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得過甲流還能接種甲流疫苗嗎正文

得過甲流還能接種甲流疫苗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得過甲流還能接種甲流疫苗嗎
 
北京市從本月16日起為北京市民免費接種甲流疫苗,連日來,北京12320每日接到逾7000相關問題咨詢電話.應廣大讀者要求,在12320支持下,本刊特邀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預防所所長吳疆教授回答接種甲流疫苗的最熱點問題.
1、我有過感冒發燒症狀但未明確診斷(有同班同學被診甲流),還需接種甲流疫苗嗎?
答:近日得過感冒,沒被證明得的是流感,可以接種甲流疫苗;如患者得的是普通季節性流感,普通流感與甲流之間沒有交叉免疫,可以接種甲流疫苗;如已確診得的是甲流,或處於密接環境中密接者被確認患的是甲流,你雖未經確診但與密接的甲流患者症狀相同,極有可能患的是甲流,可以不用接種該疫苗.
2、我的同班多位同學患了甲流,我還一直沒染上,是不是我就不用接種了?
答:任何人對作為新病毒作祟的甲流都是易感人群,暫時沒染上不等於下次不易感,所以應該接種甲流疫苗.
3、我正服用增強免疫力的藥物,還用注射甲流疫苗嗎?
答:正常藥品效力都有半衰期,吃預防流感的藥物是應急之用,對甲流真正有持久防范功用的目前唯有疫苗.
4、我接種了普通流感疫苗,要過多長時間才能接種甲流疫苗?
答:要經過2周.
5、孩子出生5個月時吃雞蛋嘴唇紅腫,以後再沒發生過類似情況,現能種甲流疫苗嗎?
答:吃雞蛋過敏為吃雞蛋後身體迅速出現紅腫、風團、紅疹等.如果你的孩子是若干年前出現過吃雞蛋過敏,多年後不再有這種過敏,證明他已處於脫敏狀態,他可以接種甲流疫苗.
6、青霉素、紅霉素、磺胺類藥物、花粉過敏者,荨麻疹患者能接種甲流疫苗嗎?
答:如果確診是單一的過敏源,而這種過敏源和疫苗成分不相干可以接種;對多種物質都過敏者為過敏體質,過敏體質者不宜接種;過敏源判斷不清或對過敏源與疫苗關系不清楚者,應向接種醫生詳細咨詢為妥,或前去變態反應專科進行檢查和咨詢.
7、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肝病患者可以接種甲流疫苗嗎?
答:建議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肝炎病人病情處於平穩期可以接種甲流疫苗.正處於急性發作期應急用藥的患者或活動期患者,應和經治醫生咨詢.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可以接種疫苗.
8、白癜風、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可以接種甲流疫苗嗎?
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罕見疾病者,要向相關專業醫生咨詢能否接種.
9、接種甲流疫苗後有什麼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一般在多少小時內發生?
答:據對9萬6千接種者統計分析,81人出現與疫苗相關的反應mm接種局部不適、局部有紅腫,全身反應有低熱,僅2人發燒超過39℃.不良反應絕少有超過72小時的,絕大部分人屬"一過性",24小時內反應自行消失.目前我市已接種甲流疫苗約80萬例,無危及生命反應發生.
10、接種甲流疫苗後多長時間產生抗體,抗體的保持期有多長?
答:一般在接種後兩周內產生抗體,抗體的保護期目前尚待跟蹤,參照以往普通流感疫苗資料保護期一般是一年.
11、甲流疫苗是滅活疫苗嗎?安全嗎?
答:它內含的不是野毒株,所用的改造後的病毒不再具有致病性,該疫苗在制作中不僅僅是將疫苗株滅活,還要經過裂解、超清、層析等工藝流程,只留下所需物質,所以是安全的.
12、接種甲流疫苗後注意什麼?能喝酒嗎?
答:接種疫苗後宜清淡飲食,不宜豪飲、辛辣、大吃大喝和過度劇烈活動;不宜馬上洗澡以免接種部位感染;宜多飲白開水促進代謝;對小的孩子接種後要多觀察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13、有一線接種醫護人員反映接種甲流疫苗不良反應少是怎麼回事?
答:甲流疫苗和以往接種的普通流感疫苗是同樣的產品,不同的是它把原普通流感疫苗的乙型、甲1型、甲3型三種抗原變成"1價",甲流疫苗內含的總蛋白比普通流感疫苗還少,所以,現在有很多一線接種醫護人員反映甲流疫苗不良反應率比以往接種普通流感疫苗還少.
 
注射疫苗後怎麼還會患乙肝

不少人注射乙肝疫苗後,在體格檢查時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於是有人問:“乙肝疫苗不是預防乙肝的嗎?為什麼已經注射了疫苗還得乙肝?”有的人因此懷疑檢查結果有誤或是疫苗有假,要狀告醫院。那麼接種乙肝疫苗後到底還會不會得乙肝呢?
大量研究和臨床應用結果證明,注射乙肝疫苗的確是預防乙肝的好方法。但是乙肝疫苗的保護率為90%~95%,對少數人可能無效。影響乙肝疫苗效果的因素很多,掌握這些知識,有助於進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保護作用。
注射疫苗後能否預防乙肝,取決於疫苗能否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以及抗體產生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認為,血清抗體滴度大於10國際單位/毫升時才能預防乙肝。約有30%的人注射乙肝疫苗1個月後出現抗體,完成全程注射1個月後抗體達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抗體未產生或滴度比較低時,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在這段時間裡,人們仍須注意采取其他預防措施。
據研究,人體對乙肝疫苗產生抗體滴度的高低可分為四組:1.無反應組,約占注射人數的5%。人對乙肝疫苗無反應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的能力是由ⅱ型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控制的,屬於顯性遺傳。2.低反應組。注射疫苗後產生血清抗體的滴度小於10國際單位/毫升者,約占注射人數的10%。這與遺傳、年齡大、肥胖、免疫抑制、免疫耐受等因素有關。3.中反應組。注射疫苗後產生血清抗體的滴度為10~100國際單位/毫升者,約占注射人數的65%。4.高反應組。血清抗體滴度大於100國際單位/毫升者約占注射人數的20%。無反應組和低反應組的人仍有可能在注射疫苗後得乙肝。
另外,有的人在注射疫苗前未檢查“兩對半”,在全程注射完成後,經檢查發現表面抗原陽性,便認為是注射疫苗引起了乙肝,這是誤解。注射乙肝疫苗是絕對不會引起乙肝的。事實上,即使注射疫苗前做了檢查,肝功各項指標正常,仍有可能因處於感染的潛伏期而檢查不出來。乙肝疫苗產生的抗體只對血液中的病毒有效,對已經進入肝細胞的病毒無效。所以,如果注射乙肝疫苗前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則注射乙肝疫苗無效。
乙肝疫苗不宜冰凍,冰凍可破壞其結構。37℃保存不宜超過1個月,4℃保存不宜超過1年。保存時間過長,疫苗效價會降低。另外,乙肝疫苗宜在三角肌或大腿前外側注射,不宜在臀部注射。因為臀部脂肪組織多,免疫活性細胞少,注射後產生的抗體滴度低,抗體下降速度快。可見,疫苗保存和使用不當,影響抗體的產生,也是接種疫苗失敗的原因之一。
即使注射疫苗產生了高滴度的抗體,少數人仍有得乙肝的可能。這是因為乙肝病毒可以發生變異,而現有的乙肝疫苗是針對正常乙肝病毒的。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發生了突變,注射疫苗的人不幸感染了這種變異病毒,就仍有可能得乙肝。
鑒於少數人接種乙肝疫苗後仍然可發生乙肝,而其主要原因是未產生抗體或抗體滴度不高等。因此,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後不能以為萬事大吉了,而應進行乙肝全套檢查。如果沒有產生抗體,還應重新接種疫苗。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應加大疫苗劑量,如每次15微克(重組疫苗),並且最好另選生產廠家的產品。有些專家認為,補充鋅、il-2或胸腺素有可能增加抗體滴度,不妨一試。
很可能是以前感染過,但是沒有測出核心抗體.現在才被測出.仍然是注射乙肝疫苗獲的,是好事,沒有問題.一,接種乙肝疫苗時的注意事項

乙型肝炎發病率在我國亦居高不下,目前,已有10%的健康人成為乙型病毒標志的慢性攜帶者,要想控制這種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一般來說,凡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者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但需要接
種乙肝疫苗重點應用人群應是新生兒、學齡前兒童,尤其是母親在妊娠期間為病毒攜帶者的新生兒。另一危險人群,包括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配偶,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接觸乙肝病人的醫護人員等。
  接種乙肝疫苗前一定要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抗-hbs)和核心抗體(抗-hbc),也就是常話的乙肝“兩對半”,當化驗結果出來時,根據結果來決定是否進行接種疫苗,比如,陰性者就必須注射,表面抗體(抗-hbs)陽性者就不須注射,因為他(她)體內已經產生抗體;另外,兩歲以內的小兒如沒有密切接觸史,可以不用化驗,直接注射乙肝疫苗。
  接種了乙肝疫苗後,一般只能維持3~5年,以後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再加強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只能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發病。對其它類型的病毒性肝炎沒有預防作用。接種者還可能感染甲、丙、戊、庚肝等病毒。
  有條件的婦女可以在婚前接種乙肝疫苗。婚前接種不排斥新生兒出生後接受常規接種。兩者結合更佳。婦女婚前接種乙肝疫苗有利於阻斷“母一嬰”或“父一嬰”傳播途徑。注射疫苗後的未來的母親可將通過接種所產生的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直接傳遞給胎兒,如果她們的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則通過接種在體內所產生的抗-hbs可以抵抗丈夫精液中進入的乙肝病毒,保護卵細胞和受精卵不被感染。
  乙肝疫苗接種的具體辦法是:在嬰兒出生2天內(48小時)注射第一針;滿1個月時注射第二針;滿6個月時注射第三針。這三針打完後,有效預防時間在5年左右。孩子長到5周歲,仍按上述辦法再打3針。

二,注射疫苗後怎麼還會患乙肝

  不少人注射乙肝疫苗後,在體格檢查時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於是有人問:“乙肝疫苗不是預防乙肝的嗎?為什麼已經注射了疫苗還得乙肝?”有的人因此懷疑檢查結果有誤或是疫苗有假,要狀告醫院。那麼接種乙肝疫苗後到底還會不會得乙肝呢?

  大量研究和臨床應用結果證明,注射乙肝疫苗的確是預防乙肝的好方法。但是乙肝疫苗的保護率為90%~95%,對少數人可能無效。影響乙肝疫苗效果的因素很多,掌握這些知識,有助於進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保護作用。

  注射疫苗後能否預防乙肝,取決於疫苗能否刺激人體產生抗體以及抗體產生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認為,血清抗體滴度大於10國際單位/毫升時才能預防乙肝。約有30%的人注射乙肝疫苗1個月後出現抗體,完成全程注射1個月後抗體達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抗體未產生或滴度比較低時,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在這段時間裡,人們仍須注意采取其他預防措施。

  據研究,人體對乙肝疫苗產生抗體滴度的高低可分為四組:1.無反應組,約占注射人數的5%。人對乙肝疫苗無反應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的能力是由ⅱ型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控制的,屬於顯性遺傳。2.低反應組。注射疫苗後產生血清抗體的滴度小於10國際單位/毫升者,約占注射人數的10%。這與遺傳、年齡大、肥胖、免疫抑制、免疫耐受等因素有關。3.中反應組。注射疫苗後產生血清抗體的滴度為10~100國際單位/毫升者,約占注射人數的65%。4.高反應組。血清抗體滴度大於100國際單位/毫升者約占注射人數的20%。無反應組和低反應組的人仍有可能在注射疫苗後得乙肝。

  另外,有的人在注射疫苗前未檢查“兩對半”,在全程注射完成後,經檢查發現表面抗原陽性,便認為是注射疫苗引起了乙肝,這是誤解。注射乙肝疫苗是絕對不會引起乙肝的。事實上,即使注射疫苗前做了檢查,肝功各項指標正常,仍有可能因處於感染的潛伏期而檢查不出來。乙肝疫苗產生的抗體只對血液中的病毒有效,對已經進入肝細胞的病毒無效。所以,如果注射乙肝疫苗前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則注射乙肝疫苗無效。

  乙肝疫苗不宜冰凍,冰凍可破壞其結構。37℃保存不宜超過1個月,4℃保存不宜超過1年。保存時間過長,疫苗效價會降低。另外,乙肝疫苗宜在三角肌或大腿前外側注射,不宜在臀部注射。因為臀部脂肪組織多,免疫活性細胞少

[1] [2] 下一页

甲流會不會流鼻涕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