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育肥需要什麼藥物嗎 育肥牛的飼養管理
一、育肥牛的選擇
品種的遺傳特性決定其產肉性能和育肥效果,可選用引進肉用良種(如利木贊、安格斯、德國黃牛、西門塔爾等)與地方良種的雜交一代、二代作為育肥對象。如純種安格斯與本地黃牛進行雜交,在保持本地黃牛適應性強、耐粗飼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產肉性能,一歲左右的雜交犢牛育肥日增重可達1~1.5公斤。
年齡反映了動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選擇一歲左右的牛犢進行育肥,不但可以獲得較高的日增重、飼料報酬,而且可以獲得優質的肉產品,從而贏得競爭優勢和超額利潤。
育肥初重的大小直接影響育肥效果,育肥牛的初重應大於150公斤。公牛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效率高於閹牛,閹牛高於母牛。
外形應選擇體形大、後軀寬、嘴叉大采食好的牛。
注意,不要從有傳染病的地方購進供育肥用的架子牛。
二、育肥牛的飼養
架子牛快速育肥一般需90~120天,在飼養上分為三個階段,即育肥前期(適應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後期。
育肥前期(適應期)約為15天左右。新購入的架子牛,在飼料搭配上以優質粗飼料為主,適當增加食鹽,並給予充足的飲水。從進場的3~4天起可喂給精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2%,每天喂1.5~2公斤,使其盡快適應捨飼育肥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
育肥中期為50~60天。這個時期育肥牛應增加各種飼料的喂給量,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1%,精料日喂量3~4公斤,以滿足牛高速生長的需要。精料配方:玉米70%、花生餅20%、麸皮10%,每天每頭補飼食鹽20克、牛用添加劑50克。
育肥後期為30~45天。這個時期增加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減少蛋白質飼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0%,精料日喂量應在5公斤以上,育肥結束時體重要達到450~550公斤才出欄。精料配方:玉米85%、花生餅10%、麸皮5%,每天每頭飼喂食鹽30克、牛用添加劑50克。
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飼2~3次,飼喂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飼料量來飼喂,一般的飼喂次序為先粗後精,即先喂干草(秸稈),再喂精料、飲水。冬季每天在喂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夏秋季多增加1次夜間飲水。
三、架子牛的育肥管理
購入的架子牛在驗收前,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嚴重疾病的牛應嚴禁入捨。健康牛入捨前,首先要稱重,然後按體重、品種、年齡及營養狀況分為若干組,並對每頭牛進行編號。
架子牛在進場的3~5天內進行驅蟲、健胃,藥物有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硝氯酚、伊維菌素、敵百蟲等。
育肥牛采取短拴系,這樣可減少牛的活動,一般缰繩拴系長度為50~60厘米;或者采用頸枷式,最好用鋼管做材料,間隔18~20厘米。
育肥牛的最適宜溫度為7~27℃,寒冷和暑熱均影響牛的生長發育。為提高冬、夏季架子牛的育肥效果,牛捨必須冬暖夏涼,冬季實行捨飼育肥肉牛,捨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夏季防暑降溫,可在捨內安裝電風扇或用涼水噴灑地面的方法降溫。
每頭牛每天應當刷拭兩次,每次不少於5分鐘。每天要定時清掃牛捨2~3次。牛捨、牛床、牛槽應每周消毒1次。育肥牛出欄後,下批牛入捨前要對牛捨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
育肥牛最好每月稱體重1次,以便了解牛的增重情況,根據增重情況分析飼料效果,以便調整日糧,達到最佳育肥效果。
就一般規律來講,每年買牛的時機在農歷的5~6月份、10~11月份較好,賣肉牛的時機在農歷的10~11月份、2~3月份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