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賽跑正文

賽跑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推或用腳踢倒欄架外,身體其他部位碰倒欄架不算犯規。
跨欄跑是在一定距離內,跨過規定的高度和數量的欄架、技術性較強的短跑項目。國際比賽男子為100米高欄,欄高106厘米,欄數10個;女子為100米低欄,欄高84厘米,欄數10個。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我國選手劉華金在女子100米欄賽中以12秒73的成績,打破她自己保持的12秒89的亞洲紀錄。中國選手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追平了沉睡13年的記錄,是12秒91。後來在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洛桑站他又打破了這個記錄,獲得了12秒88的好成績。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最新世界紀錄是12秒87,由古巴人羅伯斯於2008年6月12日制造。
跨欄跑歷史
20世紀初,出現了可移動的┻形欄架,促進了跨欄技術的發展。1935年比賽中采用了l形的欄架,欄架底部加重,欄板只要受到3.6-4公斤的沖撞力量,就會向前翻倒,欄架的這種結構,一直被沿用到現在。
1837年在英國首次舉行了大學生跨欄跑比賽。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跨欄跑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但是當時跨欄的技術很不完善,不是跨欄,而是前腿彎著繞過欄,因此成績不高,這屆運動會冠軍的成績是17秒6。
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跨欄技術已有所改進,創造了"跨欄步"技術,美國運動員獲得了110米跨欄冠軍,成績是15秒4。
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美國運動員采用了上體前傾的過欄姿勢,並改進了起跨腿的動作(起跨腿蹬地結束後不直接前拉,而是經過體側向前提拉過欄),以15秒的成績獲得了冠軍。
1920年-1922年加拿大運動員除了用上體前傾幫助起跨腿過欄,避免身體重心上升過高外,還采用了單臂前擺幫助上體前傾的跨欄技術,以14秒8的成績獲得了第七屆奧運會的冠軍。
1936年美國運動員過欄時把擺動腿的膝抬得很高,這對過欄後第一步迅速落地起著很大作用,技術又有了改進,以14秒2的成績獲得了第十一屆奧運會的冠軍。
1959年西德運動員創造了13秒2的世界紀錄(人工計時)。直到1973年美國運動員才以13秒1的成績刷新了紀錄。到1980年止的世界紀錄是電動計時為13秒16,人工計時為13秒。
70年代以來,由於塑膠跑道的出現,跨欄跑的技術又有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跨欄向跑欄過渡,全程跑的速度提高了(110米跨欄跑平均速度每秒8-9米,女子100米跨欄為每秒8米),"跨欄步"的絕對速度也有一定提高,過欄和欄間跑的速度更加接近。
男子400米跨欄跑從第二屆奧運會起,列為比賽項目,當時的欄高是76.2厘米,這屆運動會的冠軍是美國運動員,成績是57秒6。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將欄高改為91.1厘米,冠軍的成績是58秒。到了1956年,美國運動員以49秒2的成績突破了50秒大關。女子400米跨欄跑1973年起成為國際比賽項目。
跨欄跑,是途中設有固定數量、固定距離、固定高度欄架的短跑項目,也是田徑運動中技術比較復雜、節奏性比較強、鍛煉價值比較高的項目。從事跨欄跑運動,可以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並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彈跳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
跨欄跑的成績,取決於運動員的平跑速度、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以及跑、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以及跑、跨兩者協調配合的能力。僅有好的跑速,而無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是不能在跨欄跑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同樣,僅有合理技術,而無良好跑速,也是不能在跨欄跑中獲得更高成績的。
跨欄跑的關鍵是快,這就是一要跑的快,二要完成跨越欄架一系列動作快。因此,任何距離跨欄跑的特點都是短時間大強度的工作。動作自然,而且能以必要的幅度和較快的頻率完成,是現代跨欄跑技術的基本特征。盡管跨欄跑的距離有長有短,欄架有高有低,欄間跑的步數有多有少,但是跨越欄架的技術是基本相同的。
[編輯本段]接力跑
接力跑簡介
田徑運動中惟一的集體項目。以隊為單位,每隊4人,每人跑相同距離。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奧運會祭祀儀式中的火炬傳遞,有的認為與非洲盛行的"搬運木料"或"搬運水壇"游戲有關,也有的認為是從傳遞信件文書的郵驿演變而來。
奧運會比賽項目分男、女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1908年第4屆奧運會首次設立接力項目,但4名運動員所跑距離不等。1912年第5屆奧運會改設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女子4×100米接力跑和4×400米接力跑分別於1928年、1972年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接力跑運動員必須持棒跑完各自規定的距離,並且必須在20米的接力區內完成傳接棒。
詳細介紹
接力跑是多人徑項。跑手會傳接30厘米長的金屬圓柱。他們必須在接捧區內接捧。當拿著捧的跑手接近,將接捧的跑手便開始跑,以更早達到最高速度。因此,接力賽的成績除以跑手人數通常比獨立項目的成績為快。根據跑手的速度,接力賽的跑手位置通常如下:第二快、第三快、最慢、最快。若果站出了跑道,會被取消資格。
接力跑是由幾個人組成接力隊,每人跑完一定的距離,用接力棒或接力帶進行傳遞,相互配合跑完全程的集體徑賽項目。
目前,在田徑場跑道上正式比賽的接力跑有:男、女4x100米、4x400米。有時候舉行4x200米和4x800米的接力賽跑。還有在公路上舉行的接力賽,如公路馬拉松接力賽。
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還有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不同距離的團體接力,各種形式的迎面接力、異程接力等。
除了起跑者用蹲踞式起跑之外,其他人都是站立起跑。交捧的手勢分上挑傳棒和下壓傳棒。上挑傳棒有跌捧的可能性較大。
奧運的聖火點燃就參考了接力跑的形式。德國接力跑(deutschlandstaffel)是在網絡上的特殊活動。游泳亦有接力賽,但沒有接力捧。
在4x400米接力跑中,第一棒全程及第二棒的第一彎道是分道跑,第二棒運動員要跑至搶道線後方可自由搶道。第一棒的傳接必須在參賽者指定的線道內進行,其余各棒的傳接,裁判員會根據第二及第三棒運動員通過200米起點處之先後,按次序讓其第三及第四棒的隊友在接棒范圍內,由內至外排列等候接棒。所有接棒者均不可以在接棒區外起跑。
接力棒必須拿在手上,直到比賽結束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須由其本人拾回,而且要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所有接力賽事,必須在接棒區內完成交接棒。‘接棒區內’的判定是根據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據參賽者的身體或四肢的位置。任何參賽者在傳接棒完畢後故意越出跑道以妨礙其他參賽隊伍,其隊伍可以被取消資格。
[編輯本段]障礙跑
障礙跑簡介
19世紀在英國興起。最初在野外進行,跨越的障礙是樹枝、河溝,各障礙間的距離也長短不一,19世紀中葉開始在跑道上進行。有的研究報告指出,19世紀時障礙跑的距離不統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短的440碼,長的可達3英裡。
1900年第2屆奧運會首次設立障礙跑,分2500米和4000米兩個項目。從1904年第3屆奧運會起將障礙跑的距離確定為3000米,並沿用至今。女子障礙跑開展很晚,國際田聯1997年才開始推廣。全程必須跨越35次障礙,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礙架高91.1~91.7厘米,寬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擺放5個障礙架,各障礙架的間距為80米。運動員可跨越障礙架,也可踏上障礙架再跳下,或用手撐越。國際田聯直到1954年才開始承認其世界紀錄。
詳細介紹
在田徑場地上跑越一定障礙的男子競賽項目。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長跑的耐力和技術,還要掌握跨越障礙和水池的本領。正式比賽項目只有3000米障礙一項,全程共跨越35次障礙,其中有7次跨帶水池的障礙。途中障礙設置方法有兩種:一種每圈長39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27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78米,第五障礙至終點68米。另一種每圈長41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13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82米,第五障礙至終點72米。越過障礙欄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跨欄法,近似400米欄的動作,起跨點約距欄架1.5~1.8米,起跨角略大,身體重心騰起稍高。另一種方法是踏上跳下法,用有力腿蹬地起跳後,前伸的擺動腿屈膝以腳跟踏上橫木後沿,隨之身體前移,待重心移過障礙架後,支撐腿也轉為腳尖蹬橫木使身體向前落下,用起跨腿落地。跨過水池障礙的方法也采用踏上跳下法。
女子障礙跑開展很晚,國際田聯1997年才開始推廣。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上女子3000米障礙將設為正式比賽項目。
在4x400米接力跑中,第一棒全程及第二棒的第一彎道是分道跑,第二棒運動員要跑至搶道線後方可自由搶道。第一棒的傳接必須在參賽者指定的線道內進行,其余各棒的傳接,裁判員會根據第二及第三棒運動員通過200米起點處之先後,按次序讓其第三及第四棒的隊友在接棒范圍內,由內至外排列等候接棒。所有接棒者均不可以在接棒區外起跑。
接力棒必須拿在手上,直到比賽結束為止。任何人掉了棒,必須由其本人拾回,而且要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方可越出自己的跑道以拾回接力棒。所有接力賽事,必須在接棒區內完成交接棒。‘接棒區內’的判定是根據接力棒的位置,而不是根據參賽者的身體或四肢的位置。任何參賽者在傳接棒完畢後故意越出跑道以妨礙其他參賽隊伍,其隊伍可以被取消資格。
[編輯本段]障礙跑
障礙跑簡介
19世紀在英國興起。最初在野外進行,跨越的障礙是樹枝、河溝,各障礙間的距離也長短不一,19世紀中葉開始在跑道上進行。有的研究報告指出,19世紀時障礙跑的距離不統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短的440碼,長的可達3英裡。
1900年第2屆奧運會首次設立障礙跑,分2500米和4000米兩個項目。從1904年第3屆奧運會起將障礙跑的距離確定為3000米,並沿用至今。女子障礙跑開展很晚,國際田聯1997年才開始推廣。全程必須跨越35次障礙,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礙架高91.1~91.7厘米,寬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擺放5個障礙架,各障礙架的間距為80米。運動員可跨越障礙架,也可踏上障礙架再跳下,或用手撐越。國際田聯直到1954年才開始承認其世界紀錄。
詳細介紹
在田徑場地上跑越一定障礙的男子競賽項目。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長跑的耐力和技術,還要掌握跨越障礙和水池的本領。正式比賽項目只有3000米障礙一項,全程共跨越35次障礙,其中有7次跨帶水池的障礙。途中障礙設置方法有兩種:一種每圈長39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27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78米,第五障礙至終點68米。另一種每圈長41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13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82米,第五障礙至終點72米。越過障礙欄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跨欄法,近似400米欄的動作,起跨點約距欄架1.5~1.8米,起跨角略大,身體重心騰起稍高。另一種方法是踏上跳下法,用有力腿蹬地起跳後,前伸的擺動腿屈膝以腳跟踏上橫木後沿,隨之身體前移,待重心移過障礙架後,支撐腿也轉為腳尖蹬橫木使身體向前落下,用起跨腿落地。跨過水池障礙的方法也采用踏上跳下法。
女子障礙跑開展很晚,國際田聯1997年才開始推廣。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上女子3000米障礙將設為正式比賽項目。
 

上一页  [1] [2] 

金魚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