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裡上吐下瀉並發燒怎麼辦 上吐下瀉 通常人體都會自我選擇一條它認為最佳的管道,來排除人體內某部份的毒素,當食物中毒或腸胃有毒素時人體將會選擇上吐下瀉的方式來排毒,有時上吐、下瀉一並發生;體型稍胖的人或肥胖的人於改善過程較會有腹瀉現象,有時一天八、九次,甚至持續一個禮拜,有的人一天幾次,一、兩天就結束了;一般的腹瀉只要一天兩、三次的人就會覺得渾身無勁;但好轉反應的腹瀉卻愈拉愈有勁,一直到人體認為毒素已排除得差不多時才會停止。 吐很正常,你可以去醫院打點滴,但發燒就有點怪了,建議你去一下醫院。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裡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於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
何謂寶寶腹瀉病?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腹瀉的發病率僅次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2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緣由3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判斷2根據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媽咪家居護理重點
重點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媽咪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媽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媽咪可從以下幾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即在5000毫升的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1.75克精食鹽相當於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於2小勺;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的精食鹽;用醫生給開出來的ors(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
然後,在最初4小時裡,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睑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制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重點2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魚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重點3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松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愈,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藥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媽咪護理常見誤區
誤區1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
有的媽咪常在這種情況下急著服用止瀉藥,可這個問題並不這麼簡單。因為,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後不久,可能經常會在喂奶後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余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
這種情況多見於母乳喂養的寶寶,其實它是一種生理性腹瀉。隨著消化功能逐漸發育,多在添加離乳食品後會自然好轉,而並不是患了腸炎。只要寶寶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應良好,睡眠安穩,體重也在增長,大便化驗無異常,就用 不著服用止瀉藥,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
誤區2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
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後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後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趕快去看醫生。
誤區3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
寶寶腹瀉時,媽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吃母乳的寶寶都是這樣不必太擔心了,我家寶寶在兩個多月時也是這樣,也沒有給他吃藥,大一點就好了。有的小孩到六七個月的時候還一天拉兩三次呢!孩子太小,不要給孩子吃什麼藥。如果不放心你可以去醫院給他查個大便。吃點健胃消食片吧,泡水給bb喝,還有bb是喝母奶嗎?如果是你自己就要注意飲食了,不消化/對bb不利的東西不要吃了,小孩子拉的次數比較多,只要不是水水的就是正常的.是不是孩子著涼了?天氣慢慢轉涼,孩子就會比平時拉得多一些,在說兩個月的孩子本身拉得也多,和月子的時候差不多的。如果是母乳喂養的話,你不要吃涼的東西,孩子一般是不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孩子小,別亂給孩子吃這種藥那種藥的,不好。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鮮,不要吃過冷和過熱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選擇,以平性為主,也要多喝白開水。注意乳頭衛生,一旦乳腺發炎,要停止喂母乳。 吃幾天媽咪愛吧,畢竟是醫生的建議,吃三分之一或半袋都可以,也可以加喂點胖得生,這兩個加在一起效果比較好,在這個期間喂寶寶些溫開水,避免寶寶脫水,祝寶寶早點好起來,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小孩(5個多月)前幾天也垃肚子,差不多有十多天了,也吃了蒙脫石散抗菌藥之類的,都不行,昨天好了,現在介紹幾種方法給你,1:蒸熟的蘋果一天一個,可分兩次吃.一次半個.2:最好暫時戒母乳,如不行,媽媽就不要吃油葷的菜或湯.3:可以喝雅培的專用止瀉奶粉暫時替代母乳或煮胡蘿卜粥.4:可喝些胡蘿卜汁.也有止瀉作用.4:可去藥店買10可紅參,20克白茋分兩次煲水喝,(醫生開的)另外還要注意不要讓寶寶睡空調房,以免肚臍和腳部著涼.洗澡不要洗肚臍周圍,最好只擦一下身,以上方法結合用更好些.祝你的孩子早康復!咨詢一下兒科醫生就沒這麼擔心咯~<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 http://www.kaikaifuwu.com 腹瀉是嬰兒常見的病症。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常見的腹瀉原因有: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以及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致使嬰兒消化功能降低等。另外,由於食物或用具污染,使嬰兒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嬰兒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環境溫度過低、過高時,小兒也可能出現腹瀉,嬰兒腹瀉後應做好以下幾件事: 1.千萬不要禁食。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嬰兒的消化道功能雖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喂,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可以添加含鹽分的米湯,或哺喂胡蘿卜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要根據嬰兒口渴情況,保證喂水。
2.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唇發干,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皮膚“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