級酒店大廳裡走來走去,這不太符合當地禮儀。從四季分明的中國來到終年一夏的馬來西亞,難免會覺得熱。但是馬來西亞公共場所的冷氣開得很足,室內外溫差很大,如果游客在酒店內穿著“短打扮”常常會感冒。這不僅是禮貌,也關系到游客的健康。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人民和睦相處。這裡生活著600多萬華人,約占總人口的25%,他們較好地保留和傳承了華人的語言、文化和傳統。中國游客來馬在文化上不會遭遇太多的差異。再加上當地華人都會講流利的華語,如有不妥,導游會及時給與疏導或勸告,不會有太大的誤解或溝通障礙。 在東南亞另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文萊,近來前往旅游的中國人年年都在增加。中國駐文萊楊燕怡大使向《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指出,近幾年來,來文萊旅游的中國游客在服飾等外表形象有很大的改觀。但由於一些中國游客對文萊文化、宗教等習俗不太了解,對自己的一些習慣不太注意,在文萊人眼裡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有的游客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爭吵,尤其在機場,還有的游客在航班延遲起飛時“索賠意識”過強,一些游客難改隨地吐痰的習慣。另外,更多的問題是中國游客對當地文化和宗教習俗不太了解,如有上海游客喜歡用方言說“阿拉”如何如何,發音與“安拉”接近,容易在文萊人中引起誤解。 楊燕怡大使說,一些中國游客來文萊旅游時,要多了解文萊的國情,尊重當地文化宗教習俗。 不用這麼過分,素質就中國人低嗎,我們還可以用英文寫呢,素質在提高中啦,在魔鏡投票網上看到一些相關的調查,很不錯,你可以去看看,百度裡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那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系軍閥的軍隊。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從城北的安定門進城。部隊不費一槍一彈,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锟。 11月5日上午9點,馮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備司令鹿鐘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奉馮玉祥之命,驅趕末代皇帝溥儀。整個過程費時僅兩個多小時,下午4時10分,鹿鐘麟將優待條件大肆修改後,脅迫溥儀及其後妃親屬離開故宮,民國後存在了13年的小朝廷,宣告結束。 馮玉祥在北京召開政治軍事會議,決定請皖系軍閥段琪瑞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策」執政,電請孫中山入京共商國事。孫中山接受邀請,於11月10日發表《北上宣言》,宣布對內要打倒軍閥、對外要推倒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宣言表示接受中共在《第二次對時局主張》中提出的召集國民會議的主張。 北京事變引起全國震動,《北京導報》發表文章,稱此行動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一場政變。1924年10月18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锟。 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後,直系將領馮玉祥率部進駐古 北口,擔任左翼作戰軍第三軍總司令。馮與直系援軍第二路司令 胡景翼、京畿警備副司令孫岳秘密策劃倒戈反直,戰爭初起,直 軍失利,吳佩孚急調駐守在長辛店、豐台之間的勁旅第三師赴 援,10月18日,下令對奉軍發動總攻擊。乘後方空虛之際,馮玉 祥於19日不失時機地從古北口、密雲前線揮師秘密回京。 21日,馮玉祥命鹿鐘麟率部以晝夜200裡的速度馳赴北京。22 日下午,抵北苑與留守司令蔣鴻遇會合。晚8時,率部由北苑出 發,輕裝簡騎,靜悄悄地來到安定門。這時,已近深夜12點,夜 幕沉沉,城內一片寂靜。守軍孫岳部早已得到命令,大開城門, 迎接鹿鐘麟。事先混入城內的部隊,已按原定部署,於11時包圍 了總統府,切斷了電話線,並占領了電話局、電報局及火車站等 要害部門。各處守衛警察因事變突如其來,莫知所以,均乖乖繳 械。 鹿鐘麟入城後,即將司令部設於太廟,指揮部隊在北京全城 迅速布防,封鎖了各重要交通路口。此時總統府衛隊長官正在通 宵打牌,對外面所發生之事全然不知。鹿鐘麟下去驚動他們,只 令張俊聲加強警戒,嚴密看守,先派人將曹锟之心腹李彥青、曹 锟之胞弟曹銳逮捕。23日凌晨5時,鹿鐘麟就把北京全城控制在手 中。6時許,他請孫岳派人將總統府衛隊繳械,並囚禁了曹锟。整 個政變過程,沒有費一槍一彈,沒有驚擾一個北京市民。清晨, 市民驚異地發現滿城皆是佩戴“不擾民、真愛國、誓死救國”袖 章的國民軍士兵,才知道北京一夜之間發生了重大變化。 同日,馮玉祥、胡景翼、孫岳聯名通電主和,同時要求曹锟 下令停戰,免去吳佩孚本兼各職。10月24日,馮玉祥召集胡景 翼、孫岳、黃郛、王承斌等舉行會議,一致決定立即電請孫中山 北上主持國家大計,並商定先請段祺瑞入京維持局面;在孫、段 入京前由黃郛組織內閣,處理政府事宜。會議還決定將馮、胡、 孫所部定名為中華民國國民軍,暫編三個軍,推馮玉祥為總司令 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為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孫岳為副司令兼 第三軍軍長。會後,馮等聯名電請段祺瑞任國民軍大元帥,並聯 合奉系軍閥張作霖,推舉段祺瑞為北京臨時政府執政。10月25日 發出通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系軍閥的軍隊。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從城北的安定門進城。部隊不費一槍一彈,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锟。 11月5日上午9點,馮玉祥的部下北京警備司令鹿鐘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奉馮玉祥之命,驅趕末代皇帝溥儀。整個過程費時僅兩個多小時,下午4時10分,[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