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滅活的禽流感病毒免疫小鼠,總共免疫三次,但是不知道要用多少的劑量才合適?每只小鼠每次要用多少病毒進行免疫? 皮下注射給藥:一般選擇頸背部皮下 皮內注射給藥:剃毛後打到皮內,要小心
肌肉注射給藥:打後腿肉多的地方 靜脈注射:一般是尾靜脈 經口給藥:灌胃
.注射給藥
(1)皮下注射給藥
皮下注射給藥是將藥液推入皮下結締組織,經毛細血管、淋巴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作皮下注射常選項背或大腿內側的皮膚。操作時,常規消毒注射部位皮膚,然後將皮膚提起,注射針頭取一鈍角角度刺入皮下,把針頭輕輕向左右擺動,易擺動則表示已刺入皮下,再輕輕抽吸,如無回血,可緩慢地將藥物注入皮下。拔針時左手拇、食指捏住進針部位片刻,以防止藥物外漏。注射量約為0.1-0.3ml/10g體重。
(2)皮內注射給藥
是將藥液注入皮膚的表皮河真皮之間,觀察皮膚血管的通透性變化或皮內反應,接種、過敏實驗等一般作皮內注射。先將注射部位的被毛剪掉,局部常規消毒,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膚使之繃緊,在兩指之間,用結核菌素注射器連接4.5針頭穿刺,針頭進入皮膚淺層,再向上挑起並梢刺入,將藥液注入皮內。注射後皮膚出現一白色小皮丘,而皮膚上的毛孔極為明顯。注射量為0.1ml/次。
(3)肌肉注射給藥
小鼠體積小,肌肉少,很少采用肌肉注射。當給小鼠注射不溶於水而混懸於油或其他溶劑中的藥物時,采用肌肉注射。操作時1人保定小鼠,另一人用左手抓住小鼠的1條後肢,右手拿注射器。將注射器與半腱肌呈90°角迅速插入1/4,注入藥液.用藥量不超過0.1ml/10g體重。
(4)腹腔注射
左手提起並固定小鼠,使鼠腹部朝上,鼠頭略低於尾部,右手持注射器將針頭在下腹部靠近腹白線的兩恻進行穿刺,針頭刺入皮膚後進針3nm左右,接著使注射針頭與皮膚呈45°角刺入腹肌,穿過腹肌進入腹膜腔,當針尖穿過腹肌進入腹膜腔後抵抗感消失。固定針頭,保持針尖不動,回抽針栓,如無回血、腸液和尿液後即可注射藥液。注射量為0.1-0.2ml/10g體重。
(5)靜脈注射
小白鼠和大白鼠:一般采用尾靜脈注射,鼠尾靜脈有三根,左右兩側及背側各一根,左右兩側尾靜脈比較容易固定,多采用,背側一根也可采用,但位置容易固定。操作時先將動物固定在鼠筒內或扣在燒杯中,使尾巴露出,尾部用45~50℃的溫水浸潤半分鐘或用酒精擦拭使血管擴張,並可使表皮角質軟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兩側,使靜脈充盈,用中指從下面托起尾巴,以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尾巴的末梢,右手持注射器連4(1/2)號細針頭,使針頭與靜脈平行(小於30℃),從尾下四分之一處(約距尾尖2-3厘米)處進針,此處皮薄易於刺入,先緩注少量藥液,如無阻力,表示針頭已進入靜脈,可繼續注入。注射完畢後把尾部向注射側彎曲以止血。如需反復注射,應盡可能從末端開始,以後向尾根部方向移動注射。
(六)經口給藥
在急性試驗中,經口給藥多用灌胃法,此法劑量准確,適用於小白鼠、大白鼠、家兔等動物。
小鼠、大鼠(或豚鼠)用輸血針頭或小號腰穿針頭,將其尖端斜面磨劑,用焊錫在針尖周圍焊一圓頭,注意勿堵塞針孔,即成灌胃針;亦可用燒成圓頭的硬質玻璃毛細管或特制的塑料毛細秋,作為導管。灌胃時將針按在注射器上,吸入藥液。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頸部皮膚將動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將灌胃針插入動物口中,沿咽後壁徐徐插入食道。動物應固定成垂直體位,針插入時應無阻力。若感到阻力或動物掙扎時,應立即停止進針或將針拔出,以兔損傷或穿破食道以及誤入氣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