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寶寶12個月拉肚子加發燒怎麼辦正文

寶寶12個月拉肚子加發燒怎麼辦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青蒿20克,每日一劑,分兩次煎服,並給患兒喂適量小蘇打、精鹽葡萄糖水。還應控制飲食,重者禁食6~12小時,以後逐漸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為了預防腹瀉的嬰幼兒患者脫水,家長可以在家裡自制米湯加鹽溶液或口服補液鹽給孩子服用。無論孩子病情輕或重,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勵其進食。急性期可減少哺乳的次數,縮短每次哺乳時間,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湯等。患兒營養好轉後,可逐步恢復飲食,進食必須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地循序漸進。需要注意的是,不濫用抗生素。大多數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無效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一般來說,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病程一般在5~8天,屆時即能自行好轉治愈,父母應給孩子補充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就可以逐漸治愈。張醫生特別提醒家長,對小兒腹瀉不能麻痺大意。特別需要家長和孩子注意衛生,清洗手時用流動的水,注意手部消毒。盡量不要去人多空氣污濁的地方。母乳喂養的小孩,如病情嚴重則不要繼續喂養母乳;奶粉喂養的要更換不含乳糖的奶粉。若孩子精神不振,不能進食,或腹瀉程度加重,如伴有高燒、吐瀉頻繁、合並脫水現象時,家長要馬上帶孩子到醫院,用靜脈輸液以防脫水。


各個奶粉廠家都有不含乳糖的奶粉,專門給早產兒和腹瀉寶寶吃的奶粉:美贊臣安嬰樂;雅培小安素;惠氏愛兒樂;雀巢也有一款的。

預防秋冬季腹瀉:應注意嬰兒喂養衛生,用過的奶瓶奶頭用開水燙泡,大人喂小孩之前應洗手,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不潔和變質食物。要為患兒保暖更要保持清潔。預防嬰幼兒的秋季腹瀉,要特別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秋季氣候漸涼,腹瀉寶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醫生建議父母可適當地用熱水袋對寶寶腹部進行熱敷,也可給寶寶輕揉肚子,以緩解其疼痛。此外,保持肛門清潔,可避免反復交叉感染加重病情。孩子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擦洗干淨,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患兒用過的東西要及時洗滌並進行消毒處理。
 
可以吃點利貝樂兒童益生菌,美國專利產品。利貝樂兒童益生菌能活著到達小腸,並且抑制有害菌在腸內的繁殖,促進腸道運動,從而提高腸道機能,改善排便狀況。
 
你好,給你一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寶寶真的拉肚子了嗎?

相信家長們一定遇到過寶寶拉肚子的狀況,也必定為此擔心不已!可有些時候,大人的大驚小怪更是讓人疲憊不堪。
要知道寶寶怎麼會拉肚子,首先應了解腹瀉的定義,腹瀉並不是單指解稀便、解水便而已,當然更不必與腸炎畫上等號,所謂的"腹瀉"必須是和寶寶原本相當固定的大便型式、次數來做比較,其所含水分增多,可能帶有粘液或顏色有所改變,大便次數也較平常增加才算數。
哺喂母奶的小寶寶,大便往往相當稀,而且帶點酸味,顏色大都呈現出漂亮的黃色,大便的次數一天少則三、五次,多則達十次以上的少量大便。只要寶寶能吃、能玩、能睡,臉色紅潤,表情正常,體重又能穩定增加,那麼這樣的大便型式對這個寶寶而言,便是正常,不算腹瀉。更何況在滿月之前,不管喂何種奶水的小寶寶,由於消化功能不十分成熟,尤其對於脂肪及乳糖的消化能力尚差,因此大便幾幾乎都是糊糊水水的,一直要過幾個星期後,大便才會逐漸成型,此即所謂的"收屎"。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對寶寶有害的腹瀉是相對於平常的排便狀況來決定的,年齡大小、是否哺喂母奶及個別差異等因素也應一並列入考量。如果小寶寶果真有令人擔心的腹瀉狀況,那麼快尋醫求治才是唯一正確的處理原則,好讓自己的親親寶貝早早恢復健康。

小baby的大便正常嗎

《大家健康·育兒生活》


對照顧初生嬰兒的父母來說,面對尚無法明確表達需求的寶寶,常常只能以其外在的反應,來判斷孩子的狀況,而其中依大便的性狀、顏色、次數,是可看出一些端倪。值得注意的是,特殊顏色的大便,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需小心謹慎才行。

小寶寶不會說話,不舒服時就只能用哇哇啼哭來表達,除了活力、進食情況,觀察baby的排便就成了評估健康情況的重要依據之一。新生的寶寶在呱呱落地後,通常在24~48小時內會解出大便來,這時候的大便呈墨綠色、粘稠狀,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這種型態的大便叫做“胎便”。大約三四天以後,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帶一點綠色,質地則是粘糊狀且不成型,約一周後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

part1正常的嬰兒排便

食物經過胃及小腸消化後,營養物質即被吸收,剩下一些無法吸收的殘渣進入了大腸,大腸內存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將殘渣分解成為許多的代謝物。對糖份的分解產生了很多的有機酸及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所以大便有時就有一點酸酸的味道,甚至還有臭味。而蛋白質經過腸內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氨等有臭味物質。所以吃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其大便也會比較臭。而喝母奶的寶寶,其腸道內的益菌將糖份分解成乳酸等物質,所以便便的酸硷值偏酸,使得細菌無法生存,可達到保護作用。

一天解多少次才正常?

一般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後,最晚兩天之內,會解第一次胎便。新生兒大腸反射相當強烈,加上乙狀結腸的容量不夠大,所以每次吃奶就造成大腸收縮排出大便。新生兒出生一周內,寶寶每日排便次數4~5次,有的甚至解6~8次不等。隨著寶寶的成長,乙狀結腸容量增大,可儲存更多的糞便,於是解大便的次數就會減少。新生兒至4個月,每日約二三次,5個月至1歲兩次左右,過了1歲平均約1~2次。但有些寶寶在滿1~2個月,一天仍要解很多次大便,而有些寶寶卻要2~3天解一次大便,甚至要媽媽去刺激才解得出來。僅管如此,解出來的大便只要是軟軟或是豆沙狀不是很硬,都屬於正常現象。

添加輔食後便便會改變

喂育母乳或奶粉時期,多半是未成形的軟便,氣味也不臭。當開始添加輔食,寶寶大便內有時會摻雜一些未完全消化的青菜、水果屑等顆粒,這屬於正常情況,無需擔心。另外,有時便中也會有白色顆粒或是粘膜的出現,這是因為排出乳中未消化之脂肪及腸內受刺激分泌的粘液。只要寶寶食欲與生長狀況依然良好,是沒有大礙的。

喝母乳所解的便便

喝母乳的寶寶的大便,通常都是金黃色,質地是稀糊或軟軟,像奶酥的顏色及形狀,味道微帶酸味或乳酸味,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這是正常的。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大便次數可由每餐後一次到每日數次或多日一次不等。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並不是拉肚子,而是寶寶胃部裝滿奶水,即引起腸道蠕動而有便意,稱為腸胃反射性排便,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而另一方面,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沒有殘渣存留,因此較少形成大便。只要寶寶排便順暢,沒有困難現象,體重正常增加,大便次數的多少並不重要。一般需等到兩三個月後,大便次數才會逐漸定型。

喝配方奶粉所解的便便

喂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大便的顏色有黃色、黃棕色或墨綠色。因為有蛋白分解,臭味較難聞,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次數由一天2~3次不等。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所以大便的次數差異會較大,只要大便的形狀不是水水稀稀的,或是干干硬硬的,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的大便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發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操心。

part2異常的嬰兒大便

由軟硬度及排便頻率來看

正常寶寶大便內的水含量占70%左右。若水份含量大於80%的大便就很稀軟。反之,水份含量小於60%的大便就會呈現干硬。喝母乳的寶寶其大便都很稀軟(含85%的水份),此為正常的現象,而食用一般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硬,因母乳中的寡糖在人體小腸裡面沒有辦法完全吸收,當被運送到大腸時,被大腸的細菌分解成稀糊狀,並帶有酸性的糞便,此為母乳的大便特性。所以目前有很多新配方奶粉都添加一些寡糖,使大便形態較為柔軟。

吃乳清蛋白配方,其大便就比較青或呈灰綠色;吃酪蛋白配方,大便就比較棕色也比較硬;吃含鐵量高的配方,大便顏色就變得比較綠,但不會影響糞便的軟硬度,除非吃了相當高的劑量,如治療劑量,但不至於造成那麼硬的大便。相反含鐵較少的,則大便顏色較黃。

碳水化合物是大便軟硬形成的重要元素,如沒有完全被吸收在大腸裡面就會發酵,糞便就會稀軟。所以媽媽常以為添加一點葡萄糖,大便就會稀軟。但實際上葡萄糖在小腸全被吸收光了,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因此,一些配方奶粉中加入寡糖,這些寡糖是人體用酵素把它分解,所以到大腸裡面它就有;軟化糞便的功能。還有一些配方奶粉在制造過程當中會經過加熱處理,在加熱處理當中就會把這些糖份作了一些物理性的變化,使大便比較稀軟。而目前一些配方奶粉的脂肪還無法被寶寶完全吸收,所以會跟鈣結合,造成奶塊顆粒,以至大便硬度增加。

a便秘

便秘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及功能性便秘。器質性便秘如先天性巨腸症、腸阻塞、肛門阻塞、肛門狹窄或是因外傷脊神經受損造成。但是嬰幼兒的便秘有80~90%為功能性便秘,可能是本身大腸蠕動較差或是大腸吸收水分能力太強,使得大便變得很干燥。也有嬰幼兒是故意不解,或是急於玩耍,沒耐心將大便解干淨。當然飲食中水份及纖維素不足也是一大原因。現代人飲食過於精致,小孩大多不喜歡吃蔬菜,嬰兒則可能輔食添加不均衡,而容易出現便秘情況。因此,如果靠調整飲食能改善便秘,就無需特別治療。

排便其實是一種生理反射,糞便刺激大腸,傳到大腦而有便意,若是便秘,則腸胃道對糞便的刺激變得不敏感,往往需要積很多糞便才會想解。而糞便在腸胃道中停留愈久會愈堅硬,解便時容易出現肛裂疼痛出血,小朋友或嬰兒就更害怕排便,而形成惡性循環。

嚴重便秘會導致肛門括約肌疲乏,上游的軟便會從腸壁間滲出沾到內褲或尿片上,有時反被認為是拉肚子。另一方面,排便不暢很容易影響到胃口,且食物在體內發酵,容易脹氣,甚至出現腹痛。治療習慣性便秘的療程長,往往需要3~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大腸才能恢復良好的排便功能,且在治療時間上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排便及飲食習慣才不會停藥一段時間又復發。因此便秘的治療是需要醫生、家長及小朋友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徹底改善的。

便秘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奶粉的濃度沖調不當:有些家長因為育嬰知識不正確,或是未按照奶粉罐上的說明沖泡,以至於濃度太稀而造成便秘。

2.嬰兒飲食改變:有時候寶寶由喝母乳改為喝配方奶粉,或是更換奶粉的品牌時,都有可能會發生便秘的現象;或者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體內水份的攝取量改變,排便的規律也可能有些不正常,甚至有一些便秘的現象出現。但大部份都屬於暫時性的,如果在兩餐間喂寶寶喝一點開水,等寶寶慢慢適應新的飲食後,排便自然漸漸正常。

3.使用不適當奶粉:如食用全脂牛奶或高蛋白奶粉。因為其成份不適當的關系,例如:奶粉中的鈣、磷比例不平衡,即使奶粉中含有很高的鈣,但是鈣、磷的比例不均衡,還是無法被吸收。血液中的鈣離子不夠時,嚴重的會引起寶寶抽筋。而大便中的鈣含量太多,也容易使大便變硬。

4.嬰兒的活動量及氣溫的改變:寶寶慢慢長大時,活動量也會愈來愈多,而且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水份經皮膚的蒸發、出汗及呼吸中排出會增多,此時若寶寶奶吃得少或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也會使得腸道因水份減少而造成便秘。

5.身體疾病的影響:有些疾病如先天性巨大結腸症、腸壁神經不足引起的腸蠕動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可導致排便失常而造成便秘。若肛門狹窄或肛門裂傷,寶寶會因排便困難或疼痛,忍住不解而次數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大便在直腸內愈積愈多也愈硬。

b腹瀉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這樣的經驗相信曾讓許多家長們手忙腳亂,感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怎樣判斷狗狗的聽力是否正常?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